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祥
摘要:我國目前屬于發(fā)展中國家,農業(yè)經濟是我國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豆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用途十分廣泛,不僅可以壓榨成油,或是加工成為食品,在工業(yè)生產中也被廣泛用到。大豆種植范圍比較廣,目前北方地區(qū)是大豆的主要生產地,但是所有種植地區(qū)都被病蟲害防治問題困擾。本文就大豆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種類以及防治問題進行簡要的闡述。
關鍵字: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
一、 大豆病蟲害的種類
大豆病蟲害約10余種,其中病害主要有大豆灰斑病、大豆紋枯病、大豆褐紋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細菌性斑點病等。蟲害主要有大豆蚜蟲、豆天蛾、卷葉螟、造橋蟲、斜紋夜蛾、大豆食心蟲及以蠐螬為主的地下害蟲等。近年來發(fā)生為害較重的是大豆蚜蟲、大豆食心蟲以及地下害蟲等。另外,大豆菟絲子在個別田塊有所發(fā)生,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危害程度較重。
二、大豆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1、農業(yè)防治
1.1挑選合格的種子播種
在大豆的生長階段,存在著不同類型的病蟲害威脅,影響了大豆的健康,要保證大豆的良好生長,就要做到先防后治,采用科學的種植管理,減少病蟲害對大豆產量和質量的影響。前期的選種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要選擇優(yōu)質的種子,不要只關注種子價格,忽視質量問題,播種中對不合格種子及時清除,堅決不可播種。
1.2合理進行輪作換茬
對土傳病害和以病殘體越冬為主的病害以及在土中越冬的害蟲,通過3年輪作即可減輕危害,嚴禁重茬與迎茬,對發(fā)生大豆孢囊線蟲病的地塊,至少應進行5年以上輪作方可減輕病情,如能采取水旱輪作防效最好,也可5年內只種禾本科作物油菜或蔬菜等,對大豆食心蟲發(fā)生重的地塊,應注意當年種植的大豆地塊要遠離上年豆茬地至少1000m,尤其要注意鄰近的豆茬地是否遠離1000m。
1.3清除病株殘體
大豆收割工作完成后,要及時的清除病株殘體,進行及時的翻地工作,促進病原菌盡快的死亡,或是減輕病原菌危害的程度。一些能夠越冬生存的土壤害蟲,我們可以進行耕翻工作,使埋在地下的害蟲耕翻到地表,經過風、吹、日、曬和機械的碾壓,減少害蟲的存活率,最大程度的減小第二年地下蟲害的幾率,和這些越冬害蟲對作物的危害。
1.4學識知識,科學種植
結合自然條件,選擇適合地域性的種子,盡量選擇抗病蟲的品種,提高產量。調查當地的病蟲害類型以及特點,了解蟲害發(fā)生的原因,以及喜惡的環(huán)境等,不要盲目的選擇便宜或是外地品種,科學的進行選種,種植工作。能夠有效的減少因盲目種植導致的病蟲災害發(fā)生。如因當地的種子品類選擇性小,需要到外地調種,那么一定要嚴格進行檢驗,以防病體種子流入田間,危害整體的大豆種植。外地調種時,首先要掌握產地的病蟲害情況,嚴格檢驗有無檢疫對象,凡是種子中混雜有菟絲子菌核等嚴禁調用或調出作種,盡可能避免從孢囊線蟲病較重的地區(qū)引調種子,稍不注意,后患無窮。
2、管理防治
2.1播種
根據不同品種的種植特點,合理的調整種植密度。然后對播種的深度也要掌握好,播種過淺,除草劑和種植中使用的農藥等會造成對種子生長的危害。播種太深,作物根部容易腐爛,存活率低,會造成作物死亡。一般的播種深度在4cm-5cm,還要及時的進行播種前的除草工作,避免雜草影響種子的影響吸收,給種子的生長提供好的生存環(huán)境??紤]適期晚播,并注意播深和墑情,濕度大時,寧可稍晚播而不能頂濕強播,同時不要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種大豆,排水不良容易導致大豆出現爛根和死亡的情況。
2.2施肥
盡量選擇增施有機肥料,對所需調配的元素要合理調配比例,可以查閱一些資料,結合以往施肥的經驗來科學化施肥。不要過多的使用氮肥,防止貪青徒長、倒伏以及晚熟。注意施肥階段所施肥料的質量和時間,來提高大豆抗病蟲的能力。使大豆在生長期間少受到侵害,保證生長的健康。
2.3中耕
中耕至少要進行2次大豆根腐病重的地塊根據苗情及早進行,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溫,促使新生根的大量形成。對連作大豆地,一定要在月7下旬至8月上、中旬中耕培土1次可以堵塞食心蟲羽化孔,使成蟲不能出土或減少其出土量,或機械殺傷大量的幼蟲、蛹、成蟲,減輕蟲食率。
2.4輔助措施
根據所在地域的特點和大豆的生長情況,關注外部的輔助措施,注意天氣環(huán)境的變化,做好人工防護,遇到不利的天氣因素,及時的防旱排澇,注意耕地里雜草的生長,將影響大豆生長的較大棵雜草進行人工拔出,以免影響大豆的成熟。
3、化學防治
3.1大豆生長期間的病蟲災害
大豆生長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類型的病蟲災害,了解不同蟲害的發(fā)生原因和條件,可以及時準確的對大豆的病蟲害做出防治措施。在大豆幼苗期,常見的病蟲害有:蚜蟲、薊馬、二條葉、甲圓跳蟲、地老虎等,在發(fā)現這些蟲害時,及時使用相應的藥劑進行防治,可以起到保護幼苗的作用。大豆植株在中期生長階段,常見的病蟲害有:蚜蟲、紅蜘蛛、豆天蛾、造橋蟲、斜紋夜蛾、卷葉螟、大豆霜霉病、細菌性斑點病等,使用相應的藥劑可以起到保護植株的葉子莖花的作用。大豆植株生長后期,常見的病蟲害有:大豆灰斑病、褐紋病、大豆食心蟲等,使用相應的藥劑可以起到保護葉片、莢粒等作用。
3.2藥劑拌種
在播種之前,使用有效的藥劑進行拌種工作,對種子形成一個保護作用,可以降低病蟲的侵害,而且也可以保護根莖,保證大豆的健康生長,對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病蟲害類型,可以選擇對應的藥物,有效的降低對大豆的危害,以免出現大豆死亡,減少產量的情況。
3.3化學除草
雜草攜帶一些病源、害蟲,會傳染給作物,雜草的生長也會吸收作物的營養(yǎng),導致作物生長過程營養(yǎng)不良,所以發(fā)現耕地有雜草出現,要及時的清除,通過化學藥劑的噴灑方式,合理的除掉雜草,快速有效,消除對作物的生長威脅,雜草拔除,耕地環(huán)境相對會通透一些,有利于作物的生長。
三、結語
在防治大豆病蟲害的工作上,要用科學的方法,多方面結合,從不同時期入手,做出相關的防御和治理手段。我們要不斷的結合實際經驗,運用科學技術,保證大豆的生長健康,從而達到高產量、高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金花.豆病蟲害防治有效措施[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02)
(作者單位:164022黑龍江省紅星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