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靜
【摘要】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領域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就,然而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文學形象的多元化、文學語言的多義性,教師對于教學的定位很難把握好。再加上學生的閱讀量少、閱讀能力弱,學生與文本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缺乏對文本解讀的興趣,導致閱讀教學效率的降低,同時也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那么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這就成了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教師要選擇好文本解讀的最佳切入點,這也是解決閱讀教學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語文閱讀教學切入點概述
切入點概念的界定
閱讀教學切入點
教學切入點,就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突破口。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樣一個平等的對話過程中,選擇一種什么樣的話題和方式來開展對話,把什么地方作為對話的開始,這就是所謂的教學切入點。對于切入點,很多教師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羅先保在《閱讀教學中切入點的選擇》中指出:“切入點,亦稱‘突破口,是教學一篇課文的入手處?!?戴秋飚的《有效切入,讓課堂更靈動》中說到:“什么是切入點?王崧舟說是‘語言的秘妙;支玉恒說是‘最觸動自己的一個詞或者一句話?!?而我對切入點的理解是:所謂切入點,即一篇課文之中最關鍵的部位,它可以是一個詞語、句子、段落、一幅插圖等,它能給教師、學生和文本三者之間構建一個對話的平臺。
切入點與導入語
切入點和導入語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切入點有時也具有導入的功能,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文本解讀的興趣。不同之處在于導入語是“引”,是置于課堂開始之時,前后兩次課堂教學之間的一種過渡,有多種功能:營造情境、激發(fā)興趣、溫故知新等。而切入點卻重在“入”,以某切入點為核心貫穿整個課堂,引導學生自主走進教學文本、找到能領悟文章主旨的最佳角度。教學切入點的選擇,對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調(diào)整課堂教學效率,實現(xiàn)教學目標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導語的同時,也要注重切入點選擇,充分發(fā)揮出教學的杠桿作用,引導學生多腦筋,自主學習、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傊瑢胝Z和切入點都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充分發(fā)揮它們在教學中各自的作用。
閱讀教學中常用的切入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同理,一篇課文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切入方法可選擇。切入點也有多種常用的方法,有傳統(tǒng)的、有新穎的、有實的、有虛的,總之不管采用哪一種,在選用切入點的時候我們都要考慮到它的落腳點,必須要切中肯綮。當前,我國對于切入方法的研究還比較少,大多數(shù)研究者都是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總結出來的。大致包括以下幾種常用的切入方法:
從課文題目切入
古人云:題者,額也;目者,眼也。題目就猶如窗戶,處于文章中最醒目的位置,其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或明確寫作的對象,或點明寫作的文體,或建構全文的紐帶,或是統(tǒng)攝全文的靈魂等。從題眼切入,學生可以通過它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效果,可以準確而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中心思想,以題眼為主線來展開語文優(yōu)美語言的熏陶和能力的訓練。并且教師可以通過增減文題字數(shù)的方法引出話題,也可以就文題的題眼進行提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比如《勸學》一課,根據(jù)題目,就可引導學生猜想質(zhì)疑:為什么“勸”?怎樣學?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思考,依次解決好。這樣,激起學生探究課文的欲望,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就水到渠成。
從關鍵詞句切入
閱讀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喜歡抓文章中的關鍵詞句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因為關鍵詞句不僅可以得知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而且也可以抓住作者的行文線索,如以情感變化為線索、以人為線索、以物為線索等等。一些比較復雜的文章有多條線索交叉形成,教師就要圍繞這些關鍵詞句逐步展開組織教學,讓學生理清思路、把握線索、駕馭文本。從關鍵詞句切入,有利于對學生語言表達、結構理解、信息篩選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訓練。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第一自然段結尾句“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喜什么?悲什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這個關鍵句引導學生細心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喜和悲。
從情境切入
從情境切入的方法,是在分析課文過程中抓住課文內(nèi)容中某一處特定的情境進行再現(xiàn)作為閱讀切入點,使學生很快地融入文本情境之中,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情境的選擇有多種,可以是寫作的背景及社會環(huán)境,也可以是文本中主要內(nèi)容的某一個方面。在使用此方法切入文本時,教師不能只注重營造氛圍,而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心靈受到震撼。
如《小珊迪》一文中,體會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zhì)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借助電教媒體繪制兩幅投影片,向?qū)W生展示兩個具體的畫面。第一畫面是“珊迪在街頭乞求‘我買火柴”的情景。讓學生觀察小珊迪破爛的衣服及焦慮的神態(tài),體會小珊迪乞求‘我買火柴的那種迫切的心情。然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小珊迪與‘我的對話。通過觀察和朗讀,讓學生知道珊迪是一個飽受饑寒的小男孩,使學生對珊迪產(chǎn)生同情之心。第二個畫面是“小珊迪被撞后躺在床上”的情景。這樣圖文相結合,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雖然小珊迪家貧寒,但不屬于他的錢他一分都不要,臨死之前還牽掛著他弟弟沒有人照顧,唯獨沒有想到他自己??梢钥闯鏊嵌嗝吹恼\實、善良!
2閱讀教學切入點選用時出現(xiàn)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切入點選用時存在的一些問題
切入的方法單一,無創(chuàng)新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破解之法,同一篇文章往往也有多種突破方法。教師要善于發(fā)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直接利用前人的方法,而且不一定每篇課文要循規(guī)蹈矩、一成不變地從文章開始到結尾,盡量選擇最能切中要肯的地方。如《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從引導學生分析各類人物對孔乙己的“笑”,讓學生從這些冷漠的嘲笑中深深地領悟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環(huán)境,這是一種切入法。另外仔細品味,會發(fā)現(xiàn)孔乙己的一生始終與“半”字有關。(“半懂不懂”“半個秀才也沒撈到”“打了大半夜”等)可以以“半”字為切入點,深入挖掘人物靈魂,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效果極佳,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還有的直接從孔乙己的穿著打扮切入。不同的課時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避免枯燥無味。
切入點的難易不適當,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必須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習需求。所以創(chuàng)設文本切入點應該根據(jù)學生年齡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口味、難易適度的點。太容易的學生不感興趣,太難的學生不想思考,這兩種都不能調(diào)動起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如余秋雨的《鄉(xiāng)愁》,大部分的學生都不了解作者經(jīng)歷,直接讓學生朗讀詩歌體會其思想感情,這樣的切入點對學生自主探究有一定的難度。
切入點的角度有偏頗,難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切入點”關鍵在于“找準”,準確與否決定了課堂教學是否能成功。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透徹地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以達事半功倍之效。如《爬山虎的腳》一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方法。有的教師直接從課后習題切入,與學生的生活脫離實際,學生只能從課本上找出爬山虎的特點,回答問題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師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課前教師就布置學生對爬山虎進行觀察,做好觀察記錄,以便對爬山虎有進一步的了解。上課時首先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觀察情況,然后深入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腳,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比較自己與作者觀察不異同。 這樣即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了作者的觀察方法,也為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了基礎,進而達到了教學目標。
影響閱讀教學切入點的因素
“教學是一種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學習與教學的主要構成要素有:學生、教師、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境等?!?那么教學中影響切入點的因素就是這些教與學過程中的主要要素。但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客觀因素,有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環(huán)境。一是主觀因素,教師的素養(yǎng)及學生的特點。
客觀因素
教材內(nèi)容具有豐富性
教材的豐富性主要表現(xiàn)在選文的題材和體裁上。選文的題材隨著語文改革的進行不斷豐富多樣, 有革命題材,文藝、科技等題材,也被選入課本供學生學習。體裁方面也是如此,如現(xiàn)代詩詞、文藝隨筆等體裁也在教材中占有一部分。這些內(nèi)容都經(jīng)過精挑細選、反復斟酌,并且每篇文章都有著它獨特的內(nèi)涵。不同的年齡階段,培養(yǎng)的目標不一樣,那么所選用的教材也就不一樣,但個教材之間都是層層遞進的關系。教材內(nèi)容豐富,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隨意解讀文本,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適當?shù)那腥朦c。
教學環(huán)境具有多變性
教學切入點的效果還受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若學生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雜亂無章、喧鬧嘈雜,學生的注意力會轉(zhuǎn)移到周邊事物,思維受到制約,降低對教師所提出的切入問題的思考力。同時,班級的學習氛圍也會形成一種學習場。除此之外,師生之間還要建立一個平等的對話,教師給與學生積極的評價。所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就需要學校、教師、學生應該共同協(xié)作,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活潑的氛圍中進行智能操作活動。
主觀因素
教師素養(yǎng)具有差異性
教師作為專職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從根本上取決于教師的工作效能,而教師的工作效能的根本制約因素是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它包括學習能力、理論涵養(yǎng)、課堂實踐等,教師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素養(yǎng)方面存在著差異性。如教師在進行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時,由于所受的環(huán)境、教育方式、自身特點的制約,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各有差異,進而影響著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再者,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實踐經(jīng)驗也會影響其教學能力,對于教學技巧就不能很好的駕馭。所以,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能力的高低都會影響著教學切入點的選定,不同的教師對于同一篇課文有不同的切入法。
學生特點具有多樣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主導者的作用,那么教師對學生的發(fā)展狀況須給予關注。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在不同的階段呈現(xiàn)出的不同特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都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來確定的。教學切入點的選擇,同樣也要考慮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對于切入點選擇的難易程度要適當。
【參考文獻】:
[1]馬友文.名師最吸引學生的課堂切入點[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2
[2]周曉春.閱讀教學最佳切入點的探索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0.09
[3]黃忠榮.課題—語文教學的切入點[J].教育科研,2009.12
[4]戴秋飚 .有效切入,讓課堂更靈動[J].江蘇教育研究,2010.02
[5]左士娟 .如何選好語文教學的切入點[J].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2013.02
[6]付煜 .語文閱讀教學切入點研究:理論的探索與論證[D].華中師范大學,2004.05
[7]李德輝 .語文閱讀教學突破口的選擇[J].湖南教育,2008.11
[8]全日制義務教育語言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7
羅先保.閱讀教學中切入點的選擇.[J]. 青海教育,1994,(12)
戴秋飚 .有效切入,讓課堂更靈動[J].江蘇教育研究,2010,(02)
黃超文.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