章君
摘 要:詹姆斯.喬伊斯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描繪不同人物精神麻木、生活消沉,雖抱有幻想但最終在現(xiàn)實面前幡然醒悟,幻想破滅的自我成長歷程,充分反映了愛爾蘭社會腐朽、道德淪喪的癱瘓狀態(tài)?!熬耦D悟”是喬伊斯在作品中所運用的新穎獨特的創(chuàng)作技巧。本文通過小說集中《阿拉比》一文賞析喬伊斯“精神頓悟”的創(chuàng)作特色。
關鍵詞:喬伊斯;阿拉比;精神頓悟
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是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于1904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Dubliners)是其最為引人注目的代表作之一。在喬伊斯眼中,當時處于大英帝國和天主教會雙重壓制下的愛爾蘭是一個社會腐朽、道德淪喪、不可救藥的國家,而都柏林則是它“癱瘓的中心”?!抖及亓秩恕芬粫ㄟ^十五個故事描繪了不同人物由于受到都柏林社會的制約和影響,缺乏對生活樂觀的展望,缺乏自由的精神意志,終日渾渾噩噩,只能靠“白日夢”來聊以自慰,抒解心中的悵然。而某個特定的事件觸動了他們麻痹的意志,激發(fā)了對自我的重新認識,實現(xiàn)瞬間的 “精神頓悟”。其中《阿拉比》一文就是充分展現(xiàn)作者新穎獨特的“精神頓悟”創(chuàng)作特色的佳作之一。
《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作品集中的第三篇小說,故事短小,情節(jié)簡單。小說開始就描繪了一派萎靡黯淡的景象,故事所發(fā)生的“北里奇蒙街的一頭是死的……,街的盡頭有一座無人居住的兩層樓房,”“街上的其他房屋,以棕色莊嚴的面孔相互凝視?!薄拔覀冊诮稚吓鲱^時,房子都變得黑乎乎的?!毙≌f開頭幾段的環(huán)境描寫中,無處不在地充斥這這樣一種沉寂黑暗,無聊難耐的氣息。作者使用了大量表達這樣一種生活氛圍的詞匯如“霉味”、“光線微弱”、“荒蕪”、“昏暗潮濕”、“陰暗難聞”、“寂靜”等,充分渲染了主人公出場的社會背景,也暗示著主人公不成熟思想和情感的客觀必然性。主人公“我”,一個單純無聊、麻木不仁的少年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死氣沉沉的壓抑環(huán)境中。這也為后來少年情竇初開,短暫地陷入一場無果的暗戀埋下了伏筆。
曼根姐姐的出現(xiàn)無疑成了“我”對美好愛情憧憬的精神寄托,而羞于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少年飽受相思之苦。每天的生活開始圍繞女孩,“她出門走到臺階上時,我的心便急促地跳動。”就算不能大膽當面表白,“她的名字總使愚蠢的我熱血沸騰?!薄疤焯煸绯慷际侨绱恕钡纳倌暌回炂届o的心里開始頻起漣漪。無聊、頹廢的生活其實沒有變化,但是少年對生活的態(tài)度卻因為這種強烈的愛戀而發(fā)生著微妙變化。底層的社會,粗俗的鄰里,吵嚷的叫罵聲歌聲,都不再讓他感到厭惡,反而在他心中“匯成一種獨特的生活感受:想象自己捧著圣杯,從一群敵人中安然通過?!苯K于有機會和夢中人說話的那一刻讓少年覺得“慌亂不安”。女孩想去卻不能去“阿拉比”市場,少年毫不猶豫地承諾“如果去,就一定給你帶點東西”。這個愛情的承諾讓少年為此傷身勞神了好幾天,“不論白天黑夜都胡思亂想,我是多么地如癡如狂??!”缺乏健康的社會成長氛圍和成人正確的心理疏導,少年很自然會在現(xiàn)實中迷失自我,追求虛渺而不實的所謂愛情。
在去阿拉比之前,少年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考驗。漫長的等待,惡劣的天氣,火車的延誤,心情的忐忑。當最終趕到阿拉比集市時,少年感受到的是“做完禮拜之后彌漫在教里的那種靜寂。”“差不多所有的貨攤都已關閉,大廳的一半都黑乎乎的?!边@種讓他熟悉而又陌生的環(huán)境讓他“好不容易才想起為什么來到這里?!彼藭r失望而又不甘心,試圖進一步尋找些有價值的東西不愿空手而歸。少年無意中聽到一家瓷器店的女老板和店鋪門口兩個年輕男士之間的談話。庸俗無聊的對話充滿淺薄的調(diào)情意味,讓少年突然不知所措。在短暫的停留之時,“貨廊傳來滅燈的喊聲,大廳上面的部分完全黑了來下?!焙诎抵械纳倌昴X海中卻立馬變得清醒,“看見自己成了一個被虛榮心驅使和嘲弄的動物,于是雙眼燃燒起痛苦和憤怒?!彼谀且豢炭辞宄爽F(xiàn)實和幻想之間的差距,心中圣潔的愛情,其實和這個黑暗嘈雜的集市一樣市儈虛偽。阿拉比集市和少年長年生活的街道一樣,由無數(shù)底層的俗不可耐的平民組成,追求夢幻般的愛情在這樣沉悶的社會環(huán)境中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精神頓悟”是喬伊斯作品中最為鮮明的創(chuàng)作技巧,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變化歷程和對人生、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熬耦D悟”這一術語原為基督教神學術語,指上帝在人世間顯靈。喬伊斯的作品結尾,“主人公都會豁然開朗,頓時看清了自己所處的窘境,并從中悟出了人生的本質(zhì)?!边@一情節(jié)既通過人物猝然的心領神會來畫龍點睛,升華主題,也往往令讀者在閱讀時為情節(jié)陡變倍感意外,小說卻就此高潮處收筆,讓人意猶未盡,回味余久。
喬伊斯曾自稱:“我是也許終于在這個不幸的民族的靈魂中鑄造了一顆良心的這一代作家之一”。他作品中運用的“精神頓悟”的技巧一再地點燃主人公精神的火花,幫助主人公在精神之旅中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同樣也帶給讀者諸多啟示。小說中令人厭惡的“癱瘓”狀態(tài)如何化解?迷茫、沮喪的主人公又路向何方?小說戛然而止,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這也正是喬伊斯作品中“精神頓悟”這一創(chuàng)作特色所產(chǎn)生的獨特的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 詹姆斯.喬伊斯,王逢振譯. 都柏林人[M] .中國書籍出版社,2007.
[2] 李維屏.喬伊斯的美學思想和小說藝術[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 侯維瑞.現(xiàn)代英國小說史[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4] Chris Baldick, 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 Harold Bloom. James Joyce [A]. in Modern Critical Views [C]. Chelsea House Publisher,198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