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曦
一個天才的“閹割”與圖騰
近日,英國電影《模仿游戲》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這部由莫騰·泰杜姆執(zhí)導的電影,改編自安德魯·霍奇斯編著的傳記《阿蘭·圖靈傳》。講述的是“計算機科學之父”、英國數(shù)學家艾倫·圖靈的傳奇人生,其中截取了圖靈在二戰(zhàn)期間協(xié)助盟軍破譯德國密碼系統(tǒng)Enigma的經(jīng)歷。
誰是阿蘭·圖靈?
于1931年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圖靈,師從著名數(shù)學家哈代。1938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二戰(zhàn)爆發(fā)后返回劍橋,曾協(xié)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tǒng)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zhàn)的勝利。
圖靈很小就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天分,三四歲時自己閱讀,讀的第一本書叫做《每個兒童都該知道的自然奇觀》。他特別喜歡數(shù)字和智力游戲,并為之著迷。然而天才總是孤獨又偏執(zhí),他在年少時鐘情于與自己一同探討科學的師兄,之后“同性戀”的秘密一直如影隨形。1952年,他因同性戀被控有罪,為了繼續(xù)科研工作,接受了治療雌激素注射( 化學閹割 )代替牢獄之刑。
當圖靈被判有罪時,他曾向警察指出,皇家委員會理應“將它(同性戀)合法化”。 “勇者理應舉起自己的劍”——他一直以王爾德的話激勵自己,但就在兩年后,他離奇去世,死前桌邊還剩半個蘋果,沾染了氰化鉀,被鑒定為自殺,時年41歲。
整個英國只有《每日郵報》以《床邊的毒蘋果》為標題在不起眼的版面報道了圖靈的死亡。而在圖靈辭世50年后,這個名字卻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里,人們甚至一廂情愿地相信,蘋果公司的商標源于圖靈死前的半個蘋果,這位體制的抗爭者,同性戀權益的殉道者、科學天遭遇了后世種種詮釋,最終被奉為“圖騰”。
當二戰(zhàn)的真相公布于世時,一向以寬容自稱的英國人突然關注到這位研發(fā)出“圖靈機”來偵破德國情報的天才,他研發(fā)的“圖靈機”在破解德國情報上的巨大貢獻,讓整個戰(zhàn)爭縮短了兩年。
2012年,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其他10位名人:包括皇家天文學家里斯勛爵,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爵士保羅·納斯,特蘭平頓夫人(戰(zhàn)爭期間與圖靈一同工作)致函呼吁首相戴維·卡梅倫推動赦免工作的進行。同年,一場新的請愿活動再次展開,2.1萬名請愿者要求英國政府考慮對圖靈進行死后特赦。
隨后,2012年2月,司法部長麥克納利勛爵(Lord McNally)表示:“考慮到圖靈當時已經(jīng)認罪,死后特赦并不恰當。他知道,他的所作所為觸犯了法律,因此需要受到懲罰。圖靈當時受到的對待是一場悲劇,目前看來是粗暴和愚蠢的,尤其考慮到他在戰(zhàn)爭中做出的貢獻。不過當時的法律要求執(zhí)行這樣的處罰?!?/p>
傳記《謎一樣的艾倫·圖靈》一書的作者安德魯·霍奇斯(Andrew Hodges)是英國牛津大學的一位數(shù)學家,也是一名同性戀。他發(fā)表于《自然》雜志紀念圖靈的文章中稱:“必須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才能被赦免身為同性戀的罪孽嗎?如果是這樣,那多偉大才夠資格?在‘二戰(zhàn)中破譯納粹德國的‘謎密碼足夠偉大嗎?或者還需要發(fā)明電腦,順便再發(fā)明人工智能?這樣夠不夠?”
同性戀與模仿游戲:
再造一個“靈魂”
圖靈影響后世的不只是二戰(zhàn)破譯密碼的功勛章,更多的是留給后世關于“人工智能”的猜想。
對于谷歌的工程師而言,圖靈他們是心中的英雄?!澳軌蛘驹趫D靈的肩膀上研究、奮斗是我們這一群人的榮幸?!惫雀柙鵀閳D靈生前工作過的密碼破譯所——布萊切利園提供一筆資金,讓他們購買圖靈曾發(fā)表的論文以供在博物館中展覽之用。其首席互聯(lián)網(wǎng)顧問溫特·瑟夫在一個采訪中說:“這個男人改變了每個人的思考方法,他雖然生活在計算機歷史上的早期,但是他的理念卻是多么遠見卓識?!?/p>
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圖靈評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百人”之一,并評價道:“我們應當記住,每一個在敲鍵盤、使用電子表格或文字處理軟件的人,都工作在一臺‘圖靈機上?!?/p>
如今,留給“高等智能”們思索的是圖靈最著名的圖騰——“圖靈測試”。
1950年,圖靈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機器能思考嗎?》的論文,并為其贏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在這篇論文里,圖靈第一次提出“機器思維”的概念并提出一個假想:即一個人在不接觸對方的情況下,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和對方進行一系列的問答,如果在一段時間內(nèi),他無法根據(jù)這些問題判斷對方是人還是計算機,那么就可以認為這個計算機具有同人相當?shù)闹橇?,即這臺計算機是能思維的。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
圖靈預言,到2000年機器將會有120兆字節(jié)的存儲量,30%的情況能夠通過5分鐘的測試。今天,無論是GPS導航系統(tǒng)和Google搜索引擎,還是自動柜員機和蘋果Siri,更不要說IBM旗下的象棋大師深藍(Deep Blue)和滿腹經(jīng)綸的超級電腦沃森(Watson),人工智能已經(jīng)無處不在,但是沒有一臺計算機通過了圖靈測試。
在嘗試通過圖靈測試的漫漫征程上,模擬人類思維的愿望不斷激勵著人們。
而想要再造“人工智能”模仿游戲的圖靈,最初的靈感來自于他的秘密身份——同性戀者。在二戰(zhàn)前一直到60年代,英國都把“同性戀”者視為犯法。圖靈隱藏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并試圖在“人工智能”上再造一個“靈魂”——那位在少年時代比他大一歲的師兄克里斯托弗·莫科姆。他們在一起探討科學,惺惺相惜。不幸的是,莫科姆突然死于肺結核,這對圖靈不啻為巨大的打擊。從某種角度而言,圖靈試圖以計算機程序的形式復活莫科姆靈魂,他說他想“構造一個大腦”。
圖靈的故事在傳說著,除了基于圖靈的傳記創(chuàng)作的戲劇和電影之外,斯蒂芬森的經(jīng)典科幻小說《編碼寶典》中有著以他為原型的小說角色;羅伯特·哈里斯小說的電影版《攔截密碼戰(zhàn)》(Enigma)中,他顯然是破譯者湯姆·杰里科這個角色的主要靈感來源。
被時代摧毀的情愛:
“他是一個真正的異端”
在《謎一樣的圖靈》一書中有一段話:“發(fā)明計算機的那個人并不關心計算機克隆了誰的智能,以及為了什么。但是他們卻有潛在的聯(lián)系:在他們的頭顱中,都有那么幾立方厘米是真正屬于自己,而且要不惜一切代價,抵御外部世界的入侵。”
作為同性戀者,他所處時代的人們震驚的是,“他是一個真正的異端……他真的相信他的行為無罪。”1895,奧斯卡·王爾德因為雞奸罪被關進監(jiān)獄,王爾德說這是“不敢言說的愛”,但圖靈壓根兒也沒打算改變自己。
因為與一個叫做阿諾德·莫瑞的年輕男子的情感經(jīng)濟糾葛,圖靈曾面對警察的盤問,他主動提供5頁手寫的陳述報告,讓警察大跌眼鏡:這份陳述報告寫得就像散文一樣流暢。
在圖靈生命里的女性摯友瓊?克拉克身上,可以看到同樣的勇氣——
“她與男人平等從來都不是問題,即使在那些未文明的年代”,電影《模仿游戲》編劇說,歸功于她的非凡的能力。她的天賦足夠強大到需要20世紀的一些最偉大的思想家去尊重,雖然當時有性別歧視。作為唯一一位在譯解德軍密碼的神經(jīng)中樞中工作的女性,克拉克晉級為獵8小組的副組長,而且將是小組的長期成員。
然而,克拉克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破譯密碼”,而在于,在一個“女性的聰慧不被贊賞”的時代,克拉克作為沖破“女性桎梏”的一位,勇氣可嘉。
由于在布萊切利公園圍繞事件的保密性,克拉克的完整成就至今無人所知。直到1996年去世,她都沒有聚集在公眾的鎂光燈之下。
但是圖靈欣賞克拉克,稱她為“和男人一樣工作”的女人。當克拉克問圖靈為什么鼓勵他去工作時,他說,“你不應該浪費才華”。事實上,他們一起做了一些有靈魂的事:國際象棋,拼圖,植物學,甚至針織。
她不僅是圖靈的摯友,她還是他唯一的未婚妻。
圖靈曾向克拉克求婚,并坦承地告訴克拉克自己的性取向,但克拉克并不介意。然而結婚因為“珍珠港事件”最終無疾而終。當時,英國政府把圖靈派到美國,向盟友傳授破解德軍謎機的經(jīng)驗和技巧。等圖靈再回到英國已是1943年,兩年多的時間使他和克拉克都變得冷靜和現(xiàn)實。圖靈承認,與一位女性之間的關系,無法讓他感到完全滿足,克拉克也對此表示理解和接受。
盡管如此,克拉克和圖靈仍然是親密的朋友,直到1954年他去世。編劇格雷厄姆·摩爾說,從這段友誼里他看到兩個“靈魂”之間的相似之處,“他們比別人能用不同的方式看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