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教育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2015-05-30 18:24:25杜錄華
    2015年19期
    關(guān)鍵詞:洋務運動

    杜錄華

    摘要: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開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改革科舉制度,開啟了中國近代教育的先河。雖然他們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并不能徹底改革中國的教育,但洋務派的舉措在客觀上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fā)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關(guān)鍵詞:洋務運動;近代教育;新式學堂

    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這將近30年的時間里,面對外國的侵略和太平天國運動的發(fā)展,為了維護清政府的統(tǒng)治,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洋務派在中國掀起了以“自強”、“求富”為目的洋務運動。他們興辦了大批近代工業(yè),但傳統(tǒng)的教育并不能為這些工業(yè)提供人才支持。于是他們創(chuàng)辦洋務學堂、遣留學生、改革科舉制度、組織翻譯外國書籍,廣泛傳播西方科技知識。雖然洋務運動是封建地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進行的一次改良,而且又以失敗告終,但是洋務教育對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推動功不可沒。

    一、興辦新式教育的舉措

    (一)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

    洋務派在洋務運動中逐漸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私塾所教根本無法適應近代工業(yè),他們逐漸認識到近代人才的匱乏,盛宣懷說:“自強之道,以與人才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優(yōu)先”[1]。于是洋務派在興辦第一批近代工業(yè)不久后便設立了三種類型的近代學堂。

    第一是語言類。洋務派興辦工業(yè),需要從國外引進器材,學習掌握其使用技巧,他們最先感到缺乏懂得外國語的人才。而隨著外國對中國的入侵的加深,與外國人打交道也變成了清政府難以避免的事情,于是清政府在1862年批準創(chuàng)立了京師同文館。隨后,中國又建立了8所語言類學堂。如上海廣方言館、廣州同文館、新疆同文館、琿春俄文書院等。其中,京師同文館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中國開始走向近代教育。第二是技術(shù)類。洋務運動先后創(chuàng)辦軍事和民用工業(yè),因為國人對技術(shù)的不熟悉,不得不高薪聘請外國人才,但他們認為聘請外國人并不是長久之計,因而又創(chuàng)辦了一系列技術(shù)學校。主要有:福州船政學堂、上海機械學堂、天津電報學堂、上海電報學堂、福州電報學堂等14所。第三是軍事類。經(jīng)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洋務派見識了洋人的軍械和技藝均高于清軍,因而,在創(chuàng)辦近代軍事工業(yè)和新式海軍的時候,大辦軍事學堂,以培養(yǎng)陸海軍軍官。如江南制造局附設操炮學堂、北洋水師學堂、北洋武備學堂等。

    (二)派遣留學生

    洋務運動前的中國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從不考慮派遣留學生。但是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洋務派迫切需要新型人才尤其是機器制造、輪船駕駛和軍事等方面的人才,但自辦的學堂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不論是在質(zhì)量上還是在數(shù)量上都不能滿足需求。于是,李鴻章、沈葆楨聯(lián)名上書說:“中國仿造,皆其初時舊式,良由師資不廣,見聞不多,官廠藝徒雖已放手自制,止能循規(guī)蹈矩,不能繼長增高”[2]。他們認為不遠赴西方各國學習技術(shù),就不能真正掌握其技巧。因而,洋務派決心派遣留學人員。在1892年開始由容閎等人具體操作派遣留學生。后來,部分學堂如北洋水師學堂、福州船政學堂也開始有計劃的向國外派遣留學生。從1892年到1886年洋務派共派遣7批共計200余名留學生。

    (三)翻譯外國書籍

    洋務派在創(chuàng)辦洋務企業(yè)和新式學堂的過程中認識到翻譯外國書籍的重要性,強調(diào)“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而為了滿足新式學堂的教學需求,一些洋務學堂也開始自設翻譯機構(gòu)。被翻譯過來的書籍包括算學、測量、汽車、化學、地理、天氣、博物、工藝等方面。如京師同文館就翻譯了《萬國公法》、《富國策》、《各國史略》、《英文舉偶》、《格物測算》、《化學闡原》、《中西合歷》、《全體通考》等等。[3]

    (四)變革科舉制度

    科舉取士制度下新式學堂、外派留學等人才難以得到正當名分。正如李鴻章所說:“現(xiàn)在京師既設同文館,江省亦選幼童出洋學習,似已辟西學門徑,而士大夫趨向猶未盡屬者,何哉?以用人取進之途,全不在此故也”[4]。李鴻章提出:“似應于考試功令,稍加變通,另開洋務取進一格,以資造就。[5]”經(jīng)洋務派多次請求,清政府的科舉考試增加了算學和經(jīng)濟特科,這就使得科舉制度不在僅以八股為重,人們也逐漸的重視西學。為了加大新式學堂的影響力,李鴻章上奏說:“如有志趣思議,于各種略通一、二者,選收入局,延西人之博學而精者為之師,官按照所學淺深,酌給薪水,俾得研究精明,再試以事?!渚┏峭酿^、上海廣方言館習算學生,及出洋子弟學成回國,皆可分調(diào)入局教習,并酌量派往各機器局、各兵船差遣?!盵6]朝廷批準李鴻章所奏。這樣,洋務教育慢慢的改變著傳統(tǒng)科舉取士。

    二、洋務運動對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影響

    (一)新式學堂的建立革新了辦學思想

    雖然洋務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羸弱的統(tǒng)治,但這些新式學堂在本質(zhì)上和傳統(tǒng)的私塾教育不同,這些學堂培養(yǎng)的并不是走讀書做官之路,而是掌握西方先進技術(shù)和軍事知識的人才。

    第一,興起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之風,沉重打擊了傳統(tǒng)私塾教育。在洋務派興辦新式學堂的推動下,上海、陜西、浙江等地也興辦了很多的私人新式學堂,在中國第一次興起了辦新式學堂之風。1874年徐壽和英國人傅蘭雅在上海辦起了格致書院,1896年陜西的格致實學書院和1897年浙江的中西書院等等。第二,授課內(nèi)容新穎、實用。新式學堂不在僅僅教授四書五經(jīng),更多的是偏向?qū)W習西方自然科學、法律和醫(yī)學等。而學習西方科學的課程所占比例達80%以上。這些新式學堂學習的知識更多的是與社會需求相結(jié)合,其中福州船政學堂就培養(yǎng)出了600多名航海、造船、蒸汽制造等方面的管理、技術(shù)人員,北洋武備學堂也培養(yǎng)出了近千名近代軍事指揮人員。

    同時,洋務派興辦的學堂、工業(yè)還組織翻譯了大量的外國書籍,這些書籍為社會了解西方、接觸西方知識提供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思想風氣的轉(zhuǎn)變。

    (二)派遣留學生開創(chuàng)了公費留學教育的先河

    留學教育的開創(chuàng)打破了閉塞保守、自滿自大的舊思想,為以后的留學制度開了好頭,使中國人開始走出國門了解世界。派遣留學生意味著去主動接受西式教育方法、內(nèi)容和思想,而留學人員歸國之后更是直接促進了舊教育的改革和新教育的發(fā)展。

    (三)科舉制度的變革沖擊封建教育制度

    科舉制的變革,使得人們進入仕途的渠道不再單一,也同時促進了新式學堂的興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人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改變,在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和變革科舉制的基礎(chǔ)之上,中國近代第一部學制——《癸卯學制》誕生了,它的頒布不僅使新式教育制度化、系統(tǒng)化,還為1905年科舉制的最終廢除打下了基礎(chǔ)。

    總之,雖然洋務運動時對教育的變革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的統(tǒng)治,但洋務教育第一次對封建教育進行了改革,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教育的先聲,它不可避免地沖擊了傳統(tǒng)的封建科舉制度,并為建立新型學制奠定了基礎(chǔ)。從客觀效果上看,它傳播了科學技術(shù)知識,開創(chuàng)了新的社會風氣,培養(yǎng)了中國第一代專業(yè)科學技術(shù)人員,無疑是進步的。(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上冊)[Z].舒新誠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36頁.

    [2]李鴻章全集·奏稿[C]. 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卷28,第1211頁。

    [2]略論洋務運動與中國教育近代化[J].孫春芝.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2]李鴻章全集·奏稿[C]. 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卷28,第1235頁.

    [2]李鴻章全集·奏稿[C]. 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卷28,第1235頁.

    [2]李鴻章全集·奏稿[C]. 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卷28,第1236頁.

    猜你喜歡
    洋務運動
    淺析洋務運動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響
    贏未來(2018年30期)2018-06-21 10:31:18
    “大歷史觀”與歷史思維培養(yǎng)——以《洋務運動》為例
    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
    月讀(2017年12期)2017-12-15 22:15:12
    關(guān)于洋務運動中洋務企業(yè)性質(zhì)的探究
    中學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8:12
    淺析文化環(huán)境對洋務運動破產(chǎn)的影響
    考試周刊(2016年104期)2017-01-19 12:53:07
    從《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看洋務運動的進步意義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41:41
    課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利益之爭對洋務運動的影響
    人民論壇(2016年5期)2016-03-24 22:19:18
    試論中國近代民權(quán)政治發(fā)展的歷史走向
    世紀橋(2015年11期)2016-01-23 05:41:49
    《洋務運動》教案
    郓城县| 镇安县| 柳河县| 老河口市| 临夏市| 北流市| 洪雅县| 舞钢市| 宁德市| 岐山县| 普宁市| 洪洞县| 理塘县| 西城区| 南京市| 浦县| 巴楚县| 丰原市| 保德县| 敖汉旗| 荔波县| 泸州市| 英山县| 英德市| 麻江县| 田东县| 晴隆县| 文登市| 武冈市| 惠东县| 张家界市| 罗山县| 禹城市| 民权县| 沂水县| 威远县| 大洼县| 岳阳县| 绥芬河市| 囊谦县|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