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良
摘要:小學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將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作為基礎,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現(xiàn)實性、綜合性、實踐性的問題為內容,將探究性學習作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及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性課程模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同于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有自己特有的課程目標要求及其對學習方式的要求。要教學好這門課程,應該做到“四個轉變”。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四個轉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5-0033-0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超越了學科領域,且相對獨立的課程組織形態(tài)。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教學好這門課呢?筆者認為要做到“四個轉變”。
一、 教師教學觀念要轉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中指出:“本課程是一門新的課程,為了確保課程教學的質量學校要加強教學管理:一方面要啟用“精兵”來擔任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可見,該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不能再用學科課程的眼光來看待它,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首先,要明確該課程與學科課程同等重要,教師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其次,該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方面與學科課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可謂是培養(yǎng)科學家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搖籃。其三,該課程所覆蓋的知識面非常廣,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師角色要轉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它在學習的結構、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著與學科課程質的不同。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它是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形態(tài)。它是一門獨立的課程。
1、教師應該是課程的服務者。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動給予者,而是作為知識資源的活字典供學生查閱,將以一個顧問,一個意見交換者的身份參與其中,是一位引導探索,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結論的人。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
2.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參與者。學生應成為綜合實踐活動中制定計劃和探索研究全過程的主人。教師以伙伴的身份平等的參與。這樣會使學生感到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使活動變得更有動力、有熱情,并從中體驗到與教師一道探尋的樂趣,師生之間還能建立了民主、合作、平等的交往關系。與此同時,教師也可積累教學的經驗,提升指導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3、教師應該是課程實踐活動的調諧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現(xiàn)出鮮明的開放性特色,實踐活動開展與實施的空間從課堂擴展課外,擴展到家庭、擴展到社會。出于安全考慮,不能(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也不允許)整班帶出學校去進行實踐探究活動。因此,只能化整為零——分組活動,根據(jù)地域、興趣愛好進行自由組合,五至六人一組。各組選好主題,制定出活動方案。教師要根據(jù)各組的人員組成、選擇活動場所、安全的規(guī)劃等,即時與學生家長溝通,與相關單位聯(lián)系以爭取他們的大力支持,以便為學生開展實踐性、探究性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和課程資源。
三、學生學習方式要轉變
綜合實踐活動課以綜合體為學習對象,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課題意識、自主探究課題能力、綜合解決問題的精神。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學生的學習方式必須有所轉變。
1、 由獲取間接經驗向直接經驗升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目的著重強調讓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實踐意識,并養(yǎng)成和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體現(xiàn)為一種經驗教育,充分體現(xiàn)實踐性很強,即而強調突出活動、實踐,鮮明的體現(xiàn)直接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取到了課本中得不到知識和經驗,盡管這種知識和經驗可是很膚淺的,但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卻得到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發(fā)展。
2、由教學向活動的方式進行轉變。綜合實踐活動已針對強調學生年齡特點為目的,將活動實踐作為教育行為的載體,開展以形式各樣、豐富多彩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們能積極的響應,并且“活”起來,“動”起來。在選好主題之后,要指導學生合理分組,開展活動。并要求學生積極相應并參與到活動當中去,重點突顯學生的親身經歷,在“行為”“觀察”“研究”“實驗”“探索”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找出問題并正確的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學習生活。
3、由封閉向互動轉變。由于小學生閱歷少,知識面狹窄,經驗不足等原因,在綜合實踐活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光靠自身的力量是解決不了的,若與別人即時即境進行交流互動,這樣往往會啟發(fā)他們的思維,也許會產生靈感。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辯論、合作解決各種學習問題、詢問老師及家長等方式,進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父(母)子(女)互動的學習交往活動。這樣有利于學會理清思路、表達自己的見解,促使他們對自己的觀點不斷進行反思,從而極大增強他們的思維活躍性,并且拓寬思路,促使他們在探究的道路上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4、由要我探究向我要探究轉變。綜合實踐活動課主要突顯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并且具有自主性、開放性、研究性等特色,猶如一股強大的火力注入在了教育領域。在課程實踐當中,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契機,教師應將其充分利用,通過多種途徑引導教育學生學習的自主、創(chuàng)造、能動性,通過實踐中深度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將要我探究的學習習慣變?yōu)槲乙骄苛己玫膶W習作風,從而以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目的。
四、轉變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主要強調參與、體驗、動腦、動手、動筆諸方面。教師要對學生客觀、公正、合理、適時地進行評價,讓學生體驗到參與活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從而把探究活動引向并深入。
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實施素質教育。我們要在創(chuàng)新教育思想指引下,做到“四個轉變”,積極探索,科學有效地組織、輔導學生自己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科學探究的意識,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的國家,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作者單位: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qū)鄭井小學)
參考文獻:
[1]《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
[2]《云南教育》2015年第一、二、三期。
[3]《課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10——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