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瑜(1985.11-),女,陜西人,助教,碩士,寧夏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媒介經營管理。
摘要:新媒體的出現對社會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且對學校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高校共青團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更大的應用空間。如何借助新媒體更好的展開高校共青團工作是目前相關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問題。鑒于此,本文主要就運用新媒體開展高校共青團工作進行研究,希望通過筆者的努力可以推進我國高校共青團工作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共青團工作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5-0178-01
高校共青團工作是高校內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校的黨政建設等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在現代社會的不斷推動下,現代高校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組織結構等方面都與之前的高校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差異,相應的高校共青團工作也要有所改變,并且要意識到新媒體的重要性,將新媒體與高校共青團工作聯系在一起。從新媒體界定來看,其主要是相對傳統(tǒng)媒體而言,依托互聯網絡發(fā)展起來的新興媒體平臺,可以讓高校共青團工作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 新媒體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作用
(一) 豐富工作途徑,革新工作方法
高校共青團的工作長期存在于高校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模式化的工作方式,該套工作方式雖然系統(tǒng)完整,并且工作人員對其的熟悉程度也相對較高,但是通過實際走訪我們可以發(fā)現該種方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的共青團工作,陳舊的工作方式和狹窄的工作途徑都讓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作用難以充分的發(fā)揮出來。而新媒體的出現,為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革新創(chuàng)造了可能,借助網絡平臺高校共青團工作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展開,使得工作的途徑得以豐富,并且工作方法也產生了改變,一些新興的交流軟件成為了共青團工作的重要輔助工具,利用微信、微博等現代軟件,可以拉近學生與團組織之間的關系,并且將所有消息第一時間傳遞給學生,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還保障了高校共青團工作的質量。
(二)增加了現代元素,吸引了學生注意
搞好共青團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中的難點,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共青團工作過于嚴肅、枯燥,使得學生對其產生排斥和厭煩的心理,難以積極主動的融入團組織之中,接受團組織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將新媒體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結合在一切后,使得共青團工作中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可以通過影像、圖片、聲音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共青團工作人員還可以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關注,迎合這種興趣愛好展開共青團工作。例如,學生喜歡刷微博、喜歡在朋友圈中進行互動,共青團工作人員就可以將一些信息在微博平臺進行發(fā)布,利用微信進行推送,進而提升學生的關注度以及關注熱情。
(三)營造良好氛圍,促進文化建立
新媒體無處不在,其較傳統(tǒng)媒體而言更加靈活多變,互聯網技術、網絡技術等是新媒體得以發(fā)展的基礎。尤其是在智能手機不斷普及的今天,新媒體更是具有了傳統(tǒng)媒體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擁有了大量的受眾群體。因此將新媒體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結合到一起后,新媒體利用其覆蓋面廣的優(yōu)勢,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出了良好的工作氛圍,為共青團工作的展開奠定了基礎,并且通過在網站、交友軟件、論壇等多方面的宣傳,高校共青團工作文化也得以樹立。具體來說高校可以在校內網站中開辟專欄專門進行共青團工作的展開,讓學生可以在上網的過程中接受到文化方面的熏陶;其次,負責共青團工作的教師可以利用社交軟件與學生進行互動,將網絡文化與共青團工作結合起來,成為一種新型的共青團工作文化。通過這些方式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對共青團工作改觀,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主動的修正。
二、運用新媒體開展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思考
(一) 重視網絡教育,革新教育手段
青少年的思想是否端正對其今后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要在高校之中大力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積極的發(fā)揮出團組織和黨組織的作用。而團組織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今后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領導應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對新媒體進行進一步的挖掘,鑒于網絡社會已經到來,高校共青團工作應明確發(fā)展的主要方向,不斷的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共青團工作,并且建立起完善的網絡發(fā)展體系,對網絡發(fā)展做好規(guī)劃,建立自己的網站,并借助各種交友軟件打破單項的傳輸方式,使得學生也可以加入到共青團工作中來,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提升。
(二)迎合時代發(fā)展,不斷自我完善
學生對新鮮的事物一向抱有濃厚的興趣,對于時尚的發(fā)展,潮流的變化等十分的敏感。因此高校共青團工作在展開的過程中應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迎合社會的發(fā)展,對于社會上的一些新鮮事物予以關注,并積極的對新媒體進行應用,利用一些新興的軟件獲取學生的關注,強化工作的效果。例如,QQ是最早普及的交友軟件,之前新媒體剛剛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結合時,相關教育人員通過建群的方式與學生進行聯系和溝通,而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微博、微信等新的交流平臺脫穎而出,深受學生的青睞,因此共青團工作也應與時俱進,建立公眾賬戶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同時,向學生推送一些圖文信息,使得高校共青團工作更加的完善。
(三)發(fā)揮引導作用,服務學生實際
我國正在積極的進行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弊端,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而高校學生由于接觸社會較少,個人認知不足,經常會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所以高校共青團工作應借助新媒體的力量發(fā)揮出引導的作用,讓學生可以接收到良性的思想文化。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高校應對網絡環(huán)境進行建設,完善校內網絡,并搞好網絡宣傳教育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證結合起來,通過實際案例分析以及重要會議宣傳等等,讓學生在思想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對社會上的思想文化做出正確的判斷。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與高校共青團工作結合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發(fā)展的必然,其對于完善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不足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就目前來看新媒體與高校共青團工作已經完成了初步的結合,并且對原有高校共青團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改變了原來枯燥、呆板、單一的工作方式,高校應進一步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深化二者之間的融合,使得高校共青團工作可以更上一層樓。
(作者單位:寧夏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1]蔡雪敏.試論新媒體視野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新路徑[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 2012(04)
[2]張永汀.校園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與對策[J].學術問題研究. 2012(01)
[3]趙健.運用新媒體加強和改進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
[4]黃建榕,馮小寧.新媒體技術與高校德育發(fā)展關系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