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靜
“老師,心怡不應該當三好生,她不配!”電話那頭,我明顯感覺到新月憤憤的怒火,“您說三好生的品德要好,她品德有問題,老是炫耀自己家里有多少錢,說別人開的車不如她家的!還聽說她經(jīng)常騙同學……”
“這些都是你親眼看到的嗎?”
“不是,是小芮說的,班上還有很多同學也都是這么說的!”
“沒有經(jīng)過證實的話怎么能隨便說呢?”
電話那頭安靜了幾秒,“我們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證實一下選票的事!”
“謝謝你對老師的信任!有些事情咱們見面談,好嗎?”我知道電話里解釋不清楚,便約定下周一見面再聊。
周一,雖然我擺事實講道理,做了處理,沒有情勢蔓延,但我知道,新月并沒有從心理上完全扭轉(zhuǎn)自己的想法。
晚上,我給新月家長打了一通電話。得知新月最近總有些叛逆的言語和舉動,質(zhì)疑一切,又有一種似乎“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氣概,當聽到別人說了有關(guān)心怡的事情后,就想“行俠仗義”。更嚴重的是,她覺得自己努力了很久都得不到的東西,心怡似乎輕易就能獲得,很不公平;她自己也不確定別人對心怡的評價是否正確,就在班級里散布一些不良言論,課間活動還排斥心怡,鼓動同學不與心怡玩。
四年級的孩子,有了懵懂的自我意識,嫉妒心理就在此時開始滋長。我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再將老師的話當“圣旨”,他們更愿意接受同伴的言論;如果老師的話達不到他們思想的深處,他們是不會徹底服氣的!
于是,我準備開展一次“趕走嫉妒”的主題班會。
我不動聲色,利用一周的時間,請全班同學每天讀一個故事:《諸葛亮三氣周瑜》《孫臏與龐涓》《將相和》《愛的教育·嫉妒》……同時做摘記、寫感想,并每日交流。我還悄悄安排了兩組學生,根據(jù)要求編排了相關(guān)的小品劇,要求他們做好保密工作,不得“走漏風聲”……在一周的緊張準備后,學生在閱讀與思考中了解了嫉妒及其危害。
班會在一周后拉開了帷幕。當我將主題《走出嫉妒,讓生命無限向上》打在投影幕布上的時候,新月的臉色很難看。我故意不去看她,但一直在留意著她的變化。第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孩子們看漫畫、聽錄音、選“癥狀”、議危害,繼而發(fā)出慨嘆:“嫉妒是一把雙刃劍,害人害己!”這個過程中,新月始終一言不發(fā),她的表情很嚴肅,身體也始終保持著一個姿勢,顯得局促、緊張。我按部就班,帶領(lǐng)孩子們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欣賞美文,當讀到“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時,我看新月和好多孩子一樣,都如釋重負地舒展開眉頭,她放松地笑了!我深感欣慰。班會在繼續(xù),看小品、品悟、交流、釋放……當我?guī)е型瑢W在《真心英雄》的音樂聲中大聲喊“我不再嫉妒!我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要讓生命無限向上!”時,她也十分投入地一遍遍忘情大喊!班會的最后,我請每一位學生在班級里找一個自己最欣賞的人,真誠地寫幾句贊賞的話,并親手交給對方,然后拉著對方的手,做個心手相連的動作,一起走到廣闊的藍天下,感受海闊天空的豁達。
隨著學生陸續(xù)走出,班會結(jié)束了——綠茵茵的操場上卻呈現(xiàn)出另一番熱鬧的景象,好多孩子都能勇敢而坦然地面對自己曾經(jīng)的“小心眼”,對自己曾經(jīng)嫉妒過的同學真誠致歉,氣氛很是融洽,我也不禁為這次班會的及時、有效而竊喜。此時的新月呢?她雖沒有走到心怡旁邊,但眼睛一直在向心怡那里瞅——心怡周圍有一圈人,笑聲爽朗!或許是不好意思走上去,或許還沒有勇氣突破自己,但我能讀懂:她已經(jīng)有所變化了。
我走到她身邊,微笑著:“班會課剛開始,你緊張嗎?”
“有點緊張?!?/p>
“現(xiàn)在呢?”
她輕松一笑:“一點兒也不緊張了。”
之后,新月與心怡開始有交往了。她們能走多近我不知道,但新月不再輕易相信別人的評價,還開始努力地提升自己,讓自己的生命之樹蓬勃向上!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