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
摘 要:語法知識對于學生的語言學習、文字運用、交際交流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掌握了系統(tǒng)的、準確的語法知識,在語法學習中是大有益處的。 初中階段的語文語法教學特別重要,應引起初中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本文首先闡釋了 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意義,分析了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現狀 ,提出了新形勢下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3-121-02
語法知識是語言體系中的底層基礎。因此,即使《課程標準》、教材和中考對語法知識都進行了“淡化”,語文教師都不應當忽視語法知識的教學,而是要淡化概念,強化運用,淡化知識,強化能力,讓學生掌握易懂、精要、管用的語法知識,強化學生語言學習和應用的規(guī)律性、規(guī)范性。 在語文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時期。
一、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意義
語法是語文素質中的重要一環(huán),初中語文教學很有必要加大語法的教學的力度。不考不等于不教,主觀上要擺正語法教學的位置,把語法教學滲透到語文教學進程中。在實際教學中,盡量采用“隨文點撥”的方式,淡化語法概念,強化語法運用,淡化語法知識,強化語法能力,指導學生掌握語法規(guī)則、形成一定的語法思維習慣,幫助學生掌握母語中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使每一個初中生都能規(guī)范地使用漢語。
二、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現狀
1、過分淡化語法教學,講解支離破碎
對于現在的語法教學,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學,面對升學的壓力和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重點抓初三的“后補”現象大量存在,應試教育情況仍然嚴重。另一方面,教師在閱讀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第四學段(7-9年級)語文課程標準》后,因其對語法的要求僅限于“閱讀”第13點“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課文中的語言難點”和“寫作”第8點“修改作文時,借助…… 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教學建議”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tǒng)集中的語法知識教學”。加之部分地區(qū)中考考標中,考試內容也僅限于基本語法知識的運用,因而導致過分淡化語法教學,使其講解支離破碎的現象突出。
2、超出課標進行教學,師生負擔加重
初中語文中,語法教學的程度把握,除了認真鉆研課標外,別無他法。有的教師以教材為中心,教學目的是“把教材中的知識教給學生”,教學結論是“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卻不能根據課標對教材內容準確把握,對于課文中的語法知識,籠統(tǒng)地進行教學。例如“主謂句與非主謂句”的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21頁講到其概念,并對主謂句的謂語構成分四類作了具體介紹。有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動詞謂語句、主謂謂語句等頗費了一些心思,也花了不少精力去講解,去練習。學生課業(yè)增加了,教師負擔加重了,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我認為這就超出了課標的要求,就初中階段而言,學生只需把握什么是主謂句,并了解其謂語構成有四種分法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去糾纏于這個句子是動詞謂語句,抑或是主謂謂語句等。
3、過于強調語法教學,與課標背道而馳
少數老教師采用傳統(tǒng)方法,過于強調語法教學。這些教師對于課程標準淡化語法教學是有抵觸情緒的。他們認為,語文不教語法,特別是現在義務教育只局限于九年制,如果初中還不強調語法的話,學生畢業(yè)后,不是連最起碼的東西都沒有掌握好嗎?他們又怎么能寫出符合基本語法要求的書信、說出符合基本語法要求的語言來呢?這部分教師以中老年為主,年齡偏大,對于新課標鉆研不夠,領悟不透。在教學中,有的強調動詞與介詞的區(qū)別,如“在”“到”等的用法;有的強調謂語部分中,謂語中心語與賓語中心語的關系;有的強調多重復句的辨析與運用,甚至把《孔乙己》中多重復句的劃分引入初中課堂中作為重點來講解。這些顯然是與新的課程標準背道而馳的。
三、新形勢下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策略
作為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我認為淡化語法是有道理也是應該的,但是,淡化不等于淡出,不追求系統(tǒng)、完整的語法知識,并不等于完全不學習語法知識。語文知識雖然不能直接轉化為能力,但語文能力是需要語文知識來支撐的。沒有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我們應在主觀上擺正語法教學的位置,把語法教學滲透到語文教學進程中,讓學生了解一定的語法知識,掌握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形成一定的語法思維習慣,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促進我們的語文教學。
1、認真學習鉆研課標,領會把握課標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五)”中指出“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tǒng)、集中地語法修辭知識教學”。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必要的語法知識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目的是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分析課文時,遇到了相關語法知識,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不能因為“不必進行系統(tǒng)、集中地語法修辭知識教學”而一葉障目,對文中相關語法知識視而不見,避而不談。有的教師甚至在研讀地區(qū)性《初中畢業(yè)考標》中看到有關淡化語法現象的內容時,輕描淡寫地講一下,或者干脆不予教學。這種態(tài)度應當改正過來,真正做到運用新理念,實施新課標,使語法知識服務于閱讀教學,從而讓素質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2、把語法教學時刻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老先生說過:“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觀察和分析語言現象的習慣。”這就告訴我們要把語法教學時刻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和寫作是語文餐桌上的兩大主菜,考分比重越來越大。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個老大難問題,甚至談虎色變。其實閱讀也離不開語法知識,如歸納段意,學生感到難度很大,實際上利用語法知識就很簡單了,選一個主謂句,讓這一段描寫的對象作為主語,然后追問怎么樣,謂語就出來了,這就是段意。寫作中就更能顯出語法知識的“能耐”。用詞是否恰當、語句是否通順、語氣是否正確等等。總之,把語法知識滲透到語文教學中,這是高明之舉。功夫應下在平時,要想成績好,平日時間找,關鍵時刻不煩惱。
3、隨文點撥,學會分析
隨文點撥就是把語法知識置于一定的語言背景之中,在游泳中學游泳,在語言中學語法。課堂教學畢竟有限。隨文點撥要抓住重點,把握時機。課文詞匯豐富,文采飛揚,便引導學生進行短語歸類;課文長句較多時,可引導學生找出句子的主干,遇到典型的復句,可引導學生分析復句。如,“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象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痹诮虒W這段內容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辨別每一分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用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是什么,并劃分每一分句的主干,理清四個“難道”引領的四個分句之間的關系。這樣綱舉目張,學生便能深入理解作者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寫法,深入理解作者對白楊樹火熱、赤誠的禮贊之情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深入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從而把握文章的豐富內涵。
4、語文活動,拓展運用
語文課程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引導學生經歷語文探究的過程,這是學生體驗的過程,也是學生成長的過程。廣泛開展語文活動,能充分開發(fā)、利用學生的學習資源,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探究意識。語法教學可以在語文活動中拓展。如,我們可以開展“收集對聯”、“為自己改作文”、“街頭巷尾找病句”、“分類摘抄報刊上的精彩短語”等多種活動,在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中學語法、用語法。學生的語法水平在語文活動中得以提高。
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今天,我們初中語文教師不要認為漢語語法是專家們爭論最為激烈的內容而我們普通教師和學生就一定難以掌握而不教,也不要認為中考不考語法,學生學不學無所謂。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不教語法知識對學生的害處。為了真正推行素質教育,為了我們民族語言文化的發(fā)揚光大,我們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切實認真地教授現代漢語語法知識。
參考文獻
[1] 譚滸軍.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幾點建議[J].成功(教育). 2011(16)
[2] 王興太.探究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的意義[J].新課程(教育學術). 2011(11)
[3] 全成鳳.淺談初三語文教學中語法教學的必要性[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