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惠
淘氣章魚和飄逸水母費了好大勁兒,才將嘉賓蝦虎魚從天花板上“揭”了下來。
所謂“蝦虎魚”牌吸盤,其實是由蝦虎魚的腹鰭愈合而成。腹鰭吸盤并非蝦虎魚的獨家專利,圓鰭魚家族也有。所有自帶吸盤的魚類中,以鯽魚最為聰明。它借助吸盤狀的背鰭,將其他海洋動物變成了自己的免費交通工具。
是虎魚:珊瑚礁的忠貞衛(wèi)士
海藻的過度生長會影響珊瑚礁的健康,這已成為困擾全世界珊瑚礁的難題。不過只要有忠心耿耿的蝦虎魚,海藻就別想在珊瑚礁上撒野。
一旦珊瑚蟲感覺到海藻的存在,便會釋放出一種特殊的氣味,似乎在說:“蝦虎魚,蝦虎魚,有海藻來襲,速來保衛(wèi)!”蝦虎魚一接到指令立馬火速前來,將這些不受歡迎的“客人”啃食殆盡。
當然啦,付出勞動的同時,蝦虎魚也得到了報償。海藻不僅能作為食物,還能改變蝦虎魚的“體味”。那些原本視它為美味的掠食者,或許會因為它散發(fā)著“海藻味”而放棄不再可口的美食。
看門蝦虎:盡忠職守的好房客
并非所有蝦虎魚都喜歡住在珊瑚礁里,還有喜歡住在洞穴里的。蝦虎魚既沒有硬骨也沒有利爪,沒法給自己挖出一個家,只能去找善于掘穴的蝦類“租”房子住。房東負責打理屋舍,房客則擔當守衛(wèi)職責。
蝦房東的視力不如蝦虎魚,警戒工作全由蝦虎魚一力承擔。蝦會用觸角觸碰蝦虎魚,以此來感知周邊情況。一旦遇到危險,蝦虎魚就火速游回洞穴,蝦也跟著縮回。此外,蝦虎魚還會輕拍尾鰭,主動向蝦房東示警。這類與蝦同居的蝦虎魚忠心耿耿,因此又被稱為“看門蝦虎”。
除了做保安,我們還開辦“清潔工廠”,專職為大魚們提供清除寄生蟲的服務。不管寄生蟲藏在皮膚、鰭、口還是鰓中,我們都能找到它們,并將它們一一清除。
信不信由你
在蝦虎魚的世界里,決定婚姻的是“顏值”。只有頭牌靚女才有資格與俊男洞房花燭,其他雌性必須排隊等候。排隊的順序依據體型大小而定,每條雌魚都比前邊或后邊的同類小或大5%。如果有誰“發(fā)福”了,就會被后來者趕出隊伍。對于戰(zhàn)斗值不高的蝦虎魚來說,離開寄居的珊瑚礁就意味著死亡。為了能繼續(xù)待在隊伍里,它們不得不節(jié)食保持體形。
潮汐蝦虎魚是一種底棲性蝦虎魚,生活在潮來潮往的海岸線。它們生性不挑剔,既能適應濱海濕地的咸水環(huán)境,又能適應河流入海口的淡水環(huán)境。按說它們擁有這種異能應該能過上“左右逢源”的好日子,然而現實卻很殘酷:人類活動影響到海岸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潮汐蝦虎魚因為棲息地遭到破壞而瀕臨滅絕,被列入世界瀕危動物紅色名錄。
當潮汐蝦虎魚為生存苦苦掙扎時,它的親戚卻在云貴高原的湖泊中作威作福。在那里,蝦虎魚不僅成為“外來入侵物種”,還是當地土著物種滅絕的元兇之一。
明星小檔案
蝦虎魚
中文學名:蝦虎魚
別名:溝巖魚
所屬科目:鱸形目/蝦虎魚科
分布:除南極、北極之外的各沿海水域,以熱帶和亞熱帶水域最多
種類:已知品種超過2000種
外貌:有兩條脊鰭,第一條有幾根細微的脊骨;腹鰭愈合成吸盤狀;尾巴呈圓形,身上有明亮的色彩。某些特殊種類如歐洲的水晶蝦虎魚,身體呈現透明的色彩。
體型:身體細長,體長一般小于10厘米
壽命:大多為2至3年,最長為4年
性情:具有協作精神,能實行跨種族合作
特殊技能:清潔技能、守護技能、洄游技能
食物:多數為肉食者,以蝦蟹等甲殼類、小型魚類和蛤
類幼體為食;少數為素食者,以底棲硅藻為食
天敵:鱈魚、黑線鱈、黑鱸和比目魚等
食量:一般
生活方式:大多棲息在近岸潮間帶、珊瑚礁和海草牧場;少數生活在激流或穴居于泥洞中
小蝦虎魚:地球上最短命的脊椎動物
耳石位于魚的耳朵里,由一層層堆積起的礦物質組成。對于魚類來說,耳石能幫助它們維持身體平衡:對于魚類研究者來說,耳石就像飛機黑匣子,記錄著屬于魚類的秘密。
有關小蝦虎魚壽命的秘密,就是耳石泄露出來的。它們的耳石就像洋蔥,每天都會增加一層新的礦物質。初生的小蝦虎魚一旦開始在珊瑚礁上生活,耳石內礦物質的稠密度就會發(fā)生變化。通過對這些“洋蔥皮”的研究,研究者了解了它們短暫而又有趣的一生。
2005年,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迪普斯依斯克博士宣布:生活在大堡礁的小蝦虎魚才是世界上最短命的脊椎動物。它以平均8周,最長59天的壽命,打敗了該項世界紀錄的保持者非洲齒鯉。
超級鏈接
非洲齒鯉是一種體長僅為4~6厘米的小魚,生活在赤道地區(qū)的雨季水塘里。它們必須與時間賽跑,趕在水塘干枯前完成繁衍大業(yè)。非洲齒鯉的平均壽命僅10周,其中成熟、交配、產卵到死亡就占據了約6周。它們的下一代會以卵的形式埋藏在塘底淤泥里,等待雨季再次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