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成霞
語文內涵豐富,無所不包,既有天文地理、科學奧秘,又有風土人情、音樂繪畫。在語文的天地里漫步,隨處可以觀賞到美景,遇到高尚的人,有趣的事,這些都是極具美感的。如果我們能從美學的角度引導學生去觀察、欣賞這些美,就能把語文教學從分析結構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進入審美的自由天地,培養(yǎng)出具有高尚審美情操和富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把欣賞美作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前段時間,網(wǎng)上瘋傳的民國時的語文課本就因為他們的美育和素質教育打動了無數(shù)網(wǎng)民的心。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認為我們應該將把美育貫穿于我們的整個語文教學中。因為美育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們課堂教學的需要,學生情感的需要。下面我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淺談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揣摩好詞句,激發(fā)美的感受
詞、句是語言的基礎建筑材料。我們可以通過對文章中精美的詞句賞析,引導學生感受美。語文教師應讓“教”和“學”更自然、更科學地結合起來,使“教”吸引“學”,“學”促進“教”,達到教學上的美的境界。如果在課堂上只是單純地分析闡述,甚至還運用一些公式來分析概括,那么學生就會在這種枯燥的環(huán)境中失去應有的彈力和活力,從而對語文課的學習產(chǎn)生厭惡感。因此,我在教學中就十分注重讓學生通過朗讀去品味好詞、好句的精彩,體會美的意境。
二、巧辯修辭,感受語言美
什么是修辭?它就是為了把文章修飾得更美而運用的一種語言,或者說是一種活動。文章如果沒有修辭就像一個美女沒有化妝,太過于本色而不生動??梢哉f修辭是語文教學中美育的源泉,要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就要從了解修辭手法做起。修辭學是一個不小的天地,里面有許多的內容,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通感、頂針等,學生掌握了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閱讀時就能更好地獲得美的享受,閱讀教學就變得輕松起來。
三、精煉語言,創(chuàng)造美
教師語言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語言是教師用來傳授知識,進行教學的主要手段。能否掌握語言藝術,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課堂語言的特征首先是精當,即要做到發(fā)音正確、語義明確、語速適當、抑揚頓挫,這樣才能突出重點、難點,準確而鮮明地傳授知識。其次應生動,尤其是作為語文老師,更是應該把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錘煉得更好。做到運用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并善于運用一些幽默的口吻和風趣的說法,運用一些語言修辭技巧,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最后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還應注意發(fā)聲傳情,聲情并茂,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四、寄情于景,體會美
語文教學中,要獲得作品給你的美感享受,不從寫作手法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作品,也是無法理解作品的美的。如《我的空中樓閣》就是寄情于景的好文章?!段业目罩袠情w》中的景物都是作者情志的蘊含者,“山”“綠樹”“花”“小屋”“山路”等,一一現(xiàn)出靈動、嬌美的姿色,莊嚴的尊容?!吧饺缑槛?,小屋恰是眉梢的痣一點?!薄吧健北茸髋用璁嬤^的眉毛,“小屋”比作眉梢上的一點“痣”,相映成趣,就是一個美人的面容了。作家這清淡的一筆,使那普通的山、平常的屋頓然生輝,見出了“風致”。小屋是“玲瓏”立著的,立著角度是“柔和”的;山的寂寞是被小屋“點破”的;山上的小屋好比“漂過”的風帆,“掠過”的飛雁。其情態(tài)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實為出奇制勝,活脫脫地突出了山和屋的那種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的優(yōu)美風姿。
美是需要我們用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用一顆敏感的心去細細體會的。只要我們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能幫助學生練就這樣一雙慧眼,激活學生那顆好奇而善感的心,就能讓學生在教學中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