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祖瑞
發(fā)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些事情,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
前不久,孩子回來告訴我,學校開展“小督查”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學生督查家長和師生的不文明行為,參與學校管理。女兒的任務是監(jiān)督家長在學校的不文明行為。對此,我沒有表態(tài)。以前女兒對擔任班級和學校的學生職務不熱心,認為參加公益活動會耽誤學習。一周下來,女兒又找到了我,向我講述她一周以來是如何認認真真履行職責的。她還戴著小督查的牌子,讓我給她照張像留念。
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多次為她不講究外在形象而開展教育。她總是振振有詞:“你們不是說一個人,首先是心靈美嗎?作為學生,首先要學習成績好啊。”的確,我們?yōu)楣膭钏趯W習上用心,曾給她講述了這樣的道理。進入六年級以后,我慢慢地發(fā)現(xiàn),她在鏡子面前站的時間多了。我感到很奇怪,問她為什么講究了?她告訴我:“我既要做一個心靈美、學習好的學生,還要做一個形象好的學生?!?/p>
我們住在教師宿舍區(qū)。以前每天晚上做家庭作業(yè)遇到不懂的問題,我都鼓勵她去問問住在樓下的數(shù)學老師。她不是說這個原因,就是擺那個理由,總之不愿去。前天晚上,又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次她主動說:“我去問問老師吧?!?/p>
女兒上小學以來就開始練習書法。剛開始與其他的同學比較,進步不大。在我看來,只要有興趣就可以了,在效果上沒有特別強烈的要求。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她把自己寫好的一副書法作品贈送給我。這副作品讓我吃了一驚,我說:“你寫得真不錯?!薄爱斎话?。小學還有最后一年,再不寫好就對不住自己了?!?/p>
面對女兒身上發(fā)生的一個個變化,我感慨很多。有時我問她:“你現(xiàn)在怎么變得這么懂事???”“馬上要上初中了,長大了,不變好怎么行呢?”我笑了起來。想想自己確實沒在她的身上費什么心,也沒給她制定很高的標準,只是有時把自己的建議告訴給她,一切都在隨意中。我想,孩子的變化其實就是一種自然成長。這種成長不僅僅是身體的發(fā)育,更是心智的逐漸成熟,是生命個體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的存在。從生命特征看,每個孩子都有著天然的、內在的、自覺的發(fā)展愿望和動力,這種愿望和動力在大人的適時牽引中,到一定階段會慢慢地釋放出來。
長期以來,在孩子的培養(yǎng)上,家長和學校絞盡了腦汁。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和學校一起早早地把懵懂的孩子與分數(shù)和能力綁在了一起,希望自己的孩子遠遠地把別人甩在后面,而全然不知、不顧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其實,如同田里的莊稼一樣,孩子成長也有自己的階段,具體什么時候成熟,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時常問自己:你了解你的孩子嗎?你了解現(xiàn)階段你的孩子嗎?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擔心他們不聰明;在孩子入學后,擔心他們學習比別人差;稍大一點,擔心他們能力跟不上別人。于是,各種擔心變成了對孩子的種種要求,自以為是地為他們設計成長之路。甚至有些家長把孩子作為神童培養(yǎng),“嘔心瀝血”,施重肥,加催化劑,不斷加碼,這無疑是古時拔苗助長在今天的再現(xiàn)。當我們的要求讓他們不堪重負時,他們便開始有選擇性地接受,甚至拒絕。近些年來,一些規(guī)規(guī)矩矩聽命于大人的“神童”,雖然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但由于情感、心理壓力等原因最終厭學,甚至棄世的案例,無不在說明,早產、催化不能保證孩子一生的幸福。而所有的這些,都是大人的功利心在作祟。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yè),不是工業(yè)?!比缤r作物一樣,孩子有著階段性的成長規(guī)律和天然的、內在的、自覺的發(fā)展愿望與動力。教育最重要的職責是適時保護并持續(xù)激發(fā)這種發(fā)展愿望和發(fā)展動力。
最好的教育就是在最合適的時候給孩子需要的幫助,不急、不搶、不爭分奪秒。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