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娟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標準要求 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一、改革的緊迫性、必要性
1.新課程改革是國家的意志,是教育回歸本質的訴求。轟轟烈烈的改革浪潮已席卷全國,課改是一場讓人無法回避的戰(zhàn)爭。
2.我校學生的現(xiàn)狀是成績不高,智商不低,情商不穩(wěn);底子差,問題多,苦學沒耐力;聽課走神,精力分散,課堂效率低。
3.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完全信任學校管理及教學水平。學校從接管孩子的那天起,已經決定不能辜負家長的重托。
4.從個人成長出發(fā),想解決一直困擾的難題:“如何做到高效教學,實現(xiàn)高效課堂?”是繼續(xù)以往滿堂灌、保姆式教育,強調自身的主體性,強化課堂是自己的舞臺?還是其他?學校領導順勢而為,以課堂改革為切入點,積極探尋,形成了具有元氏四中特色的問題式教學模式。
二、改革的困難及應對方法
1.轉變觀念。教學中的主導者教師和教學中的主體學生都要改變觀念。教師已習慣了自己掌控課堂,習慣了滿堂灌、唯我獨尊,習慣了無打擾的課堂,習慣了單一的教學方式。學生也已經習慣了教師的教學模式,習慣了被接受,缺乏思考,自主性,而問題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我們無法取代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在認真分析學情,大膽應用,讓學生去親自經歷,不斷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才能打贏這場改革戰(zhàn)爭,才能完全改變觀念。順應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大趨勢,還學生主體地位,用學生心靈深處的能源去照亮學生的精神世界。
2.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問題教學比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更能考驗教師的應變能力。比如《我有一個夢想》四年前講解時,采用講授法,按照預先的教學設計,在我的控制下有序完成。課堂效果自然卻不夠好。11年講解時,采用問題教學三步四環(huán)節(jié)模式后,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敏捷,激發(fā)了自身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剛開始使用,難免各環(huán)節(jié)會存在問題。學案編寫是教師克服困難,集思廣益完成的。學案制定適合學情,可預習時個別學生散漫,討論時不站立、站姿不端正、不參與講解,展示中無人上場或不用普通話、不脫稿、講解不清楚、過后學案不訂正,檢測環(huán)節(jié)應付檢查草草收兵。教師遇見這樣的問題,總能想出辦法。
我談一下自己的經驗:預習時教師不斷地圍著學生轉,同時就內容可限定時間,教會方法,如讓學生逐題完成,遇到不懂處紅筆標記,快速完成,關注學生的已知未知;討論時遇到不站立,不用普通話的,教師可提醒,針對不參與的學生,可做思想工作,幫助其克服心理畏懼,可將每組按號碼1-8排序,按順序參與課堂或隨機制定;檢測不過關的學生,可私下談話,查找原因并及時幫助。注意每周按時公布課堂表現(xiàn)分,及時就優(yōu)秀學生予以表揚、鼓勵。看似“懶”的教師其實付出了更大的心血,反而是“吃苦耐勞”的升華。我始終相信辦法永遠比困難多。
三、改革成效及未來展望
經過兩年的努力,發(fā)現(xiàn)成績進步最大的學生往往是上課討論、展示最積極的,思維最敏捷的。因為只有自己懂了,才能給別人講,給別人講又加深了一次印象,充分發(fā)揮了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讓自己成為了課堂的主角,真正做到了“人人是老師,處處是講臺”。其次我還發(fā)現(xiàn)班級同學之間友情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情誼更濃了,懂得彼此尊重了,我們在課改實施中不斷成長,沐浴陽光。
至于未來,我只想說當你們離開四中時不因碌碌無為而懊悔,而應以每一次精彩的展示為飛向高空的動力。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