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湖北工業(yè)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及對現(xiàn)代設計的啟示
李 楠
(湖北工業(yè)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通過分析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對古典園林水體空間、濱水建筑空間、山石植物空間的造園手法進行了詳細闡述,總結了現(xiàn)代景觀空間值得借鑒的設計思路,以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的造園理念。
古典園林,造園,空間,水體,植物
中國古典園林經過千年的發(fā)展,在濱水景觀理水意境的營造方面,形成了許多的理論手法,對現(xiàn)代濱水景觀設計有參考價值。水與園林其他元素和諧共融,虛實與動靜靈活組織,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也孕育其中,天人合一,風水和意境美的詮釋[1]?,F(xiàn)代濱水景觀空間的設計可借鑒園林設計手法與意境美的塑造,使濱水空間人性化,親近生活,營造出詩意化的空間。中國古典園林受哲學思想影響,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藝術創(chuàng)作中,著重表達詩意與情感訴求,而園林的空間追求形似求神似,虛實相生的意境美。古典園林設計理念講究“致用利人”“因地制宜”,不同的環(huán)境與歷史時期會造就風格各異的園林[2](見圖1)。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水是重要組成元素,在理水手法上對水色、水形、動靜的營造上,無不表現(xiàn)了建筑師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對于水的設計不是單純模仿自然,是對水體經過提煉抽象再現(xiàn)等手法表達。以下分析中國古典園林中理水設計值得借鑒的點,希望對今后濱水景觀項目設計有一定的啟發(fā)。
2.1 水體形態(tài)
中國古典園林中水的形態(tài)可分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的水體用在大型的園林之中時水面開闊,通常在島與陸地之外環(huán)繞自然水體,有種發(fā)散與分離的趨勢。典型的有河北承德避暑山莊。而在中小型園林中采用集中式的水面會給人一種寧靜開闊之感。整個園林的中心是水池,建筑群在四周環(huán)繞,營造出內聚向心的布局,使得在有限的小空間中產生開闊的感覺,尤其使用在小庭院之中。水面多用不規(guī)整形態(tài),例如上海的豫園,蘇州的網(wǎng)師園(見圖2)。分散式的水體采用化整為零的手法,將水體分成幾小塊,產生出似分離又連續(xù)之感。隨著水體的變化在水面狹小的水流處有連通作用,在水面寬闊之處可以設計山石或亭臺水榭形成彼此相對獨立的空間。各空間既獨立又有聯(lián)系,有一種濃濃的水鄉(xiāng)氛圍。典型的有蘇州的拙政園(見圖3)。
2.2 水源去流
中國古典園林的水源通常藏在幽深之處,布置小橋來增強空間的深遠感。具體手法上可以布置景觀層次豐富的水口,設計水門讓水源更幽深。水道通常順著水邊蜿蜒流轉,期間可以用濱水建筑、假山植物點綴渲染氛圍。水尾設計手法上可以通過水面收放成狹窄,把主體水體劃分成兩個區(qū)域,架設橋梁于分段之上增加景深,也可以布置水榭作為水流結尾,平臺外挑出水面,水消隱于水榭底部,無盡頭之感[3](見圖4)。
2.3 空間序列
中國古典園林如同一幅自然山水長卷軸,有著連續(xù)變化、多空間視線的特點[4]。在園林景觀空間序列之中,連接多處景點,布置開端,引導性空間到高潮空間,轉折空間,再到最后的序列的尾聲。內部空間一般劃分出不同大小的院落,有豐富的層次,根據(jù)對空間聯(lián)系和分段的關系設計,表達出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臻g滲透能使空間院墻、景廊等與自然山水景物和諧共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蘇州的留園,空間序列組織重點在于通過疏密、大小、開閉、滲透、延伸等手段,創(chuàng)造出多變的空間格局,讓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表達出來。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濱水建筑總體布局生動靈活,造型別致靈氣,在整體造園空間中有著畫龍點睛之筆。濱水建筑與水的結合方式有三種,建筑浮于水面當作觀景點,建筑周圍環(huán)繞水體,水體中點綴建筑起到點景效果。建筑空間多為流動開放式,一般設計漏窗、門洞、連廊等增強建筑內與外界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這種布局可以使園林內各建筑與自然景觀間互相獨立又有聯(lián)系,形成統(tǒng)一的整體。濱水建筑根據(jù)造型功能可分成以下五種:1)堂館,作為園林中構成的主體建筑,形態(tài)規(guī)矩方正,大體量,一般坐北朝南布置在園林中重要突出位置。四面通透,有回廊環(huán)繞,廊下布置座椅供人休憩。2)樓閣,有著高大的造型,多布置在園林邊界區(qū)域,因而在園林中引人注目。造型沉穩(wěn)大方,多設計對景,一起形成整體的構圖中心。3)亭子,作為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的點景建筑,布局更是靈活多樣,結構簡單但造型生動別致,還可以供游客休憩觀景。4)水榭,體量通常小巧,造型輕盈,布置的位置與形態(tài)會因周圍的環(huán)境不同而呈現(xiàn)多種造型。一般臨水與花海而建造,并設計美人靠憑欄賞景。舫,似船形的建筑,多建造在水畔,是臨水觀景的最佳地方。5)游廊,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游廊因線性的空間特點,有著引導性,能串聯(lián)起景點的功能,隨著邊界與山形自然蜿蜒變化,通過組織排列讓景觀序列逐漸展示。景廊不僅能引導游客行走路線,劃分景觀空間,還能提供遮風避雨的空間[5](見圖5)。
作為中國古典園林造景重要元素山石,山石形態(tài)各異,組織空間包羅萬象,可游可觀?!叭收邩飞?,智者樂水”正是對此的最好詮釋,在游山過程中,感受空間層次不斷變化,樂趣無窮。在私家園林中,小空間中展示的山體層次,峰谷等多選用容易疊造的組織,也能展示山石原貌,在山石中間隙種植各種植物,用于地形風貌的營造。通過地形的起伏不斷,以山為骨架,高差變化也起到了劃分豎向空間,引導的作用,利用豎向連續(xù)的變化,使空間有分有合,增強整個園林的空間深度與曲折之感。此外,山體空間自身優(yōu)美的輪廓線,與作為背景的天空形成鮮明的天際輪廓線,給游客帶來更深的觀景體驗(見圖6)。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種植梅蘭竹菊,寄予了美好吉祥的愿景。植物空間的設計與地形建筑相結合,烘托主體建筑與點景的作用。植物表現(xiàn)出園林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與園林建筑、山石和水體相結合時都呈現(xiàn)出自然姿態(tài),層次豐富的植物群體。中國古典園林的植物有喬木、水生、灌木、草本等,是一群不斷生長變化的構景元素。隨著一年四季及氣候產生豐富的變化,結合不同植株的高度特色,可以營造出多變的景觀層次。植物的配置應遵循因地制宜,大空間多運用喬木,與山體建筑等大體量一起構圖,增加景深,而小空間多為近觀景,所以需要種植姿態(tài)好,色香美的植物,烘托畫面感(見圖7)。
中國古典園林對水體空間形態(tài)表達上有很高的造詣,可以學習借鑒其形態(tài)結構,水體塑造,深淺顏色變化等造景手法,在功能上可以加強親水性的設計[6]。建筑空間構筑方面,利用古典園林建筑的簡化與抽象提煉,運用多種新材料技術手段,設計現(xiàn)代景觀中的建筑,建筑在功能上應具有開放與公共性,供人們休憩與停留。在山體空間方面,能對現(xiàn)代地形塑造有創(chuàng)新指導意義,模仿抽象自然的山體空間,表達出豐富空間特征,虛實變化產生光影效果。山石重疊與蜿蜒的景觀步道靈活組織,并設計平臺和亭在不同高度用于休憩與觀景。在植物空間設計中,學習植物對園林空間的連接、劃分、圍合的空間構成與造景作用。
中國古典園林是千百年來人們對自然、文化、藝術經驗的沉淀產物,表現(xiàn)了對理想的生活空間的追求?,F(xiàn)代濱水景觀的營造需基于傳統(tǒng)并進行創(chuàng)作,從造園手法出發(fā),分析園林空間,充分了解現(xiàn)代社會大眾的需求,讓傳統(tǒng)的造園理念能不斷的繼承與發(fā)揚。本論文首先論述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從水體空間、濱水建筑空間、山石植物空間方面闡述?;谝陨戏治隹偨Y提出中國古典園林對現(xiàn)代景觀空間的設計啟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濱水空間設計帶給園林空間生機和活力,因此濱水空間的規(guī)劃設計對園林發(fā)展都有著關鍵作用,比如為游客及市民帶來更多活動空間,為城市旅游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對園林建筑濱水空間的營造,不但滿足現(xiàn)代人的休憩需求,促進旅游業(yè)發(fā)展,提升城市形象,突顯當?shù)匚幕瘍群?,還能延續(xù)生態(tài)環(huán)境空間。通過對中國古典園林的研究與分析,對未來的設計有一定的指導意義:1)在新開發(fā)或改造的濱水建筑或景觀項目應該首先對當?shù)氐淖匀缓腿宋馁Y源調研,充分結合地域特色找到最適宜的模式,保護自然環(huán)境,盡可能不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破壞。2)對濱水景觀空間塑造上應遵循“因天材就地利”的原則,讓濱水建筑和水體有機結合,兩者相得益彰,表達出“天人合一”的意境。3)濱水景觀空間設計不是一個平面化的設計過程,而是多維空間演變設計過程,需要從濱水空間豎向設計,景觀視線通廊塑造,空間序列上著重考慮。
[1]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2] 陳從周.說園[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3] 劉 麗.試論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看中國園林景觀[J].現(xiàn)代園藝,2013(4):148.
[4] 陳明明.江南傳統(tǒng)公共園林理水藝術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5] 陳笑音.旅游小鎮(zhèn)濱水空間設計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6] 劉海燕.探析蘇州古典園林理水藝術與手法[J].中國園藝文摘,2013(6):136-138.
[7] 李猛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古典園林[J].山西建筑,2014,40(1):201-202.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gardening practices and enlightenment to modern design
Li Nan
(Hu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00,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gardening though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his paper elaborated in detail the gardening practices of classical gardens waters space, waterfront building space, rocks plant space, summarized the design ideas of modern landscape space worthy of referenc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concept.
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 space, waters, plant
2015-01-27
李 楠(1981- ),女,在讀工程碩士
1009-6825(2015)10-0193-02
TU98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