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娜
摘要:鋼琴重奏這門藝術表演形式可追溯至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其曲目眾多,形式多樣,不僅包括奏鳴曲、變奏曲和特性曲,還包括練習曲、改編曲和即興音樂會作品等。筆者在本文中結合鋼琴重奏的發(fā)展、狀態(tài),以其所發(fā)揮的作用,探討鋼琴重奏對于鋼琴教學與學習者素質培養(yǎng)的內容與意義。
關鍵詞:鋼琴 重奏 學科交互 音樂素質
一、鋼琴重奏的由來與特征
鋼琴重奏,這門藝術表演形式可追溯至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最初是以“斗琴”競技的方式出現(xiàn)在人們眼中,后因大量作品的產生,也開始用于鋼琴教學活動之中,隨著鋼琴藝術的發(fā)展逐漸以正式舞臺演奏形式出現(xiàn)于世人眼中?,F(xiàn)今,鋼琴重奏的藝術形式,在國外已是較為普遍存在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舉例來講,在俄羅斯的鋼琴教育教學實踐中,鋼琴重奏的教學、演奏均呈現(xiàn)出非常置關重要的地位。其主要體現(xiàn)在,俄羅斯的鋼琴重奏教學上不斷細化,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習者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也體現(xiàn)于俄羅斯鋼琴重奏藝術已形成了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全面的教學體系。
在當下的鋼琴教育中,對于鋼琴演奏者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yǎng)的要求不斷提升,已不僅僅限定于鋼琴獨奏,還包括重奏、室內樂、協(xié)奏、伴奏,這就對演奏者多聲部聽覺、良好的節(jié)奏掌控、作品的風格把握、默契主動的協(xié)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鋼琴獨奏演奏的教學過程中,對于這些能力的鍛煉并夠不全面。鋼琴重奏除了對于鋼琴演奏者自身演奏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之外,還要求演奏者皆具備協(xié)調與合作的能力。而鋼琴重奏這種合作形式以及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恰恰也凸顯于此。因此,鋼琴重奏的學習是鋼琴藝術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鋼琴重奏課程在音樂院校的開設也是非常必要的。鋼琴重奏的學習不僅能增強學習者自身的演奏能力,而且也為學習者以后即將從事表演或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鋼琴重奏教學的形式與方法
在鋼琴重奏的教學過程之中,以合作適應性和配合能度性為前提來講,二重奏以其配置小、合作宜占據(jù)了相對主要的位置。其中,對于鋼琴學習者來說四手聯(lián)彈與雙鋼琴演奏兩種合作演奏形式更因其聽覺能變性,樂器熟知性和配合相對敏感性而受到鋼琴演奏者的喜愛和推崇。其表現(xiàn)形式既是鋼琴演奏者的協(xié)作訓練方式,也是獨立演奏形式。因為重奏雖然重要,但其準備階段的獨奏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師在指導學習者進行重奏練習時,必須是要求學習者熟悉演奏自己的聲部,而后熟悉合作者的聲部細節(jié)要求,進而重奏時默契、和諧。也就是說,重奏并不是獨立于獨奏之外的,而是與獨奏息息相關。除此之外,重奏課程對于學習者視奏能力的訓練也是極具積極意義的。因為傳統(tǒng)一對一的教學過程中對于識譜、視奏的練習是非常少的,但識譜、視奏能力在鋼琴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學習者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換言之,重奏教學并不會對獨奏教學形成阻礙,反而是獨奏教學延伸的補充。
然而,在鋼琴藝術教育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習者總是將目光聚焦于鋼琴專業(yè)技能訓練、獨奏表演形式上。近些年來,由于社會大環(huán)境對于多元化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與更寬泛的需求,復合型人才成為了當下社會與教育最為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在鋼琴藝術教育領域同樣如此,鋼琴重奏作為獨奏之外的協(xié)作基礎越來越凸顯其培養(yǎng)合作能力的作用。就此來看,現(xiàn)代鋼琴藝術教育形式需要在以往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豐富與補充,進而實現(xiàn)教育內容的多樣化與教學實踐的有效性。據(jù)筆者了解,國外的音樂藝術院校很早就已將鋼琴重奏課程列為鋼琴演奏必修課程。而在中國,由于鋼琴重奏的教學才剛剛起步,因此雖然各音樂院校相繼將鋼琴重奏課程加進教學內容,開設小組課、集體課,且為其提供必要的輔助需求,但多為選修課程,實際應用上仍缺乏足夠的重視,且教學體系不夠系統(tǒng),教學內容也相對散亂。筆者希望結合鋼琴重奏的概念、形式、內容等方面闡述鋼琴重奏對于鋼琴演奏與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積極性作用,希望能夠拋磚引玉以此引起大家對于鋼琴重奏的重視及確立其必要性。
三、鋼琴重奏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
(一)鋼琴重奏教學的優(yōu)勢
筆者認為在鋼琴重奏教學過程中,四手聯(lián)彈和雙鋼琴在鋼琴教學實踐中起著主要積極的作用。
首先,傳統(tǒng)的鋼琴教學模式一直處于一對一的教學形式,其單一性一直為大家所了解,而四手聯(lián)彈和雙鋼琴的鋼琴重奏教學形式的出現(xiàn)能夠極大地緩解原有的單一授課模式,進而調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在教育者豐富教學手段的同時,也帶動了教學雙方之間的溝通、交流與配合。
其次,鋼琴重奏課程加強了學習者對于節(jié)奏律動感與音樂情感的培養(yǎng),提高了學習者的多聲部立體聽覺能力以及默契協(xié)調的合作的能力,這些都為學習者在未來與其他器樂伙伴協(xié)作,合作提供了全面而足夠的支撐。
第三,鋼琴重奏中,四手聯(lián)彈和雙鋼琴的作品,究其本質來說相當于室內樂,樂隊的縮影。兩位演奏者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對于音樂層次的設計安排,曲式結構的規(guī)劃建造所需的音樂基礎知識技能累計和融會貫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演奏中,由于兩者在音樂上有著不同聲音的交織與線條的重疊,因此需要學習者在傾聽對方聲音,品位對方音樂的同時還要能夠明確自身的音樂角色,迅速調整聲音的色彩,找到自身在音樂整體中所承擔的演奏職責,通過協(xié)作實現(xiàn)音樂的均衡、統(tǒng)一,力求表現(xiàn)聲部的層次感,線條的清晰感和音域的特色感。通過傾聽,默契配合,從而使得音樂交織融合,達到和諧而有品位的藝術魅力。就鋼琴重奏而言,其中所涉及到的各項基礎技能綜合交互性是非常廣泛的,需要學習者多種技能的高度集成化。
最后,鋼琴重奏教學對于基本音樂知識技能層面的拓展也極有裨益。重奏作品有別于學習者獨奏演奏時所接觸的鋼琴作品,形式更加豐富、曲目更加多元化,不同風格、不同藝術形式、不同視聽效果的重奏作品,能夠拓展學習者的音樂視野,提升其音樂品位審美力與其自身的獨奏演奏能力。鋼琴重奏作品的選擇,還能夠幫助學習者更直觀地了解復雜作品,使得復雜作品的學習不再抽象、深奧。例如一些獨奏技術性超高的作品通過雙人的共同演奏在減輕作品本身技術難度的同時滿足了學習者的求知欲,保留了音樂的本身含義,樹立了學習者的音樂演奏自信心。
也正因如此,鋼琴重奏教學在音色控制、聽覺培養(yǎng)、作品分析、風格掌控、協(xié)調合作等方面都有積極地提升意義。
(二)鋼琴重奏教學現(xiàn)狀的不足
源于中國鋼琴重奏教學發(fā)展較晚,仍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鋼琴二重奏教學中需要大量的教材。一門課程的建設需要系統(tǒng)而多元的教材支撐,鋼琴重奏的教學也需如此。正因為現(xiàn)有鋼琴重奏教材的缺失,亦包括配套教材缺失(如: CD,DVD等),鋼琴重奏教學體系的教材匱乏使得教學無法循序漸進得到良好展開。當然也無法形成一套較為科學、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教學系統(tǒng)。也正由于教材建設的不健全,鋼琴重奏教學的方式方法經驗不充足,使得教育者常常無法結合學習者自身的技術能力和實際水平進行曲目選擇與實踐。然而,實踐的缺失也必定直接影響到鋼琴重奏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作為教育者應當在實踐教學中克服教材系統(tǒng)不充足的困難,努力完善課程內容,在能力范圍允許的情況下主動嘗試根據(jù)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創(chuàng)作或改編樂曲,以填補重奏曲目的系統(tǒng)性缺乏。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鋼琴重奏課程的特點與優(yōu)勢,積極地引導學習者,提高學習興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同時,也通過鋼琴重奏課程拉近不同差異學習者之間的距離,在合作與協(xié)調的過程中,提升學習者在相輔相成共同的實踐過程中收獲演奏經驗和團隊精神??傊?,鋼琴重奏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實不少,需要引起鋼琴藝術工作者們對重奏教學領域的關注和重視。
四、結語
綜上所述,鋼琴重奏教學的目的與目標并不違背鋼琴教學的本質,反而是其最佳的輔助與補充。而隨著國家對于音樂、文化、教育方面的重視與關注,作為鋼琴藝術工作也有義務、有責任去改變、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的方式與方法,進而以更加寬泛的角度與平臺去培養(yǎng)更加杰出、全方位的鋼琴藝術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金勝.淺談重奏合奏在鋼琴專業(yè)學習中的必要性[J].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作,2007,(04).
[2]張蓓.鋼琴二重奏的源流[J].鋼琴藝術,1999,(06).
[3]史春麗.高師鋼琴重奏教學的實踐意義引論[J].民族音樂,2011,(01).
[4]楊峻峰.鋼琴二重奏教學探倪[J].黃鐘,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