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金秋,我們帶著最受全民寵愛的狗狗——貴賓犬徜徉在金色的秋天里。一切祥和而美好,符合每個愛犬人心中完美的生活夢想。
然而,就在全民聚焦長假出行的不文明行為的時候,我們也遭遇了各種各樣不怎么美好的養(yǎng)寵事故。關(guān)于疫苗,關(guān)于流行病,這個多年來一直被我們關(guān)注的話題又一次以它丑陋的面貌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先是朋友家一只堅持每年注射疫苗的狗狗卻因犬瘟去世,接著在采訪中,中國四大名嘴之一紀連海也告訴我他的小狗盡管一直注射疫苗,卻曾經(jīng)因為犬細小病毒九死一生。然而,即便如此,這些因疫苗出現(xiàn)問題而手足無措面對狗狗生病或死去的人們卻無從將事故訴諸法律。原因不言而喻,在我國,誰來監(jiān)管寵物醫(yī)療市場?誰來保障動物福利?這些問題始終懸而未決。
保護動物的福利意識其實早就存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云:“誰道群生性命微,一樣骨肉一樣皮!”有人說人的福利還沒解決,動物還提什么福利?我們說,動物福利與人的福利不同。人的福利是如何改善生活條件,動物福利是如何生存。
莎士比亞曾說:“有智者虛懷若谷,有力者恥于傷人”,為何我們不能深刻地看到我們?nèi)诵缘某舐腿觞c?以為有力氣就可以統(tǒng)治世界,將動物踩在腳下隨意蹂躪。虐待動物僅僅只是虐待了一只“動物”這么簡單嗎?我們的法律在這種事上顯得多么蒼白與無力!
當我們都在翹首企盼動物保護法的出臺時,有人站出來說:法律的對象是人類,為動物立法豈不是莫名其妙。我不知道說這種話的人是出于客觀還是主觀的目的,但只想說我不是研究法律的人,所以我不知道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制定的時候有沒有提出過同樣的說法。動物保護法是給人制定的,它的主體并非是動物。這個法律應該是用法律來約定人對待動物時的行為,它的主體當然是人。動物之所以應該受到保護絕非出于其自身的身份,利益是法律的產(chǎn)生之源,利益以及對利益所進行的衡量,是制定法律規(guī)則的基本要素。
目前動物享受到的免疫和醫(yī)療條件太差,比如對同一疫病同時使用多種疫苗,致使病原在免疫壓力下發(fā)生遺傳、變異和進化,疫苗預防效果差,造成重大傳染病,甚至人畜共患病,難以控制。動物疫情爆發(fā)流行、人畜及人禽共患病,都與動物飼養(yǎng)環(huán)境惡劣有密切關(guān)系。單純捕殺得病的動物救得了一時,卻救不了一世。改善動物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也正是動物保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說白了,最終獲益的還是人類。
動物保護法與人的利益并不沖突,愛護動物是人的道德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沒有人說愛護動物就是倡導人吃素,說句大白話就是——你可以吃豬肉,但你不要殘害它。
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