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利琴
【摘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擺在我們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必須面對的課題。特別是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要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交流展示的平臺還給學生。從課堂表現(xiàn)看,學生的學習展示和相互交流可以激發(fā)其學習的內驅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所以,課堂教學應該放手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讓學生自己總結知識要領,并內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主體互動
一、確定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
英語不同于其它基礎學科, 其語言技能是需要通過學生個人的實踐才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它的教學效果應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依據(jù), 而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認識理論認為: 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也就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換為自動應用的過程,而這種結合與轉換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身活動才能得以實現(xiàn)。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時,首先要確定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以釋放、開發(fā)學生的主體性。
二、保證教學主體的互動
下面以完成Life in the future(NSEFC Book5 Unit3) 后的一節(jié)擴展課為例,看看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如何實現(xiàn)教學主體的多元互動:
(1)、課前準備 :首先,學生分小組學習,向他們布置學習任務,以Life in the future為核心的話題,學生從網(wǎng)絡等渠道收集有關未來的材料,準備在課堂上交流。其次,教師根據(jù)各個小組收集的資料進行指導:刪掉雷同的,并幫助他們進行分類,接著,各小組成員收集好素材,進行取舍和整理,并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最后,教師對每組的課件進行審核,指導學生選取重要的信息,并選一個代表準備上講臺展示。
(2)、導入
教師放一段有關未來生活的錄像,然后讓學生分組搶答" What will it be
in the future?",學生們積極舉手回答,想象力非常豐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師將幾個可能用到的句型寫在黑板上,如:"Suppose that…, imagine that…,
It is likely that…, It is possible that…",指導學生口語運用。
(3)、實踐切入主題后,教師深入學生中間,給予激勵性評價,詢問學生是否分組準備好要說的話題,鼓勵學生上臺展示,講解有關未來生活。于是,各組學生分別派代表上講臺分專題講解,如:" Animals in the future" "Daily life in
the future", "Under sea life in the future", etc. 他們表現(xiàn)良好,不時地提問,偶爾即興發(fā)揮,臺下的學生也表現(xiàn)興奮,不時會心大笑。
(4)、拓展
學生們探討未來生活以后,教師又布置了一項任務,即分組討論:" What you
will be in the future?",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并選一名代表進行書寫記錄,最后讀給全班聽。學生們踴躍參與,將這堂課推向高潮。
(5)、放音樂
最后,教師放一首英文歌曲,名字叫" What will be, will be",歌曲的主題也是:"What will you be in the future",學生們跟著優(yōu)美的旋律唱起來。唱完后布置寫作任務:Write a passage about what you will be in the future. 由以上課例可見:課堂教學設計能充分考慮并保證教學主體的互動,倡導學生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才能逐步培養(yǎng)其獨立獲得知識、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創(chuàng)設知識教學情境化
在教學中,學生要將所學知識要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能力,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如在上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這一單元的課文整體理解時,我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一張百萬英磅的支票,然后引導同學們隨著畫面的不斷變化,歸納出故事大概:迷路London, 會面富翁兄弟,飯店奇遇。然后,在一片哄笑聲中,我取出了Roderick and Oliver的燕尾服與高帽子,Henry的爛衣服及其它道具,要求學生們稍作準備(五分鐘后)上臺表演。結果,在一陣交頭接耳、你推我讓之后,有幾對學生分別演繹了以上三幅情景,引來掌聲、笑聲不絕。隨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What is the end of the story?學生在熱烈的討論后講出了五花八門的結局:如Henry 以錢投資,成功競選州長;富翁索回金錢,Henry悲傷而死等,很好地起到了鍛煉思維的目的。通過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化教學會讓學生的思路"活"起來,讓學生自主地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有效遷移。
四、結論
1、新的教學模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學生吸收較多的語言知識,但并不代表學生具備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學案的編寫注意因材施教,提高學生自身吸收的能力,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
配合新課程標準,"以生為本"的學習方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倡導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多元互動情境化的教學模式,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崔剛,羅立勝.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2]郭華“小組合作學的理論假設與實踐操作模式”,《中國教育學刊》。
[3]龔凡履“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