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精神文化世界的需求也在逐漸地增強,這為廣場舞舞蹈藝術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契機。如今,廣場舞蹈作為中老年人鍛煉、娛樂的重要形式,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對于促進全民健身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甚至很多的年輕人對于廣場舞蹈也非常的喜愛。本文就是對廣場舞蹈的審美特點及其發(fā)展進行研究,希望能夠使得更多地人們對廣場舞蹈有正確的認知,促進廣場舞蹈的發(fā)展。
關鍵詞:廣場舞蹈;審美特點;發(fā)展
清晨,在廣場上可以看到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排著整齊的隊形,他們隨著音樂而舞動,散發(fā)著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傍晚,也可看到廣場上很多的中老年人跟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進行身體的律動,揮舞著肢體,雖然在夕陽的映照下,但是卻顯現了濃郁的生命氣息。廣場舞蹈在新時期成為人民群眾喜愛的娛樂健身活動,也有越來越多地人們加入到廣場舞蹈活動中去。因此,對廣場舞蹈的審美特點及其發(fā)展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使我國廣場舞蹈逐漸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對促進民族舞蹈文化藝術的傳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廣場舞蹈概念闡述
廣場舞蹈是指來自我國民間,源于人民群眾現實生活的舞蹈,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寶貴的民間文化遺產。廣場舞蹈具有普遍性,動作簡單易學,以集體舞蹈表演方式出現,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隊形畫面幾乎沒有變化,場面壯觀,紅火熱鬧,娛樂性較強,以健身為主,這就與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能夠使得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得到享受,以廣場作為舞臺進行表演的舞蹈被稱為廣場舞蹈。我國的舞蹈藝術在新時期得到了十分可觀的發(fā)展成績,并且已經漸漸深入到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中,在一定條件的支持下,人們感受舞蹈藝術活動的魅力,融入舞蹈藝術氛圍中去,將舞蹈藝術與健身活動進行有效的融合,廣場舞蹈也應運而生。[1]
2 廣場舞蹈具有的審美特點和作用
2.1 廣場舞蹈能夠加強人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時代不斷的變遷,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人們生活節(jié)奏不斷的加快,使得人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越來越為缺乏,人們之間的感情變得逐漸的淡薄。在新型農村建設以及和諧城市居住小區(qū)建設過程中,很多區(qū)域對于文化建設定沒有給予一定的重視程度。即使一些地區(qū)有所重視,也只是趨于形式,同時文化活動枯燥無味,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人們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對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響。廣場舞蹈的出現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精神世界的實際需求,同時也促進了民族文化的弘揚和發(fā)展。廣場舞蹈活動規(guī)模較大,經常是很多的人一起舞蹈,很多的廣場舞蹈是由多人協(xié)調配合完成的,人們在滿足自身精神需求的同時,也能增強與其他人員的交流。人們之間能夠呈現和諧的良好形態(tài),對于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2.2 廣場舞蹈是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
廣場舞蹈藝術是來源于我國人民群眾現實生活的,表演場地從勞作的場所轉變成為廣場,使得民間藝術愛好者得到了展現自身的舞臺和機會。民間舞蹈藝術更多的是隨性的,所以也導致廣場舞蹈不會像其他藝術舞蹈形式一樣對人數有所限制。在我國不斷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民間舞蹈經過歷史的沖洗逐漸發(fā)展至今,經過反復的碎練,民間舞蹈藝術也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現如今也需要注重文化藝術的傳承和保護。
2.3 廣場舞蹈能夠帶給人們快樂,煥發(fā)生命力
廣場舞蹈是很多中老年人非常喜愛的舞蹈藝術活動,他們雖然年歲已大,但是他們的舞姿卻仍是那么的優(yōu)美,在他們舞動的過程中所散發(fā)的生命力,比起很多的年輕人還要強盛。廣場舞蹈不會涉及名利,它是人民群眾自發(fā)組織的舞蹈活動。廣場舞蹈能夠使得最為平凡的普通人民轉變?yōu)槲璧副硌菡?,縮短了舞蹈表演者與欣賞觀眾之間的差距,舞蹈欣賞者也可以成為舞蹈表演者,經常可以看到人們受到廣場舞蹈活動氣氛的感染,不由自主的參與到廣場舞蹈表演的活動中去。廣場舞蹈運用的背景音樂往往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這樣的歌曲更加容易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例如,一首《小蘋果》紅遍了大江南北,很多的兒童也會翻唱此歌曲,同時,這首歌曲在廣場舞蹈中也有著非常廣泛的運用。歡快的節(jié)奏調動起了人們的情緒,滿足了人們精神的實際需求,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溝通和交流的機會,也正是因此使得廣場舞蹈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使得廣場舞蹈藝術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3 廣場舞蹈的發(fā)展趨勢
3.1 廣場舞蹈會有更多的元素融入
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也有所變化,想要不斷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舞蹈藝術也需要不斷的革新和發(fā)展,需要將更多的舞蹈元素融入廣場舞蹈中去。我國舞蹈藝術中的古典舞以及西方國家的舞蹈藝術,也可以與廣場舞蹈進行有效的結合。我國的戲曲文化藝術,還有雜技藝術中具有的元素,也可以融入廣場舞蹈中去,促進廣場舞蹈的不斷發(fā)展,促進我國文化的弘揚和發(fā)展。雖然廣場舞蹈是我國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但是也需要跟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使得廣場舞蹈逐漸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3.2 增加民族特色的服飾
廣場舞蹈以往都是由眾多的人民群眾自發(fā)組織的,人們會依據自身的心情狀態(tài)選擇是否參與到活動中去,所以,以往廣場舞蹈活動的參與人員在服飾方面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性。廣場舞蹈已經漸漸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活動,是我國民間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如果加入民族特色的服飾,會使得廣場舞蹈活動更加具有審美性,對于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弘揚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2]
4 結語
廣場舞蹈漸漸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活動,能夠極大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廣場舞蹈是民間藝術文化形式的體現,不僅能夠促進全民健身的推行,提升我國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同時對于我國民族文化的弘揚和發(fā)展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繼紅.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給人輕松愉悅的精神享受——淺談廣場舞蹈[J].劇作家,2011,23(14):19-26.
[2] 歐光艷,梁傳誠.民間舞蹈、民間體育競技與廣場舞蹈[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3(19):29-34.
作者簡介:宋瑞江(1965—),男,新疆昌吉人,新疆昌吉學院音樂系講師,研究方向:舞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