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新課改大力倡導課堂教學要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小學語文課文以其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和熱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體現(xiàn)了文學作品的藝術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人生價值觀還尚未形成,認識事物以形象感知為主,因此,我們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巧妙借鑒多媒體,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情境 誦讀 多媒體 小學語文
漢子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文字,由漢字構成的文章更是美侖美奐,魅力四射。只要你翻開書頁,捧讀一篇篇美文,那《歡慶》《我們成功了》中催人奮發(fā)的社會美,《日月潭》《春雨的色彩》中賞心悅目的自然美,《地球爺爺?shù)氖帧贰段沂鞘裁础分袉⒌喜胖堑目茖W美……會讓我們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然而我們的學生,由于受環(huán)境的干擾,他們的精力一時很難集中到書本上來。當然,這時強制也好得不償失,還需要我們巧用課文中美的因素,去喚醒學生對文字、對語文、對生活的熱愛和欣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美
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課堂上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角色,走進文本,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為形象直觀的情鏡教學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能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之感,既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如:在《北京亮起來了》的閱讀教學中,可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景,把學生帶入北京的夜景中,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之后,向?qū)W生提“現(xiàn)在你想說什么呢?”學生紛紛舉手說自己的想說的話,我就抓住其中一名學生的“嘩,好美??!”這一句,讓學生就“嘩,好美?。 边@一句話,讀課文,從文找出你認為美的地方并讀出來與大家分享。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個個爭著讀課文,課堂氣氛活躍,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基本能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并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品讀悟情內(nèi)化美
中國人喜歡品茶,剛泡好的茶顏色鮮亮,香氣四溢,湊近一聞,一股淡淡的清香植入鼻孔,鉆入肺腑,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而端起茶杯呷一口,更有一種甘甜留于唇舌之間,正所謂“茶煙一縷輕輕揚,攪動蘭膏四座香。”而我們的語文課就應該注意課文中關鍵詞語、句子、句式的點撥,引導學生像品茶一般通過咬文嚼字,朗讀吟誦,好好地品味感受語言的魅力。讓語言文字深深地感染學生,在滿懷詩意的情境中,在豐富的語言想象中,從那陣陣墨香中品出它的獨特韻味來。
如《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中第一節(jié)中有一句“菜園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蔽覇枌W生:“為什么一個用‘躺,一個用‘掛” ?學生竊竊私語,但似乎又說不清楚。于是,我出示了菜園里冬瓜和茄子的圖片,學生一下豁然開朗,形象地說出了:“因為冬瓜很胖,就像躺在地上的胖娃娃。茄子細細的,所以掛在枝上。”
語文教學就是要引領學生走進美的殿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學生美的啟蒙者、引領者,就必須具備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善于捕捉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美,和學生一起探究文學詞語精粹,挖掘語言文化。而詞句是文章最豐富細致的“血肉”,沒有詞句的挖掘、感悟和賞析,語文教學將會變得空洞無物、枯燥乏味。我認為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借助文本中的重點詞句,讓學生最直覺地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從語言比較中體悟人物形象美,從語言想象中體悟意境美,把課文中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讓課文中美好的人物、意境由自己的心靈內(nèi)化、洋溢開來。
三、熟讀成誦積淀美
誦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之一。放聲吟誦,字字響亮,字正方圓,既可體驗課文的音韻美,又感受文章的內(nèi)容美,還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心理學告訴我們,7至12歲,尤其在小學低年級學段是發(fā)展記憶力的最佳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階段。鄧小平同志說:“小時候背的東西往往可以記一輩子,而且背得多了,對一個人的文化功底甚至可以起相當大的影響?!?/p>
背誦是讀書內(nèi)化的重要過程,通過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材料,同時可以全方位地積淀語感經(jīng)驗,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重構語言模式。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在課堂中完成背誦的任務比較困難,學生也容易把背誦變成死記硬背。因此,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特點,變“死記硬背”為“活記硬背”是指導低年級學生熟讀成誦的著力點。低年級學生的背誦,更應強調(diào)感情投入和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在誦讀的過程中也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了語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誦讀課文,是對課文音韻美、形象美,蘊含美等多層面進行整體性全面欣賞、品味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自己獨有的閱讀感受的表現(xiàn),自我潛能的一種釋放。
四、拓展延伸創(chuàng)造美
在教學中,對于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課文,就應拓展更大的空間,從更廣的層面上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鍛煉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我們可引導學生在理解、感受課文形式美、音韻美和內(nèi)涵美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模仿課文中的美點進行重新加工和提升,創(chuàng)造出新的美的靚點(如音韻、句式、藝術形象等)。當然,創(chuàng)造美的形式可靈活多樣,如或用自己的嘴說出來,或拿出手中的筆畫出來,或我手寫我心,將讀文后的美好感受寫出來……這種形式多樣的仿說、仿寫與配畫,是學生學習課文后理解美、感受美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表達美、創(chuàng)造美的良好開端。
愛迪生說過:“最能直接打動心靈的還是美?!鄙頌樾W語文教師,應該始終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美為教學宗旨,不斷用內(nèi)在美的心靈和外顯的教學語言美去撥動學生的心弦,感染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的生活,創(chuàng)造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