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
摘要:造林整地就是在種植樹木前,對種植區(qū)域內(nèi)的土地進行相應的處理。其中包括清除原有土地上的一些其他植物,還有對土壤進行翻耕。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善種植幼苗的生長環(huán)境,從而促進樹種的生長,提高樹木成活率。該技術的使用對于造林工程是十分重要的,如今在我國的造林工程中使用的也十分廣泛。對原有區(qū)域植被進行清除不僅僅使得樹種可以獲得更多的養(yǎng)分,還可以使雨水直接的落到地面上,對于土質(zhì)的肥力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造林整體;樹木;成活率
環(huán)境問題是人們越來越為關注的問題,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是人們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我國大力的發(fā)展和擴大造林工程,其目的就是增加我國的林業(yè)覆蓋面積,改善我國的自然環(huán)境。造林工程中樹木成活率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樹木的成活率不高不僅僅使得造林工程中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還會嚴重的阻礙我國造林工程事業(yè)的發(fā)展。對此問題造林整地技術的優(yōu)越性就顯現(xiàn)出來了。它能有效的改善幼苗的生長環(huán)境,促進幼苗的成長。
一、造林整地的特點
造林整地技術漸漸發(fā)展成一個獨立的技術體系,在我國的造林工程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提高造林成活率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造林整地可以概括的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就是造林地的清理,第二方面就是對造林地進行土壤的翻耕。整地的特點在于可以改善樹木幼苗的立地條件,對原有的雜草灌木進行處理,可以清除比樹種高的植物,使幼苗可以更好地接收到陽光的照射,更沒有其它植物與其爭搶土壤中的養(yǎng)分。造林整地有著自身獨特的優(yōu)點。但是在技術的實際運用中,因為造林地的地形較為復雜,相應的植物種類繁多,屬于完全未被開采的自然環(huán)境,也就使得造林整地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也導致造林整地的方法和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要根據(jù)相應造林地的實際特點,采取合理的整地技術。我國造林地分布的區(qū)域是十分廣泛的,而且我國對于造林工程的擴大,造林地的面積也有所增加,很多的造林地所在區(qū)域內(nèi)的交通也是十分的不方面。
二、整地技術類型及造林技術分析
整地的類型有很多種,在造林工作開展前要對造林用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選取適用于當前整體工作的類型,避免因選擇不當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整地效果,使得整地對于造林工作的積極作用沒有很好地發(fā)揮出來,下面就對于整地類型進行詳細闡述。其中包括帶狀整地;塊狀整地類型等。
帶狀整地。帶狀整地改善立地條件的效果好。平原地區(qū)可用犁溝、高壟、帶狀的方法。山地可用水平帶、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等辦法。塊狀整地。塊狀整地靈活性大,適用于各種造林地條件。整地省工,但改善立地條件的效果相對較差。造林整地的方法一般以穴狀整地更適合。穴狀整地可以為林木的生長創(chuàng)造條件,能夠滿足林木生長所需的水、肥、氣、熱等條件,提高造林成活率。通過整地清除了地面自然植被,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地表日照溫度,從而提高土溫,可以爭取時間,提前造林。通過整地翻土、松土,撿出根藤、枝丫、石塊,集中地表土壤,增加土壤肥力。通過整地改變土壤水分狀況,及時清理自然植被,使更多的降水滲入土壤,疏松土壤,增加保水能力,減少地表蒸發(fā),使土壤對幼樹有足夠的水分供給。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積造林地上進行造林。但是這種方法造林對造林立地條件要求較嚴格,造林后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較高。播種造林適合于種粒大、易發(fā)芽、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性因素較輕,對于邊遠且人煙稀少地區(qū)的造林更為適宜。
栽植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材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huán)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wěn)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必須先育苗,但省種子。植苗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少,是應用最廣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應用的苗木,主要是苗圃留床出圃苗木、營養(yǎng)繁殖苗和移植苗,適應能力強。
三、造林整地在提高造林成活率中的重要性
科學整地在造林工作中的重要性。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機械性質(zhì),協(xié)調(diào)土壤中水分、空氣的數(shù)量和比例。由于水的比熱要大大地超過空氣,所以在干旱條件下,整地后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加,地溫升高較慢,但地溫比較穩(wěn)定;在濕潤條件下,整地以后,排除了過多的水分,土壤空氣含量增多,地溫上升得快。造林整地促進林木生長的效果,與造林地原來的立地條件有關。就是說同一種整地方法用在不同的立地條件下,收效并不一樣。造林地的立地條件越差,越需要細致整地;相反,則可以適當降低整地質(zhì)量標準,甚至可以不整地。如吉林長白山林區(qū),在濕潤、肥沃、疏松及植被稀疏的采伐跡地上進行“保土防凍”人工更新,就是不整地造林的一個實例,這種方法突出的優(yōu)點是可以減輕凍拔危害,保證跡地及時更新。
整地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生物措施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人工林濃密的樹冠、龐大的根和豐富的枯落物具有涵養(yǎng)水源、改良和保持土壤的巨大效能,是預防水土流失的重要武器。但是人工林的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必須建立在苗木成活、郁閉成林及正常生長的基礎上,否則就沒有防護效能。所以整地不但要為幼林成活生長創(chuàng)造較好的條件,而且首先要保證它們不受沖刷。造林整地使播種和植苗便于機械化作業(yè),有利于提高作業(yè)速度和質(zhì)量。不同的整地方法和規(guī)格還影響造林密度和種植點的配置。全面整地、小魚鱗坑及塊狀整地等,比較靈活,對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總結(jié):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充分的了解到造林整地對于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性,在實際造林工程建設中,應該重視整地問題。整地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樹苗生長的環(huán)境,增加土壤的肥力,促進幼苗的生長,從而提高樹木成活成材的概率。雖然整地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一定的資金,對造林工程的成本有所增加,但是站在長遠角度利大于弊,短暫的投資能有效的避免日后的樹苗大量死亡,造林成效低帶來的嚴重后果。
參考文獻:
[1] 孫學民.東北地區(qū)林資源分布情況及造林方法 [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 (03)
[2] 王東琴.如何提高營林建設中的苗木成活率 [J].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 2014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