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全世界已有70億人口,到2030年可能達到80億。人口在不斷地增長,而耕地在不斷地減少,因此,如何養(yǎng)活這么多人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科技進步,提高農產品單位面積的產量。
水稻在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中是老大,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中國超過60%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因而提高水稻的產量,對保證世界糧食安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專家們估計,到2030年,水稻的產量要比1995年提高60%以上。目前每公頃生產的稻谷可以提供27個人的糧食,未來每公頃必須提供43個人的糧食,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出路唯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很多途徑,包括興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提高栽培技術和使用優(yōu)良的品種。就目前來講,最經濟、最有效、可以立竿見影的就是采用優(yōu)良品種。
雜交水稻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產量,其他措施,如興修水利、增施肥料等需要大量的投入。雜種優(yōu)勢是生物的普遍現象,植物、動物、微生物,乃至人類都有雜種優(yōu)勢現象,水稻也不例外,雜交水稻就是利用水稻的雜種優(yōu)勢。問題是,雜種優(yōu)勢只在雜交第一代才表現出來,第二代就沒有雜種優(yōu)勢了,所以年年要生產第一代的雜交種子。于是,研究人員想了一個辦法培育出一種特殊的品種——雄性不育系,雄性的花粉是退化了的,但是雌的是正常的,這個叫雄性不育系。利用雄性不育系,就可以大量地生產第一代雜交種子,用于稻米的播種。
國家農業(yè)部1996年啟動了一個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當時列為四個階段:第一期是1996年到2000年,其產量指標是畝產700公斤,這是百畝的平均產量;第二期是從2001年到2005年,產量指標是畝產800公斤;第三期是2006年到2015年,它的產量指標是畝產900公斤;第四期是2015年到2020年,指標產量是畝產1000公斤。通過形態(tài)改良和雜種優(yōu)勢相結合,四期的超級水稻計劃都圓滿地實現了。在2000年就完成實現了第一期超級水稻的計劃,其實,1999年就有5個百畝片畝產過了700公斤,到2000年就有10多個百畝片畝產過了700公斤。
日本的水稻單產很高,約四百七八十公斤左右,我們的雜交稻是550公斤以上,已經超過了日本。印度的水稻面積世界最大,有6億多畝,它的平均產量比較低,只有200公斤的畝產,所以說中國的超級水稻達到550公斤很不錯。
美國先鋒公司的雜交玉米很有優(yōu)勢,全世界大約一半的玉米種子都來自于它的品種,但它是相對的優(yōu)勢,中國的雜交稻種是絕對的優(yōu)勢。2013年在菲律賓召開的一個關于雜交水稻的國際會議上,全球各大公司都把自己的雜交水稻品種拿出來展示,每個展示是1000平方米,有40多個品種,最終前三名都來自中國。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江蘇農科院合作培育的超級水稻,第一期時大面積畝產是550公斤,小面積畝產過了700公斤。第二期的超級水稻提前一年實現了畝產800公斤,稻谷看起來像瀑布一樣,孟加拉的部長看了感到很驚訝。2011年,在河南隆回縣的第三期超級水稻示范田,畝產達到了926公斤。第四期超級水稻在2014年突破了1000公斤,示范田畝產達到了1026.7公斤,這個產量是102畝的平均產量。
根據以上的科技進展,我建議國家立項第五期超級水稻,目標是每公頃16噸,計劃在2020年實現。
如果世界上50%的稻田種上了雜交水稻,按每公斤增產2噸算,可增產1.5億公頃,能多養(yǎng)活4億到5億人口。
發(fā)展雜交稻,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促進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國的雜交水稻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絕對優(yōu)勢,遠遠超過了先鋒、拜耳、孟山都等國外大公司的水平。中國每年為發(fā)展中國家培訓雜交水稻技術人員,亞洲、非洲和拉美60多個國家,已經培訓了3000多名研究人員、技術員。我希望國家能夠出臺優(yōu)惠政策,鼓勵龍頭產業(yè)主動走出國門,把我們的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實現我的夢想。
作者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根據作者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講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