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梁
[摘 要] 本文就奶牛汗癥的分類,辨證施治進行了通俗易懂的介紹。
[關鍵詞] 奶牛 汗癥 辯證施治 體會
[中圖分類號] S858.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8-0245-01
奶牛汗癥在獸醫(yī)臨床上較為少見,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時準確的治療,病情就會惡化,最終將被淘汰,給養(yǎng)畜戶帶來極大的經(jīng)濟損失,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結合中獸醫(yī)知識,本人將汗癥分為陽虛自汗和陰虛盜汗,通過詢問臨床表現(xiàn),采用中獸醫(yī)辨證施治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較為理想,現(xiàn)介紹如下,供同行參考,如有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以便共同提高。
1 病因
一是母畜過早生產或生產過多,導致體內精、氣、液耗傷,陰陽平衡失調,致使體內陰氣虛弱而汗出;二是由于其他原因:如久病不愈,機體大出血等而導致體內液體流失過多,機體虛脫,致使陰陽平衡失調而出汗。
2 癥狀
發(fā)病家畜普遍表現(xiàn)為形體瘦弱,被毛干燥粗亂,無光澤,有汗液,精神沉郁,口腔干燥,口色淡而白,眼結膜蒼白。母畜一般出現(xiàn)在懷孕后期或生產后不久;其它因素造成的往往出現(xiàn)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疾病后期或疾病痊愈后不久。
3 治療
牡蠣散:麻黃根45克 生黃芪45克 煅牡蠣60克 浮小麥60克 玉屏風散:黃芪90克 白術60克 防風30克兩方合并服用,具有斂汗固表、回陽固脫斂陰益氣之功效。
4 病例
4.1 2010年9月12日,陽坡村喬某飼養(yǎng)的一頭6歲奶牛,因全省夜間出汗不止而前來求助。檢查:精神稍有不振,飲食、呼吸、心跳、體溫均正常,口色淡,全身出汗似一層霧水,經(jīng)向畜主詢問得知,該牛夜間出汗尤甚,依次情況診斷為陰虛盜汗。方用:荊芥40克 防風40克 黨參60克 黃芪80克 白術40克 蒼術40克 陳皮40克 川樸40克 草叩40克 山楂80克 建曲80克 玉片40克 麻黃根40克 龍骨40克 牡蠣40克 浮小麥60克 當歸50克 白芍40克共研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日服一劑,隔天后再服一劑。后隨訪痊愈未復發(fā)。
4.2 2012年6月10日,裕華村呂某飼養(yǎng)的一頭5歲奶牛,因全身出汗不止而前來求治。檢查:精神不振,飲食稍差、心跳、體溫均正常,經(jīng)向畜主詢問得知,該牛擠奶時間已很久,飲食不佳也有一段時間,由此斷定為陽虛自汗。藥用:黨參60克 黃芪80克 白術40克 防風40克 當歸60克 川芎40克 麻黃根40克 龍骨40克 牡蠣40克 浮小麥60克 蒼術40克 陳皮40克 青皮40克 川樸40克 草叩40克 山楂100克 建曲100克 玉片40克共研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日服一劑,隔天后再服一劑,后隨訪痊愈未復發(fā)。
5 體會
5.1 本病的辨證施治很重要,雖說都是虛證,但是不能正確診斷準確用藥,反而會適得其反,使病情加重;
5.2 主要從牛的自身用途入手,找出致病的真正原因;
5.3 治療本病以補氣血滋陰為主,綜合考慮各方原因;
5.4 家畜出汗主要是由于損傷了機體的元氣所致,一旦出現(xiàn)慢草等消耗性疾病應盡早用藥,以便將誘因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5.5 應與某些傳染病、中暑、黑汗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疾病等加以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