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劉 杰(通訊作者)
(遼寧省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遼寧大連116000)
護理干預對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
王 穎,劉 杰(通訊作者)
(遼寧省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遼寧大連116000)
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對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中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間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均接受根治性手術治療,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1例。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軀體機能、心理活動、社會活動等生命質量評分值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護理滿意率96.78%高于對照組74.19%(P<0.05)。結論: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乳腺癌;護理干預;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乳腺癌是臨床多見腫瘤性疾病,近年來在我國發(fā)病率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女性患者的情緒波動劇烈,加上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缺乏可以產(chǎn)生恐慌情緒,影響治療依從性及最終治療結果[1]。隨著護理學科的發(fā)展,臨床護理干預重點從單純的軀體康復轉移為軀體及心理的雙重康復,認為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可以為進一步的臨床治療服務,在擴大治療效果及優(yōu)化患者生存質量方面具有正面作用[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護理干預對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中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間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2例,均接受根治性手術治療,根據(jù)護理干預方式不同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1例。對照組:年齡49~68歲,平均(60.16±5.33)歲;觀察組:年齡48~69歲,平均(62.25±6.09)歲。兩組患者的年齡、腫瘤分期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定期監(jiān)測血壓、心率等基本生命體征,術后疼痛嚴重者給予止痛藥,做好出院指導。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確診后對其進行乳腺癌相關健康知識宣教,包括基本治療、手術策略、術后康復等等,使患者了解整個治療過程及風險;(2)心理干預: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獲知患者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并加以疏導,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并樹立疾病治愈的信心,消除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負擔;(3)術后護理:患者術后會有疼痛、惡心嘔吐等嚴重不適,同時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恐懼,護理人員在做好患者情緒安撫的同時,對于并發(fā)癥嚴重者應給與積極的對癥處理;(4)康復訓練:患者傷口愈合后鼓勵其早期下床鍛煉,恢復患側上肢功能[3]。
1.3 觀察指標:采用腫瘤病人生活質量(QOL)問卷調查表評價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包括軀體機能、心理活動及社會活動三個維度,每一維度分值4~2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對所有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分值0~100分,90分以上為滿意,60~89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生活質量等計量資料用 (±s)表示,采用t檢驗,滿意度等計數(shù)資料用 [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判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軀體機能、心理活動、社會活動等生命質量評分值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
組別 軀體機能 心理活動 社會活動觀察組<0.05 <0.05 <0.05 16.24±2.12 14.21±1.76 15.29±2.33對照組 7.33±1.23 6.47±0.63 7.63±0.79 t 8.094 7.658 7.126 P
2.2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滿意25例,基本滿意5例,滿意度96.78%明顯高于對照組74.1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乳腺癌為最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性疾病,基本治療手段包括根治性手術治療、術后放化療等,治療過程的軀體痛苦、對治療結局的恐懼、女性本身的情感脆弱性等均導致了其生活質量大幅降低。有研究顯示,乳腺癌在各種腫瘤中惡性程度中等,但是其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受損程度卻十分嚴重。多數(shù)乳腺癌患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會影響其醫(yī)療行為及與護理人員的溝通方式,部分患者甚至會對護理人員產(chǎn)生敵對情緒、拒絕后續(xù)治療[4]。
乳腺癌患者處于病人角色之下,許多心理及行為的改變有跡可循,若不及時干預將直接影響治療預后。在現(xiàn)代護理學中十分重視患者的心理變化,認為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是患者行為改變就的內因,若能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望輔助臨床治療方案以實現(xiàn)預期結果,同時提升患者的自我舒適度[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接受了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從健康宣教、心理疏導、術后干預、康復訓練等各個方面加強對患者的引導性護理,結果顯示其軀體機能、心理活動、社會活動等生命質量評分值均顯著上升。針對性護理干預以優(yōu)化患者的住院環(huán)境、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增強護患關系和諧為目的,上述結果也說明優(yōu)化護理過程對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益。
目前護患關系趨于緊張,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溝通交流的匱乏,傳統(tǒng)護理學注重對患者生命體征及疾病指標的觀察,但是忽視了與患者的主動交流,尤其腫瘤病人易出現(xiàn)情緒的巨大波動[6]。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首先了解患者的真實情緒狀態(tài)及心理變化,以疏導患者不良情緒為基礎,以護患信任的建立為根本,通過對患者術后不適感受的積極處理、術后康復訓練的有效輔導來優(yōu)化患者的整體狀態(tài)。上述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干預后滿意度較高,提示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合理性。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有助于可以優(yōu)化患者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在日后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1]趙芳.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 [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3):141-143.
[2]李菁華.個性化護理對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5,19(6):1214 -1216.
[3]張素華,肖瑜.健康宣教對提高乳腺癌病人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2,2(8):69-71.
[4]江???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圍術期舒適護理對心理狀況及疼痛的影響[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5,13(3):324 -326.
[5]羅玉芬.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31(14):135-137.
[6]葉樺,王虹,代曉捷.延續(xù)性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14):159-161.
R649.4
B
1002-2376(2015)08-0199-02
201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