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華 韋方銓 陳彩霞 吳曉紅 徐衛(wèi)歡
廣東省肇慶市皮膚病醫(yī)院皮膚科,廣東肇慶526020
面部扁平疣是皮膚科臨床工作中最為常見病毒性皮膚病,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3和HPV5感染引起的皮膚贅生物[1],其臨床表現為散在分布、質地柔軟、頂部光滑、粟粒至綠豆大、淡褐色高出皮膚表面的扁平狀丘疹。傳統的治療方法有系統治療局部激光冷凍電離子和生物制劑等,治療起效慢易復發(fā),效果不理想[1]。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5-ALA-PDT),是一種聯合應用5-氨基酮戊酸及相應光源,通過光動力學反應產生活性氧如單線態(tài)氧等而殺死增生活躍的細胞,再利用皮膚組織的生長特性愈合瘢痕,而鄰近正常組織則不受任何影響[2]。自1999年11月美國FDA批準ALA-PDT用于治療光化性角化病以來,歐洲、日本等國家也陸續(xù)批準了ALA-PDT的臨床應用,證明了ALA-PDT是一種治療光化性角化病、鮑溫樣丘疹病、扁平疣等皮膚性疾病的簡單、高效、低復發(fā)率、無明顯痛苦、無并發(fā)癥的新療法[3]。為此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采用5-ALA-PDT治療面部難治性扁平疣,并與單用CO2激光治療進行對照,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面部難治性扁平疣患者96例,其中男42例,女54例;年齡19~48歲,平均(31.3±13.1)歲;病程1~4年,平均(2.8±1.1)年;總疣體數為583個;所有患者皮損均為皮色或灰褐色稍高出皮面的扁平光澤丘疹,部分患者面部可見搔抓接種后同形反應。根據不同治療方式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依據《臨床皮膚病學》診斷標準[4],結合典型的臨床癥狀、體征而診斷。②無5-ALA-PDT療法與CO2激光療法禁忌證。③治療前1個月內均未服用過光敏藥物。④能理解和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與納入標準。②近2個月內接受過免疫調節(jié)劑抗病毒藥物或維甲酸類藥物治療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或已知對本品及對照藥的成分過敏者。⑤研究中認為有任何不適宜入選的情況。
光敏劑為外用鹽酸氨酮戊酸散,商品名艾拉,主要成份為鹽酸氨基酮戊酸(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H20070027,118mL/瓶)。照射儀器采用LED-IB治療儀,武漢亞格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產品,波長(633±10)nm。
對照組采用CO2激光療法,常規(guī)消毒皮膚后利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疣體基底部,再用輸10W的CO2激光氣化碳化或切割疣體,術后用夫西地酸乳膏擦創(chuàng)面1周,直至結痂脫落。
觀察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常規(guī)消毒皮膚后將光敏劑配制成5-氨基酮戊酸凝膠(用冷藏的液態(tài)溫敏凝膠配制成20%濃度的液態(tài)凝膠)均勻涂抹于疣體及周圍1cm處,于暗室內避光封包3h。然后采用LED-IB治療儀照射,功率密度60~100mW/m2,距離20cm,照射20min,治療后冷濕敷15~20min。囑術后注意防曬,10d治療1次,皮損完全消退即停止治療,4次為1個療程,治療結束1個月后進行隨訪。
痊愈為皮損消退90%,僅剩個別皮疹未完全消退;顯效為皮損消退70%~89%,且剩余皮損明顯變平縮??;好轉為皮損消退30%~69%,且剩余皮損變平縮小;無效為皮損消退<30%,或增多變大。
采用SPSS13.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資料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前總疣體數為285個,消除疣體數為279個,清除率為97.89%;對照組治療前總疣體數為298個,消除疣體數為242個,清除率為81.21%,觀察組清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392,P < 0.05)。
愈合質量參照溫哥華瘢痕量表[5],采用色澤、厚度、血管分布和柔軟度4個指標對瘢痕進行描述性評估。該量表總分15分,按此積分標準,積分0分為正常,1~5分為輕度,6~10分為中度,11~15分為重度。兩組疣體脫1個月后愈合質量評價見表1,觀察組愈合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別統計兩組疣體脫落1個月后復發(fā)率:其中觀察組復發(fā)16個,復發(fā)率為5.73%;對照組復發(fā)48個,復發(fā)率為19.83%,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16,P<0.05)。
表1 兩組患者扁平疣愈合質量比較[n(%)]
如表2所示,觀察組痊愈率與總有效率分別為87.72%與97.54%,顯著性高于對照組的50.34%與79.53%(P<0.05),而觀察組好轉率與無效率分別為2.81%與2.46%,顯著性低于對照組的11.74%與20.47%(P<0.05)。
表2 兩組患者扁平疣綜合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均無全身性不良反應,均為治療局部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疼痛、紅腫、水皰或血皰,其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02%(20/285),對照組為20.47%(61/298),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917,P < 0.05)。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以光/光敏劑/氧的相互作用為基礎的一種新的疾病治療手段。這一療法的理論基礎是借助某些特定的、具有靶向性作用的藥物(光敏劑)進入患者體內后,動態(tài)濃集于生長異常之組織(如腫瘤、尖銳濕疣、鮮紅斑痣及與年齡相關的黃斑病變等),再經過一定波長光輻照,因其所攝入藥物(光敏劑)發(fā)生光動力學以及酶化反應而產生單線態(tài)氧等活性氧物質,產生細胞毒性作用,進而導致細胞死亡,并由之造成細胞器損傷而破壞靶組織以達到治療的目的[6]。
隨著第一個光敏劑Porfimer Sodium于1993~1997年在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及韓國陸續(xù)被批準上市,PDT領域的研究、開發(fā)和應用迅速活躍起來。近年來,隨著新的光動力治療藥物的研發(fā)成功及激光設備技術的提高,PDT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高峰,目前國際上已批準上市或正在臨床研究的新的光敏劑近十種[7-8]。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是體內血紅素合成過程中的前體物,在細胞內可轉化為光敏性的原卟啉Ⅸ。正常情況下,體內含有少量5-氨基酮戊酸,但因含量少而不產生光敏作用。當大量外源性5-氨基酮戊酸外敷于病灶區(qū)域后,可以選擇性地進入那些被病毒感染、且增生異?;钴S的細胞中,并轉化為具有光敏作用的原卟啉Ⅸ[9]。原卟啉Ⅸ在細胞內積聚,經波長為632nm的光源照射后便在這些部位產生單態(tài)氧及自由基,從而導致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發(fā)生凋亡,殺死增生過快的細胞,以達到治療目的。而正常組織內由5-氨基酮戊酸轉化為原卟啉Ⅸ的量相對較小,即使受到相同波長的光源照射,其損傷程度較小[10]。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疣清除率為97.8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21%(P<0.05);兩組疣體脫1個月后評價愈合質量發(fā)現,觀察組愈合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此外觀察組痊愈率與總有效率分別為87.72%與97.54%,顯著性高于對照組的50.34%與79.53%(P<0.05),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經過臨床觀察證明,5-ALA-PDT療法在疣體的愈合質量情況評價、減少疣體復發(fā)率及不良反應方面以及提高臨床療效均優(yōu)于CO2激光療法。
綜上所述,諸如激光、電灼、冷凍手術等傳統療法治療面部扁平疣時,難以準確掌握治療范圍和深度,復發(fā)率及瘢痕形成率高,達不到美容效果,甚至影響功能,而且治療過程較疼痛,患者不易配合[11-12]。光動力療法雖費用較貴,但較少增生性瘢痕形成,復發(fā)率低,不留后遺癥,值得推廣應用。
[1] Wang HW,Lv T,Zhang LL,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topical 5-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vulgaris in chinese patients[J].J Cutan Med Surg,2012,16(5):324-333.
[2] 張建平,周宗立,邵祺.他扎羅汀聯合咪喹莫特外用治療扁平疣的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3):240.
[3] Yang YG,Zou XB,Zhao H,et al.Photodynamic therapy of condyloma acuminate in pregnant women[J].Chin Med J,2012,125(16):2925-2928.
[4]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 [M].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14.
[5] 蔣法興,胡白,趙政龍,等.光動力療法治療面部頑固性扁平疣16例臨床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6):583-584.
[6] 鐘文聞,王德堅.5-氨基酮戊酸治療扁平疣的藥理作用和臨床分析 [J].海峽藥學,2013,25(11):130-131.
[7] Lin MY,Xiang LH.Topical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recalcitrant facial flat wart inChinesesubjects[J].J Dermatol,2008,35(10):658-661.
[8] 劉偉,王飛雪,劉繼標.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治療扁平疣130例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25(6):491-492.
[9] 陳小敏.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扁平疣療效觀察 [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6):2379-2380.
[10] Mizuki D,Kaneko T,Hanada K.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opical photodynamic therapy using 5-aminolevulinic acid for planewarts[J].Br J Dermatol,2003,149(5):1087-1088.
[11] 張云杰,楊宇光,仇萌,等.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扁平疣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激光醫(yī)學雜志,2013,22(2):97-101.
[12] 欒立云,陶迪生,李英,等.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多發(fā)性扁平疣臨床療效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14,36(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