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
女兒在美國上二年級了,她不時把班里發(fā)生的事情回來講一講,這令我想起了我當年的小學生活,也得以把中美的小學作了一番對比。
我們小時候,從一年級起就有班干部,全是老師指定的。說實話,我班里的幾個班干部,確實屬于好孩子,功課特別出色。但漸漸長大后就不同了。像我這種不爭氣的“平民百姓”,對“干部”多少有些氣,覺得他們就知道巴結(jié)老師。中學時更明顯,選班干部的標準,主要還是“聽話”,而且班干部和一般同學之間隔閡不少。
女兒上學,從來沒有聽說有班干部。第一年上學前班,老師給全班同學分配任務:有的是把門人,即孩子們列隊進教室時,把門打開,等全班進去后再關上;有的是領隊,走在第一個,引導全班進入教室……可想而知,孩子們都想當領隊,不想當把門人。不過,這些角色是每個人輪流,絕對平等。目的是教育孩子,每個人都要給大家服務,對別人都應該盡責任。這大概也是培養(yǎng)集體精神的第一步吧。女兒上二年級后,班里照樣沒有學生干部。不過,孩子也是從小就希望當頭頭,支配別人。上午有一個2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一個年級的孩子在游樂場自由活動,小小的權力角逐就從這里開始了。
女兒班上有一位叫阿利克斯的男孩,組織起一個蟲子俱樂部。女兒喜歡大自然,自然趕快去參加。結(jié)果她發(fā)現(xiàn),阿利克斯把自己封為老板,另一個女孩子是副老板,還有一個是老板助理,她則是個普通雇員。女兒是個謙和的人,對此并不太介意,跟著玩了很長一段時間。
俱樂部有種種規(guī)矩,比如新成員要考試,即抓一只小蟲子,但要好好照顧,不能有任何傷害等等。不過時間久了,女兒覺得自己總聽人指揮,有些不耐煩,就決定退出,自己組織了一個自然俱樂部,招來三個小朋友加入。這次她可神氣了。她當老板,她的好朋友尼克當副老板,另外一個叫奧莉維婭的女孩當老板助理。
當我聽說奧莉維婭加入時,心里多少有些吃驚。這孩子我知道,非常聰明,是個典型的孩子王,什么事情都要按自己的主意辦,從來不甘居于人下,她怎么可能安心當老板助理呢?果然,幾天后,俱樂部中的權力發(fā)生了變化。女兒作為老板,定下了規(guī)矩,要給手下人評分,根據(jù)工作成績確定職位。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撿樹葉,奧莉維婭特別機靈,馬上撿了許多,比尼克的成績好。女兒找到尼克,問是否應該讓奧莉維婭當副老板,他當老板助理。尼克無話可說,只好同意了。不過過了幾天,尼克宣布退出,自己另立一個快樂俱樂部,女兒還答應去參加。
這個小小的游樂場,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俱樂部。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時間有限,不能什么俱樂部都參加,所以俱樂部之間就要競爭。你想當頭,就得發(fā)起一個俱樂部,并能把持俱樂部的領導權。同時,你要能吸引別人來參加。如果最后成了光桿司令,俱樂部就失敗了??上攵蔀轭I袖要有幾個條件。第一、你自己要比較有人氣,人家愿意和你玩兒;第二、你發(fā)起的俱樂部要比較有意思,能夠吸引人;第三、你要比較能干,會管理,能服人。那個奧莉維婭就是這么一個人物,女兒說她常常帶一些小東西分給小朋友,而且主意特別多,許多孩子都喜歡和她玩。
另外,我們還參加了一個家長俱樂部,大家湊在一起,當著孩子的面,夸獎孩子做的好事。奧莉維婭的母親講起自己的女兒時說:“一次,奧莉維婭組織一個音樂劇,在開始時,她特地停下錄音機里的音樂,問大家是否都能跟上。這顯示了她對別人的關心,顯示了她的領袖才能?!?/p>
我當時聽到“領袖才能”一詞,心里一驚:七歲這么點一個孩子,談什么領袖能力?但再一觀察學校游樂場上的情況,實際上許多孩子都在為確立自己的領袖位置而努力。他們都懂得,自己是不是領袖,不在于老師怎么評價,而在于自己的小伙伴們是否認同。一個領袖,必須能照顧他人的利益,給大家?guī)砀@?。像奧莉維婭母親這樣的家長,平時也潛移默化地鼓勵這樣的行為。
我們要培養(yǎng)未來有責任感的公民,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組織自己,自己評價自己。畢竟,孩子不能一輩子都聽家長和老師的。他們長大成人后,應該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公民,能為自己的生活作出選擇。我們的教育,應該為他們?nèi)蘸髮ψ约旱呢熑巫鰷蕚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