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專科護理·※內(nèi)科護理
情景式術前指導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焦慮和自我護理依從性的影響
劉 敏
目的:探討情景式術前指導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焦慮和自我護理依從性的效果,為臨床術前指導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4年1~5月冠心病需行介入治療的患者100例,將其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采取術前情景式指導,對照組采取心內(nèi)科常規(guī)護理。采用SAS量表和自制自我護理依從性量表,分別在手術前1 d和手術后1 d對患者焦慮狀態(tài)和自我護理依從性進行評定。結(jié)果:試驗組患者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自我護理依從性評定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情景式術前指導能有效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的焦慮指數(shù),提高自我護理依從性。
冠心??;焦慮;自我護理;依從性
目前,冠心病是世界上公認的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每年我國估計死于冠心病的人數(shù)超過100萬[1],經(jīng)皮行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目前治療冠心病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2]。已有研究顯示,在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有69%的冠心病患者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抑郁、恐懼、焦慮、孤獨等情緒[3],合并焦慮情緒的冠心病患者行PCI術后體內(nèi)炎性反應更為活躍,進而影響術后恢復[4],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依從性將直接影響到手術效果。情景式的術前指導是指將平時的術前指導通過自身體驗或情景劇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把文字口述的健康指導變成了活的情景,由科室的醫(yī)師、護士及成功完成介入手術的患者共同把整個手術過程完整的演示一遍,然后由體驗過的患者講述手術的心理變化,這樣的術前指導能為即將手術的患者提供一個高效和現(xiàn)實的仿真環(huán)境,讓患者在真實的病例和情景中輕松愉快的接受術前教育,從而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患者自我護理依從性。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5月我院冠心病行介入治療的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41~81歲,平均(62.53±7.18)歲。納入標準: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且同意實施介入治療的患者,意識清楚,認知力完好,無讀寫能力障礙,自愿配合調(diào)查并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伴有抑郁癥等精神疾病者,病情嚴重伴其他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者。將其隨機等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術前護理指導,試驗組采用情景式的術前指導,包括冠心病介紹、冠心病介入手術過程及患者相互交流3個部分。(1)冠心病介紹。介紹冠心病的定義、癥狀、冠心病介入手術的目的和效果、植入支架的類型等。在介紹的過程中將講述的內(nèi)容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通過PPT以簡單的文字、生動的動畫、影像呈現(xiàn)。為患者發(fā)放冠心病介入治療宣傳冊,并耐心解讀患者的疑問。(2)現(xiàn)場演示由科室醫(yī)師、護士及患者演示手術過程,在演示過程中告知患者術前著裝簡潔,解除內(nèi)衣并按手術部位做好相關準備、術前、術中及術后相關注意事項。由醫(yī)師及護士現(xiàn)場講解手術過程。(3)選擇已經(jīng)在本院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作為講述者,通過對自身的術前準備、術中自我配合、術后注意事項及整個圍手術期的心理過程進行講述,通過患者自身的真實體驗為準備接受介入手術的患者提供經(jīng)驗,加強患者之間互動與溝通。以上3部分通過文字、圖畫、視頻以及現(xiàn)場演示和患者真實體驗來為準備接受手術的患者提供最直觀的講解,整個過程大約30 min。
1.3 調(diào)查方法 根據(jù)患者的住院信息,按照本次調(diào)查研究對象的納入和排除標準篩選患者。調(diào)查前由統(tǒng)一培訓的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解釋調(diào)查的目的、調(diào)查細則及調(diào)查注意事項,整個調(diào)查過程在征求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后完成。在調(diào)查過程中,問卷全部由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護士進行面對面調(diào)查,調(diào)查完畢后問卷需要當場回收。分別在手術前1 d和手術后1 d對患者焦慮狀態(tài)和自我護理依從性進行評定。 其中術前焦慮狀態(tài)評定在情景式術前指導前進行,自我護理依從性評分僅在術后1 d進行。
1.4 調(diào)查工具
1.4.1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SAS可適用于出現(xiàn)焦慮狀態(tài)的成年人,具有比較廣泛的應用性。SAS共有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主要評定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其標準為:“1”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2”表示有時有;“3”表示大部分時間有;“4”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將20個條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shù)部分,就得到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結(jié)果,SAS 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標準分49分以下為正常,50~59為輕度焦慮,60~69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
1.4.2 自我護理依從性評定表 自行設計自我護理依從性評定表,對每位患者進行測定,包括檢查、治療、用藥、技能(滴眼藥水、配合手術及眼部注射等方面)、飲食、用眼衛(wèi)生、休息與活動7部分。每題采用4分制:1分根本做不到,2分偶爾做到,3分基本做到,4分完全做到。得分7~28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護理依從性越好。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AS評分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依從性評分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AS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AS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AS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手術后自我護理依從性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自我護理依從性評分比較(分,±s)
情景式術前指導是借鑒情景式模擬教學在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取得的成效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新的術前指導方式。目前臨床上大多采取以護理人員床邊宣教的術前指導方式,這種指導方式通常以醫(yī)務人員為中心,患者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指導方式雖然內(nèi)容全面,但整個指導過程比較枯燥,患者積極性不高,指導效果不理想,而情景式術前指導是一種以患者為主體的開放式指導模式。通過患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能較好的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識,進而降低對手術的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提高患者自我護理依從性。情景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已經(jīng)在臨床工作中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患者對健康教育工作的滿意度[6]。本研究通過對冠心病介入治療的患者實施情景式的術前指導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自我護理依從性。
3.1 情景式術前指導能降低患者焦慮感 冠心病因其不良的預后及較高的猝死率,同時伴隨生活質(zhì)量的降低及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患者容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7]。傳統(tǒng)的床邊護理指導雖可以為患者提供各種信息,但缺乏興趣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也隨之降低[6]。情景式的術前指導恰好能解決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單調(diào),同時也能讓患者自身體驗手術的全過程,通過同病房患者的真實感受能增強患者的互動性,將健康教育的知識融會于整個術前指導過程中,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焦慮程度。
3.2 情景式術前指導能提高患者自我護理依從性 自我護理依從性是指患者自己照顧自己,保持自己的行為,包括吃藥、飲食等生活方式與醫(yī)囑保持一致,依從性差的患者可能與知識缺乏以及對治療方案的不理解有關。要正確實施治療方案,應首先讓患者了解治療方案,了解自己的配合對預后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患者自我護理依從性。情景式的術前指導給患者介紹冠心病相關知識、介入手術過程并讓患者與患者之間相互交流、溝通,充分了解并掌握手術方案及注意事項,從而提高自我護理依從性。
綜上所述,情景式的術前指導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配合能力,降低冠心病介入患者焦慮情緒,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依從性,最大程度上促進患者的康復。
[1] 王春松,陳 鵬,楊志寅.冠心病心理危險因素研究現(xiàn)狀[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21):3789-3790.
[2] Paresis JT,Fountoulaki K,Filipinos G,et al.Depression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ovel path physiologic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Int J Cardiol,2007,116(2):153-160.
[3] 楊勝軍.冠心病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吉林醫(yī)學,2013,34(20):4129-4130.
[4] 李 婷.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PCI術前后炎癥因子及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D].長沙:中南大學,2013.
[5] 彭 銳,廖 容.優(yōu)質(zhì)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9):21-23.
[6] 吳東梅,周凱云.情景式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4(1):155-156.
[7] 黃 健,劉 玲.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況調(diào)查及心理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6):1472-1473.
(本文編輯 崔蘭英)
Effects of scene health education for anxiety and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befor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IU Min
(E′zhou Center Hospital,E′zhou 436009)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cene health education for anxiety and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befor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To select 100 cases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cene health educat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Using SAS scale and self-made self-care adherence scale to assess the anxiety and self nursing compliance of patients befor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post interventional therapy.Results:The SAS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 postoperative self-care compliance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Scene health education befor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nxiety and improve.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xiety;Self nursing;Compliance
436009 鄂州市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
劉敏: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4-08-28)
10.3969/j.issn.1672-9676.2015.0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