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福
“庹老師,這事你必須和我解釋清楚,否則我告到你們校長那兒去……”家長的語氣很不好,怎么回事?我的心頓時繃緊了。原來是這樣一回事:今天他的孩子在學校打鬧時,把一個同學的頭撞了包,被老師批評了幾句。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后又哭又鬧。孩子的理由是平時別人欺負了他,從沒有人跟他賠禮道歉,今天他打了別人,老師竟批評了他;父母看到孩子哭鬧的樣子非常心疼,便找“麻煩”來了……
事后,我把這位老師找到我辦公室詢問了具體的情況。老師如是說:難道這事我做錯了嗎?憑良心說,對這學生我就連過重的話都沒有批評,并沒有傷及他的自尊心,可我們的學生呢?他們長期生活在“甜蜜”世界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差,當遇到一點挫折,有一些不如意時,就變得非常的脆弱,我批評他,他心理不平衡,還在家長面前捏造事實——老師打了他。
是的,教育學生時要以表揚為主,正面引導,這是符合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在今天的教育界,“賞識教育”“愛心教育”“激勵教育”成了教育的亮點和主流選擇。而與此同時,懲戒似乎成了我們教師最敏感和困惑的問題,加上媒體、家長、社會對這事的關(guān)注,我們在教育學生時慎之又慎,唯恐被扣上“體罰或變相體罰”的帽子。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擔心“懲戒”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其實,“懲戒”不是體罰,而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如果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育懲戒的度沒有把握好,就會適得其反,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義。因此,我認為我們教師要真正讀懂懲戒,運用教師的大智慧,讓懲戒成為一種教育藝術(shù)。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滿愛心
教育者對孩子必須有滿腔熱忱的愛,而且能易于被孩子覺察。有些教師雖然嚴格,但仍受到孩子的愛戴,那是因為孩子們能體會出教師心中的愛。教育的藝術(shù)是愛的藝術(shù),作為教育手段之一的懲戒,與體罰、心罰截然不同。如果說一個教師要懲罰考試成績差的學生,是因為這個學生的考分大大地拖了全班平均分,影響了教師的個人業(yè)績,那么,無論這個教師采用何種教育手段,都是錯誤的。
二、掌握尺寸
教育懲戒是一把雙刃劍,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即可,不可求全責備。如果懲戒過了頭就會變成體罰。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懲戒時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必須切實尊重和保證孩子的隱私權(quán),同時教師對懲戒的過程要多一點監(jiān)控,多一點反思。如果教師用幾個耳光或罰款代替懲戒,讓有偷竊錯誤的學生公開亮相等,這些懲戒教育方式都是不合分寸的,也極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
三、因材施教
能被孩子接受的懲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針對學生實際、走入學生心靈的方式。而現(xiàn)實當中,我們的教育者習慣采取簡單的“表象——懲罰”的教育方式,結(jié)果往往適得其反。教育者應該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或不同性格做深層次的分析,找到學生犯錯的原因,從對孩子負責、對孩子成長有利的角度去設(shè)計懲戒教育方式,力爭實現(xiàn)對孩子錯誤的有效矯正和對孩子成長的真正促進。如同樣是犯一種性質(zhì)的錯誤,對缺乏耐心的孩子可以罰拼七巧板,對缺乏親情的罰寫一封家書,對不愛體育活動的罰跑步,對不愛閱讀的罰朗讀一篇課文等等。
四、及時肯定
懲戒并不排斥肯定與表揚,教師要敢于打破成見,堅持就事論事,學生一旦有了進步就要加以褒揚,一旦有了進步就要及時肯定。如此就能加深對懲戒的印象,促使學生理解教師對實施懲戒的用心良苦,有利于懲戒作用的充分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