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東
摘 要:隨著《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英語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定位也相應地發(fā)生了改變,這對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zhàn)。基于此從新課標對英語教師角色的定位進行探討。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在要求和實施建議方法等提出了英語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換并對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提出了愿景。
關鍵詞:教師角色;新課標;教師發(fā)展
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對教師角色定位的要求
(一)新課標的教師理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了六大基本理念,即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xiàn)靈活多樣;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取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這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是一次大的突破。
英語教育教學倡導生態(tài)型,以人為本,追求和諧。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要堅持符合新課標的理念、要求、實踐方法和精神。教師還必須具備基本的學科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以及相關的教學技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也對教師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方可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以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為重點,強調了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建立了提高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和方式,因此對師生關系和教學模式以及教師本人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發(fā)展空間。
(二)新課標中教師的角色
1.愛的使者
蘇聯(lián)的蘇霍姆林斯基主張建立和諧、關懷的師生關系。他說過:“教師和兒童之間永遠保持和諧的、富于人情的、相互關懷照顧的關系?!彼J為要與學生和諧相處,彼此要相互關心。他曾說過:“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焙椭C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的迅速發(fā)展,歐美國家出現(xiàn)了一些教育思想流派,各個流派對于師生關系都有自己的觀點。例如,要素主義教育和永恒主義教育強調,教師應當把握教育的主動權,嚴格督促學生學習;存在主義教育認為,師生之間應該建立信任的關系,它是一種個人之間的密切關系。只有給每一個學生完全的純粹的愛,教育教學才變得有意義。
2.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
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過“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币虼私處熞浞职l(fā)揮促進者的作用,促使人的潛能向全面素質實現(xiàn)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3.學生探究的伙伴
新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重建民主、和諧、生態(tài)、人道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而英語作為一種語言,語言學習的本質在于交流,交流意味著人人交流和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姿態(tài)轉變?yōu)槠降戎械膶υ捳摺T谟⒄Z課堂語言活動中,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參與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討論和合作。這樣,教師成為一個交際合作者,使學生覺得教師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學生當中的一員。這樣有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消除學生的負面心理情感,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新課程資源的豐富者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資源、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與教學是一種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的、動態(tài)的、富有人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新課程不僅是教科書,還包括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境、教學環(huán)境等構成的一種生態(tài)系統(tǒng)。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過程應當是教師與學生參加的課程開發(fā)的過程。
5.學生的知心朋友
只有學生愛戴教師、信任教師,那么教育教學工作才可能有效地進行下去。這是一種心與心的碰撞、摩擦過程。筆者在某所全日制寄宿高中里進行過一段教育教學實踐工作,在這段時間里,筆者深深地感受到了全日制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內心需要的關懷和愛。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處理好課堂中和課下師生的關系問題。由于是寄宿制學校,學生更需要教師給予他們的不僅僅是學習上的幫助,更需要的是和教師進行心貼心的交流。教師不僅僅是教師,還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這樣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素質的提高才變得有意義。
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下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愿景
根據新課標對英語教師角色的新要求以及新課標的教師理念,我們必須而且有必要對自己的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做出一個合理的設計和展望,有了明確的目標,加上正確的方法和獻身于教育事業(yè)的熱情,必然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優(yōu)秀的教師。
(一)以師德為先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富有愛心、責任心,要耐心。教師要為人師表,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來教育和感染學生。教師最重要的就是師德,不論其教學能力強弱,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傳遞積極、樂觀的情緒,傳遞正能量,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另外,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儀表端莊大方,有魅力的教師往往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教育是針對人而進行的培養(yǎng)活動,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品行、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這應該是新課標情感目標的設計目的所在,從而引導學生全面地發(fā)展。
(二)以學生為本
傳統(tǒng)教育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體,根據新課標的理念,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學生學習中起主導、調控作用。因此,教師要和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學習伙伴關系。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和諧的。以學生為本,就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教師要給予充分尊重,不挖苦,不諷刺,以防某些學生心理脆弱造成不可估計的后果。
很顯然,這對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實施起來也并不是很容易,我們要積極學習新課標的理念,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建立起和諧、生態(tài)、平等的師生關系,這也符合新課標的理念。
(三)教師的“學無止境”之路
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就等于踏上了一條學無止境的道路。首先,我們不僅要在學科內容的知識、技能方面不斷提高自己,還要在教育教學的理論、實踐方面不斷螺旋式地發(fā)展自己,更要在情感、價值觀方面不斷地完善自己。為此,我們也要不斷地奮斗。其次,我們要積極發(fā)揚“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積極涉獵各個領域,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努力成為國家在21世紀要培養(yǎng)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蘇)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編輯 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