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徐建銀
氟康唑治療隱球菌腦膜炎的臨床分析
楊波 徐建銀
目的 探討氟康唑治療隱球菌腦膜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50例隱球菌腦膜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25例。研究組給予氟康唑治療, 對照組采用兩性酶素B治療, 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研究組的腦脊液隱球菌菌數(shù)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明顯,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氟康唑對隱球菌腦膜炎的治療有一定的療效, 起效較快, 但若長期使用可能會產(chǎn)生耐藥性, 降低氟康唑的敏感性, 因此對于氟康唑的應用還需深入研究。
隱球菌腦膜炎;氟康唑;臨床分析
隱球菌腦膜炎, 簡稱隱腦, 是由隱球菌侵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所致, 該病早期誤診率較高, 而晚期又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 因此, 病死率較高。近年來, 隨著艾滋病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患病率上升及糖皮質激素等藥物的廣泛使用, 隱腦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一種新型抗菌類藥物氟康唑逐漸應用于隱腦的治療中, 并取得較好成效[1]。本文為研究氟康唑治療隱腦的臨床療效, 對50例隱腦患者進行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50例近2年本院接收的隱球菌腦膜炎患者, 入選患者的血清抗-HIV陰性, 患者腦脊液隱球菌涂片或(和)腦脊液培養(yǎng)陽性, 患者表現(xiàn)為體溫不穩(wěn)定上升、身體發(fā)熱, 患者的腦脊液壓力均較高。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25例。研究組女9例, 男16例, 年齡18~64歲, 平均年齡(40.4±8.6)歲, 發(fā)病時間1 d~11周, 平均發(fā)病時間(5.3±2.1)周, 腦脊液隱球菌數(shù)(4866±6693)/ml;對照組女8例,男17例, 年齡17~66歲, 平均年齡(41.5±8.7)歲, 發(fā)病時間4 d~12周, 平均發(fā)病時間(5.9±2.2)周, 腦脊液隱球菌數(shù)(2103±3585)/ml。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腦脊液隱球菌數(shù)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腦脊液檢查、實驗室檢查及MRI或CT檢查。研究組給予氟康唑(湖南千金湘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3092)治療, 給予400 mg氟康唑靜脈滴注, 1次/d, 在病情好轉后改為口服, 療程7~142 d,平均療程(20.5±30.4)d。對照組采用兩性酶素B(AmB)治療,在5%、500 ml葡萄糖溶液中加入AmB靜脈滴注, 起始量為0.5~1 mg/d, 治療第2天起將劑量增加至2 mg/d, 以后以5~10 mg隔天遞增, 直至0.5~1 mg/(kg·d)。
1.3 療效評價標準[2]①完全應答:腦膜炎癥狀及體征消失, 生化檢查正常, 病原菌培養(yǎng)轉陰, 腦脊液常規(guī)正常;②部分應答:腦脊液常規(guī)、生化檢查好轉, 腦膜炎癥狀、體征改善, 病原菌培養(yǎng)陰性;③無效:腦脊液常規(guī)、生化檢查無改善, 腦膜炎體征、癥狀改善, 病原菌陽性;④死亡。臨床有效=完全應答+部分應答??傆行?臨床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4周時,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腦脊液隱球菌菌數(shù)分別下降(4791±7592)/ml、(607±876)/ml, 研究組的腦脊液隱球菌菌數(shù)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明顯(P<0.05);研究組及對照組的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對比(n, %)
隱腦是由隱球菌侵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所致的深部真菌病,長期廣泛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癌藥物、抗生素等藥物會增加隱腦發(fā)病的幾率, 該病死亡率較高, 預后嚴重。臨床常采用兩性酶素B治療隱腦, 該藥雖有一定的療效, 但其對患者的內臟傷害較大, 若長期使用, 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肝、腎、心臟功能, 部分患者不能耐受, 導致中途需改用其他藥物替代。因兩性酶素B的不良反應明顯, 在使用時需逐漸加大劑量, 治療10 d左右才能達到治療濃度, 起效較慢, 導致部分患者在藥物起效前就已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甚至死亡。氟康唑屬于三唑抗真菌藥物, 它對新型隱球菌、念球菌均有效, 抗菌范圍較廣, 同時該藥具有水溶性, 可較好的通過血腦屏障,有利于藥物的吸收, 起效快, 可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本文中將氟康唑應用于研究組, 兩性酶素B應用于對照組, 對治療結果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 研究組的腦脊液隱球菌菌數(shù)下降程度較對照組明顯,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顯示氟康唑對隱腦的治療有一定的療效, 起效較快, 對于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可考慮選擇氟康唑治療。
綜上所述, 氟康唑對隱腦的治療有一定的療效, 起效較快, 但氟康唑若長期使用可能會產(chǎn)生耐藥性, 從而降低氟康唑的敏感性, 因此對于氟康唑的應用還需深入研究。
[1] 區(qū)雪婷, 耿昌明, 徐斌, 等.氟康唑治療隱球菌腦膜炎24例臨床分析.中華傳染病雜志, 2009, 27(6):357-359.
[2] 嚴穎, 麥麗, 許文雄, 等.氟康唑聯(lián)合氟胞嘧啶治療隱球菌性腦膜炎10年臨床分析.中華傳染病雜志, 2012, 30(5):293-29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115
2015-01-04]
454000 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