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珍
(高臺縣城關初中,甘肅 高臺 734300)
學校德育方法探索與實踐
孫吉珍
(高臺縣城關初中,甘肅 高臺 734300)
德育工作是學校的首要工作,德育工作要充分完善教育體系,形成互補運行機制;利用多種載體,開展系列化德育活動;突出重點,分類施教,采取具體化的德育措施;積極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管理模式。
德育方法 探索 實踐
德育工作是學校的首要工作,是保證學校正確的辦學方向和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應牢固樹立“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發(fā)展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育人特色為抓手,認真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與新方法,積極尋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加強德育環(huán)境建設,不斷充實和完善三位一體的教育網(wǎng)絡,全員育人,全程育人,使學校德育工作不斷提高。
學校德育工作,應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一方面是發(fā)揮學校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功能,通過思想品德課及各種積極正面的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通過學校的積極延伸,聯(lián)系社會教育,帶動家庭教育,通過有效的監(jiān)管,發(fā)揮他律功能,幫助未成年學生抵制誘惑,抵御不良影響,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學校應在靠實責任、強化管理上下工夫,以課堂養(yǎng)成教育為主線、課余管理教育為抓手、學生自我教育為約束、家庭社會教育為輔助構建完善的“四線交叉”德育管理體系。同時,組建靈活機動的“德育工作隊伍”,聘請政法部門干部擔任法制副校長、德育輔導員,和學校班主任組成專項德育輔導隊伍,長期性地對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充分發(fā)揮學校政教處、團委育人功能,把握好學校德育主渠道和主陣地,形成學生管理人人有責的多側面、全方位的德育格局。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及活動之中,把德育目標和任務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把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載體,盡可能地使每一個活動都使學生心靈受到感動、震撼和啟迪,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鍛煉、體驗。以主題教育周、主題教育月和重大紀念日進行專項教育;以專題講座、主題班會、思想品德課和法制課進行集中教育;通過團隊倡議,個人承諾,個別交流,學生民主評議,簽字宣誓,撰寫承諾、演講比賽、模擬法庭,實現(xiàn)自我教育;利用國旗下演講、校園廣播、張貼宣傳畫、自辦手抄報、設置文化櫥窗、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加強陣地建設,實現(xiàn)環(huán)境教育;以“三好學生”、“假期表現(xiàn)優(yōu)秀生”、“文明之星”、班級“十最”評選活動為內(nèi)容,開展激勵教育。經(jīng)常化、系列化的教育活動使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遵紀守法教育等有步驟、有重點、分層次地進行,促進德育工作內(nèi)容的落實。
1.以提高班級管理水平促進全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改變班主任工作方式和方法,倡導班級精細化管理,要求班主任盡可能地深入學生吃、住、行、學的地方,做到勤觀察、勤研究、勤記錄,既要細心了解學生家庭一般情況,更要潛心了解學生的心理、家長和交往狀況,從而知道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認識上的偏差、困難、需要;通過實行班級工作周反饋制,以及分管領導、職能處室、值周小組、包班領導多層次、全方位的指導要求和跟蹤檢查,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各方面面情況,細化班級工作過程管理,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
2.建立班級摸排工作長效機制。班級應開展常態(tài)的摸排工作,改進形式,暢通渠道,捕捉信息,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學生情況。對排查到的小偷小摸,打架鬧事,拉幫結派,敲詐勒索,抽煙喝酒,男女生不正當交往,涉足網(wǎng)吧,心理障礙,校外借宿,與社會青年交往,班級矛盾糾紛,安全意識不強、聚眾過生日,接觸、攜帶不健康宣傳品和危險物品等情況,能及時制訂教育計劃和轉化措施,并定期總結反思,做到發(fā)現(xiàn)預防在先,矯治教育在先。
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治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學校在精細化管理的前提下,倡導班級自治,把班級事務劃分到每一個學生的人頭下,讓班級每一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分工明確、落實責任、把握導向,提高質(zhì)量,積極踐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班級管理格局,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能力。
4.發(fā)揮民主評議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學生違紀違法及安全事故,常常發(fā)生在假期,所以,假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假前教育有效的手段就是開展學生民主評議,它既是學生學期學習生活的總結,又是假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以班級為單位展開學生民主評議,讓每位學生過“三關”(自評關、互評關、假期打算關),評議前,班主任要做到周密計劃,合理安排,正確引導,調(diào)動學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互評引導到行為習慣、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等方面;評議中,力求做到重點學生重點評,重點現(xiàn)象重點評,重落實,求實效;評議后,要求學生定承諾、談打算、表決心。通過評議活動觸及學生的靈魂,引導校園、班級輿論導向,樹立校園正氣,消除學生假期違紀違法現(xiàn)象。
每個學校都有特殊學生,所以學校一定要把學困生、貧困生、單親生、重點生的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關注學困生,扶助貧困生,關愛單親生、心理有障礙生、留守生,重點轉化問題生。政教處按照“因人施教、因時施教、因需施教”的要求,摸清底子,建立檔案,分層包掛、結對幫扶,實行動態(tài)管理、跟蹤教育。
1.建立“特殊學生”檔案?!疤厥鈱W生”雖然都是工作的重點,但性質(zhì)不同,工作策略也應不同。因此,必須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對癥下藥,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摸清底細,分析原因是前提。只有在觀察平時表現(xiàn)、認真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采取適當?shù)慕逃胧?,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每學年,班主任應該通過深入調(diào)查,細致摸排,建立“特殊學生”檔案(內(nèi)容包括基本情況、教育措施及教育記錄,教育效果等),對“特殊學生”情況進行診斷分析,根據(jù)學生實際制定幫教轉化措施,通過《特殊學生轉化成長記錄》、全程掌握轉化過程,并及時進行階段總結,積累轉化經(jīng)驗。檔案的設立,便于跟蹤調(diào)查,便于及時補救,防止學生的各種分化。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此檔案不對學生公開。
2.春風化雨細心呵護。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關系學生性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一個學生如果生活在鼓勵和認可之中,他就會自信和自強。著名教育家林崇德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zhì)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xiàn)了其根本的功能”[1]。因此,師愛就是師魂,也是“特殊學生”教育的靈丹妙藥。幫扶轉化工作要突出愛,對特殊學生要做到勤溝通,思想上引導到位;勤輔導,學習上指導到位;勤過問,生活上關心到位;勤家訪,和家庭聯(lián)系上到位;勤指導,行動上糾偏到位。在教學上大力推行分層施教,以耐心、細心、恒心樹立學生信心;管理上反復抓,抓反復,用愛心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
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保證整個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實現(xiàn)整個教育在時空上的緊密銜,有利于實現(xiàn)各種教育間的互補作用,從而加強整體教育的有效性。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有各自特點和優(yōu)勢,他們之間很難相互代替,只有把這三個方面協(xié)調(diào)一致,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各自特點,注重多渠道一致影響的疊加效應,才能取得最佳的整體教育效果。經(jīng)過探索,“雙報到、三反饋”的三結合教育模式,有利于把學校、家庭、社會聯(lián)系起來,形成教育合力,即學生假期開始到社區(qū)報到,學期開始到學校報到,學生在校和假期學習、生活情況學校、家庭、社區(qū)相互反饋。學校通過舉辦家長培訓班、開展教師“三進活動”、發(fā)放學校作息時間表、任課教師電話號碼卡,與重點生家長簽訂《合作教育協(xié)議書》,學生校外活動家長簽字反饋等方式,密切家校聯(lián)系,建立起學校與家長互相協(xié)作、共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監(jiān)護教育機制。放假前向?qū)W生下發(fā)《假期家庭教育情況聯(lián)系卡》、《學生假期表現(xiàn)村、社鑒定表》及《假期生活日志》等,對學生假期生活提出明確的要求,讓其訂計劃,寫打算,簽協(xié)議。把學生按地域分為若干個假期活動小組,要求在假期有效開展好互助活動,并認真做好相互監(jiān)督工作。每個小組都有專門的包掛教師,定期進行話訪聯(lián)系。與此同時,學校積極與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村支部、居委會合作,把學校假期安排等情況及時向社區(qū)領導通氣,爭取社區(qū)的支持與配合,并長期邀請社區(qū)工作人員擔任學生校外活動監(jiān)督員,為轄區(qū)內(nèi)的學生在《節(jié)假日表現(xiàn)鑒定表》上鑒定意見。開學后,學校在綜合各方面情況匯總后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德育教育的實質(zhì)就是對青少年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及道德意志的培養(yǎng),在學生心靈深處播種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會公德的種子,以此規(guī)范行為,砥礪心智,使學生最終成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在這方面,學校肩負著重要責任?!疤炜帐杖菝恳黄撇剩徽撈涿莱?,所以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片巖石,無論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壯無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無論其清濁,所以大海浩瀚無邊;我們用真情感染教誨每一個學生,無論其優(yōu)劣,所以我們才桃李滿園”[2]。在學校德育教育建設過程中,雖然路途遙遠,任務艱巨,但需要教育者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以培養(yǎng)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樣,學校主陣地的教育作用才能全面發(fā)揮實施。
[1]林崇德.教育箴言.
[2]王宏顏.德育教育小故事.對問題學生的愛的教育及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