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鶴秀
【摘要】在國家提倡基礎教育要減負的大前提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完成教學目標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增強教學的有效性,理應成為我們教師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本人就如何有效組織教學,構建高效課堂談點個人看法,以便相互學習和借鑒。
【關鍵詞】有效教學 高效課堂 有效的預設 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實施,盡管對課堂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生機,也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許多耗時低效的現象。 在國家提倡基礎教育要減負的大前提下,提高課堂效率是完成教學目標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增強教學的有效性,理應成為我們教師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怎樣才能打造高效的課堂,有效的組織教學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詮釋了我對有效教學與高效課堂的理解:
(一)課前準備充分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我認為課前準備分為學生準備和教師準備。 “預習”是實現課堂高效的“前奏”,是教師了解學情,把握課堂教學訓練的重難點。指導學生預習,預設課堂生成的鋪墊,更是進行深層次思維和訓練的“保證”。平時我總是挑選出學生能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或自己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這既是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也能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的快樂。
教師課前準備的就更多了,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等。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在備課前教師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準確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因此,教師必須明確編者意圖,明確每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知識塊在整個單元、整冊教材、整個學段所處的地位、作用。每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關鍵點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教師課前準備時還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作用,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去完成預設的目標。
(二)學法指導到位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使人終身受益。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說過:“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教學生去發(fā)現真理”。因此,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充分讓學生主動發(fā)展,誘發(fā)、挖掘其潛能。
1、教法制約學法,并給課堂教學效率帶來重要影響。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要科學、合理,注意體現如下四個原則:啟發(fā)性原則、生動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啟發(fā)性原則是指方法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生動性原則是指方法要富有藝術性,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則是指方法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方法要處理好全體和個別的關系。
2、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型,教法不同。目前,一節(jié)課中只采用一種教法的極少,同時單一地運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要將各種教法進行最佳組合,做到靈活多樣、富有情趣,具有實效,并能體現時代的特點和教者的風格。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方法科學化,提高教學效率。
(三)師生關系和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課堂上老師幽默的表達,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勵的話語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推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采用以下幾種方法營造和諧課堂:
1.把鼓勵帶進課堂。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教師熱切的鼓勵。因此,對于學生的任何回答,我都細心處理。正確的回答給予積極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錯誤的答案,我都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直至得出正確結論,即使一時答不出來,也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并鼓勵學生善思多問。時間久了,學生就有信心上好語文課,愛上語文課,想上語文課。
2.把興趣帶進課堂?!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單一、抽象性,我每隔一段時間就讓學生帶來自己最欣賞的文章,最感興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并經常這樣提問:“你對哪一段更感興趣?”,“你最喜歡哪一句?”隨著回答的深入,文章的內涵,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自然明朗清晰,而學生們自己最感興趣的文章更是在賞讀中得到了更好的詮釋。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賞識,和諧課堂的構建就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營造出來。
(四)課后練習科學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
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的“課后練習”是編者遵循新修訂大綱的精神,根據課文特點,教學目的和訓練重點統(tǒng)籌安排、精心設計的,教師必須認真鉆研“課后練習”題,了解編者意圖,緊密結合“課后練習”的題備課,充分發(fā)揮“課后練習”題在教學中的作用。
1、利用課后練習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于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彼鞔_地告訴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教師可充分利用課后練習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課文。
2、科學利用課后練習題,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如何設計一節(jié)課學習效果的檢測題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課后探究練習題,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閱讀、仿寫、摘抄、背誦等,既是教學目標的載體,又與教學方法暗合,可以說課后探究練習題是一節(jié)課的主線,理所當然該在收課時好好檢測。如《七律·長征》第一題:“這首詩展現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征服困難的一幅幅威武雄壯的畫圖。請你各用一句話把每幅圖的主要意思概括出來,并選擇最喜歡的一副說說感受”??梢圆捎镁毩暦ㄓ柧殞W生的概括能力,從學生的解答中了解詩意是否理解,從說感受中知曉學生對每幅畫面的內容和情感的把握。第四題:“背誦并用規(guī)范的正楷鋼筆字抄寫這首詩,特別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和寫法”。有背誦檢測,有書寫練習,有字音字形的強調,一舉多得。
(五)優(yōu)化課堂常規(guī)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保障。
優(yōu)化課堂常規(guī)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指出:“習慣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礎,是教育活動的杠桿,對教育者來說,習慣是本質現象之一,只有習慣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則灌輸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統(tǒng)以及他們的天性中?!蔽覈F代教育家葉圣陶也曾說過:“教育就是養(yǎng)成習慣?!庇纱丝梢?,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應包括:探索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作業(yè)書寫習慣、寫作習慣、合作學習習慣、歸納小結習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讓學生受益終身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工作,只要堅持不懈,循循善誘,必將水到渠成。
總之,要提高教學課堂效率,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小學生,就必須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及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使課堂教學成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的過程,教師有效引領,學生有效學習,從而構建高效課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
[2]鐘啟泉等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
[3]包南麟等主編《小學青年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4]李炳亭編著《杜郎口“旋風”》,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