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海民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吉林長春 130024)
“生命·實踐”教育學里程碑式的躍升
柳海民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吉林長春 130024)
《回歸突破——生命·實踐教育學論綱》全面地、立體式地回答了教育是什么、教育學是什么這兩個教育學中最根本的問題,并以回到“原點”的思維方式,從縱向的挖掘?qū)ふ伊藲v史上各家教育理論的魂,又從橫向的維度從五個層面確定了葉氏教育學的基因——“生命·實踐”。 葉瀾老師及團隊創(chuàng)造了中國教育學新的發(fā)展歷史,這個力度在于它是理論上的“道”和實踐上的“器”兩者高度的統(tǒng)一,即“五個一”:一套教育理論、一種研究方式、一批轉(zhuǎn)型學校、一支研究隊伍、一條改革之路。葉瀾老師教育學指向的生命,體現(xiàn)了葉瀾老師自己的生命,把自己半生生命用在了創(chuàng)建“生命·實踐”教育學之中,體現(xiàn)了崇高的生命價值。
生命·實踐;生命價值;歷史貢獻
今天來參加葉瀾老師創(chuàng)立的“生命·實踐”教育學的研討會,心情特別激動,原因有兩點:一是壓力,壓力來自葉瀾老師眾多研究成果的“橫空出世”,是葉瀾老師30年醞釀的成果,葉瀾老師主編的成果讓我震撼,自覺不是懶惰之人,但與葉瀾老師相比甚覺慚愧。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葉瀾老師視學術為生命的治學精神和拼搏進取的生命追求,她不僅在書齋里研究、創(chuàng)造中國的教育理論,更把她的學術生命放在奔波那么多的基地校,值得我們學習。二是欣喜,作為一個與葉瀾老師同領域的學術同仁,由于葉瀾老師及其團隊的努力,中國的教育學終于有了可以自立于世界學術之林的教育學派,中國教育學的發(fā)展終于有了一次突破性的、里程碑式的躍升。
判定一個理論或?qū)W說水平高低的一個根本標準就是理論的原創(chuàng)性和科學性,《回歸突破——“生命·實踐”教育學論綱》(以下簡稱《論綱》)里葉瀾老師原創(chuàng)性地、立體式地回答了教育學中最根本的兩個問題:教育是什么,教育學是什么?這個回答過去是直面、平面、直接的定義,葉瀾老師給出的是立體式的回答。葉瀾老師給出的回答給了我們多維的思考和意義,這是一個學人給出的學理解讀。對生命的解讀:類生命到個體生命到教育學的生命等等,都是層層遞進的。
對學科理論縱橫兩個維度的挖掘,葉瀾老師在《論綱》從縱的角度以其獨到的眼光挖掘了教育學科史幾個具有教育學發(fā)展里程碑式人物的教育學理論,看了葉瀾老師的解讀,讓我們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如夸美紐斯的自然、盧梭的自由、康德的理性、赫爾巴特的可塑性、杜威的生活,我很認同,我們都講夸美紐斯是開創(chuàng)的,赫爾巴特是科學的,杜威是劃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里程碑式人物,對里程碑式人物的挖掘,如果能夠提煉出他們的基因,對“生命·實踐”教育學的基因具有理論奠基作用,或者說提煉出這種基因,才能證明理論的自洽性,給自己的理論提供可以存在的理由。葉瀾老師說“找基因就是找教育學的魂”,《論綱》以回到“原點”的思路方式,從縱向的挖掘?qū)ふ伊藲v史上各家教育理論的魂,又從橫向的維度從五個層面確定了葉氏教育學的基因——“生命·實踐”。葉瀾老師關于“生命·實踐”的教育觀說得特別明確:教育是基于、直面、為了、通過生命所進行的人類生命事業(yè),生命是教育的魂、實踐是生命的情、學校是生命的體??偠灾?,教育是一項充盈著生命的人類實踐活動,這是葉氏教育學與其他普通教育學的不同之處。葉瀾老師所講的教育之魂特別簡潔、清晰,但是寓意極其深刻。
列寧說:判斷一個人的歷史貢獻,不是看他為歷史貢獻了多少,而是看他為歷史創(chuàng)造了哪些新東西,一個人物最大的價值莫過于創(chuàng)造歷史,葉瀾老師及團隊今天就創(chuàng)造了中國教育學新的發(fā)展歷史。這個力度在于它是理論上的“道”和實踐上的“器”兩者高度的統(tǒng)一,用葉瀾老師團隊自己的總結就是“五個一”:一套教育理論、一種研究方式、一批轉(zhuǎn)型學校、一支研究隊伍、一條改革之路。參與實驗的學校是非常幸運的,在這樣一個“道”的指導下完成基礎教育改革,為基礎教育改革蹚出了一條路。
葉瀾老師教育學指向的生命,體現(xiàn)了葉瀾老師自己的生命,把自己半生生命用在了創(chuàng)建“生命·實踐”教育學之中,體現(xiàn)了崇高的生命價值;她這種生命價值指向教育的本質(zhì)、學生的生命;所以深入教育實踐,從如何發(fā)展學生的生命當中去生成學術和學科的生命,我想教育學如果不能走向?qū)嵺`,恐怕不會有未來的學術生命;葉瀾老師帶領的學術團隊的生命,因為有了研究主題、范式、方法,因此可以確保團隊延續(xù)下去,為華東師大、中國教育學界創(chuàng)造更多的新的教育理論。本來理論研究是理性的、冷冰冰的,但是葉瀾老師的研究是充滿人性和關懷的。
(責任編輯 王鑒/校對 王明娣)
The Landmark Leap of“Life·Practice”Pedagogy
LIU Hai-min
(Faculty of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24,PRC)
Return and Breakthrough—The Compendium of“Life·Practice”Pedagogy provides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answers to the two fundamental questions in pedagogy:What is education? What is pedagogy? Adopting a returning to“starting point”way of thinking,the book makes a longitudinal exploration into the basic ideas of different pedagogical theories in the history.Meanwhile,it gives a five-level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on of the genes of pedagogy created by professor Ye Lan.Professor Ye and her team have made the history o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edagogy by uniting the“abstract theory”and the“concrete practices”,that is,a set of pedagogical theories,a research method,a group of transforming schools,a research team,and a path of reform.Professor Ye’s pedagogy is directed at life,and also reflects her own life,which is dedic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Life·Practice”Pedagogy.It i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ecious value of life.
“Life·Practice”Pedagogy;the value of life;historical contribution
2015-04-28
G 40;G 52
A
1674-5779(2015)03-0016-03
柳海民(1953—),男,吉林省永吉縣人,現(xiàn)任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心主任。歷任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院長,東北師范大學校長助理兼教務處處長,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書記,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