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會尊
【摘要】根據(jù)高職高專英語專業(yè)的特殊性、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的特點,應改革傳統(tǒng)的課程安排,探討從整體性教學的角度改革英語專業(yè)基礎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實施整體性教學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公共基礎英語 教學 現(xiàn)狀 方法
在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4項基本技能,聽之所以位于其首,是因為它既是我們獲得和理解語言信息,進行語言交際的首要途徑,又是促進“說、讀、寫”3項技能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現(xiàn)在英語教學的主要趨勢便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我們要脫離傳統(tǒng)教法中過分強調(diào)知識的精確性、強調(diào)語法結構的傳統(tǒng),改變片面追求精確性、忽視聽力訓練和擴大閱讀量的有效語言信息攝入,進而弱視了聽讀技巧的熟巧性和說寫的得體性的不良狀況。
一、公共基礎英語教學現(xiàn)狀
在現(xiàn)今的信息化時代,隨著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英語的重要性也更為凸現(xiàn),從而也就驅使我們大家要學好英語。那么如何才能學好英語,我認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主動學習尤為重要。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對知識的掌握就越快。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心理與需求,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從而吸引學生投入到有意義的交際情景中去,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交際方面的潛力。記得我曾經(jīng)講過的一課,題目是《我的第一節(jié)課》,這一課是關于一個問題班級的事情。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能夠成為積極的參與者,我想到這個班的學生很活躍,很具有表演能力的特點,并且對表演一直情有獨鐘,在學校的短劇表演中多次獲獎,于是我就抓住他們的這個心理,讓學生自編自演了一個場景類似課文內(nèi)容的小短劇——一個問題班級的惡作劇,劇中老師的教育哲學是體罰,他認為體罰是最有效、快捷的方法。“演員們”把該場景表演的淋漓盡致,“觀眾們”發(fā)出陣陣笑聲。通過該英文小短劇我覺得一方面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增添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nèi)容上面來,從而也能更好地掌握教學內(nèi)容;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交際的機會,達到流利地用英語表達自己意愿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我覺得學生不應該是被動的語言知識的吸收者,而應是積極的參與者。在這個方面中西方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法就是老師講學生聽并且作筆記,嚴重地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不能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活動;而在西方課堂上,學生是“主角”,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發(fā)展學生自主性學習、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的教學策略與方法。要想使我們的學生也能像西方學生那樣,我們首先應該幫助學生轉變觀念,明確自己的位置使他們由被動變?yōu)橹鲃?,積極地和老師互動起來,這樣才能使新的教學方法取得滿意的效果。
二、 如何加強公共基礎英語教學
1.要讓課堂“活”起來,要讓學生“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能對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興趣,積極地思考并從中獲得知識。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需要在課前下很大的功夫,需要做很多的準備。比如對教材進行特殊處理,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順序呈現(xiàn)出來,盡可能化難為易,逐步積累,便于學生自學和掌握。通過精心備課,對教學內(nèi)容了如指掌,找出每一單元的知識點,進行篩選,挑出重點、難點,對部分內(nèi)容做必要的裁減和壓縮,而且要騰出足夠的時間進行課堂語言操練,在授課時要圍繞培養(yǎng)訓練學生語言交際運用能力這一任務,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動活動,使學生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實施整體性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課程安排改革的必要性高職高專英語專業(yè)開設的基礎課程一般包括精讀(6~8課時/周)、泛讀(2~3課時/周)、語音(2課時/周)、語法(2課時/周)、聽力(2課時/周)、視聽說(2課時/周)和口語(2課時/周)。這樣的課時比例分配很容易誤導學生,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精讀課最重要,其他課程處于次要地位,于是將學習精力和重點放在精讀課上,學生主要是被動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語言的最為本質的功能是社會交際功能。就英語而言,口語技能是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技能之一,居于說、聽、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之首。對高職高專的學生而言,培養(yǎng)目標應該定位在聽、說、讀三種技能的提高上,因為在實際運用英語進行有效交流時,這三方面的能力是基礎。根據(jù)Correll的觀點,聽讀的技能為“接受技能”(receptive skills),說的技能為“生產(chǎn)技能”(productive skills),這三種技能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以聽讀技能為基礎,以說的技能為培養(yǎng)目標。畢業(yè)后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說英語的能力的高低應該作為評估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精讀、泛讀、語音、語法、聽力和視聽說的教學都應該定位為口語課程的預備課??谡Z課程的教學任務是盡量使學生運用在其他基礎課程中學到的單詞、句型和信息就某個話題進行口語表達,是其他課程的提高課。課程安排應按照一定的先后順序,在進行口語輸出能力培養(yǎng)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語言知識的輸入準備。
3.聽時抓住材料的要素。無論聽力材料是故事、說明,還是對話,它們都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組織起來的,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以故事為例,一個故事,一般會有五個要素,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及其如何組織。如果能把握這5個要素,就能夠比較好地理解和回憶全篇的故事,對付檢測就可得心應手。另外,注意聽短文的首句和首段文章的開首句和開首段,它們往往是對短文內(nèi)容的概述,如講話目的、主要內(nèi)容、作者論點,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事由等。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胡文仲.外語教學與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