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祥 王馮愛
[摘 要] 黨參,為植物黨參和中藥材的統(tǒng)稱。屬植物,全世界約有40種。黨參是甘肅岷縣三大中藥材主要品種之一,年種植面積5330hm2左右,年產(chǎn)量1600萬kg左右。其價值和作用相當可觀。
[關(guān)鍵詞] 黨參 標準化 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56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9-0179-01
黨參標準化種植基地采用渭黨1號優(yōu)質(zhì)種苗,種苗選用標準化育苗基地或者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繁育的優(yōu)質(zhì)種苗。根據(jù)近年來栽培技術(shù)研究進展,我們總結(jié)出了高寒陰濕區(qū)黨參標準化栽培技術(shù)?,F(xiàn)總結(jié)出來,供廣大藥農(nóng)參考。
1 地塊選擇
黨參根系發(fā)育較長,宜選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質(zhì)的壤土。岷縣梅川、茶埠、西江、中寨、維新等鄉(xiāng)鎮(zhèn)洮河沿岸川臺區(qū)及二陰區(qū)耕地均適宜建立黨參標準化種植基地。前茬以豆類、薯類、油菜、禾谷類等作物為好,不可連作,輪作周期3年以上。
2 整地施肥、土壤處理
在播前再次進行深翻整地。結(jié)合翻地,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30t/ha以上,配施磷酸二銨225-300kg/ha、硫酸鉀225kg/ha左右,或者施三元復(fù)合肥4500-600kg/ha,有條件可畝施沼液7.5t/ha或沼渣3t/ha以上。將基肥均勻撒施于地表,然后立即翻耕土壤,做到土肥充分均勻混合。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用辛硫磷毒沙土750kg/ha預(yù)防地下害蟲(用40%辛硫磷乳油4.5-6kg/ha左右)。
3 適期移栽
選擇健壯、無病蟲感染、無機械損傷、表皮光滑、苗子質(zhì)地柔軟,均勻、條長15cm以上、直徑2-5mm的一級或者二級參苗,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耕層解凍后即可移栽,按行距20cm、株距8-10cm栽植,用犁開溝,按株距將參苗斜放于溝旁一側(cè),苗頭低于地面2-3cm,再用開第二個溝的土將前面擺好的苗覆蓋,種植結(jié)束后,用耱進行畜力耙耱,耱碎土塊、進行鎮(zhèn)壓、保墑。保苗37.5萬株/ha左右。
4 田間管理
4.1 中耕除草:黨參移栽后一般30d左右出苗, 5月上旬黨參出苗齊后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6月中旬藤蔓長至5-10cm時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在參苗藤蔓封壟后,畦面郁蔽,可抑制雜草生長,但部分雜草生長旺盛,較黨參生長速度快,黨參藤蔓會纏繞在雜草莖稈上,拔除時易傷藤蔓,除草方法是從雜草莖基部剪斷或從基部拔出耕層土壤,防止雜草與土壤接觸而重新成活;雜草地上部分留在原地,使之自然干枯,這樣黨參藤蔓不受傷害。
4.2 搭架:黨參為無限花序,纏繞藤本植物,莖蔓長度多在1m以上,生育后期莖蔓層較厚,郁蔽地面,降水多或土壤濕度大時下部葉片腐爛,導(dǎo)致發(fā)生白粉病、根腐病,嚴重影響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傳統(tǒng)栽培技術(shù)長期以來忽略這一問題。通過近年的研究,采用立體種植即搭架栽培新技術(shù),稀疏間作早玉米、芥菜型油菜等高稈作物,可以利用高稈作物的莖稈起支撐搭架作用,黨參的纏繞特性可自動掛蔓,防止底部葉片腐爛,提高光合效率,做到一季兩收,有效提高各種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也可以在苗高20-30cm時在畦間用細竹竿或樹枝等作為搭架材料進行搭架,三枝一組插在田間,基部插入土壤,頂端捆扎在一起,以利架子穩(wěn)定和莖蔓纏繞生長,從而加強通風、透氣和透光性能。
4.3 追肥:肥力差的地塊,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追施尿素45-75kg/ha,一般在下雨前撒施。
4.4 預(yù)防病蟲害:在高溫多雨天氣情況下,容易發(fā)生根腐病及銹病、白粉病等病害。
4.4.1根腐病可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預(yù)防,每7天一次,噴防2-3次;發(fā)病初期噴灑或澆灌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也可用65%可濕性代森錳鋅500倍液噴灑或灌根。
4.4.2銹病及白粉病防治:發(fā)病初期用1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防治。為提高藥液在葉面的粘著力,可在配藥液時加少量洗衣粉,與藥液充分攪勻后噴霧。在粉銹寧中加入少量的磷酸二氫鉀(濃度1‰)或者腐殖酸葉面肥料進行噴施,有提高作物抗病力的效果。
4.4.3蟲害防治:黨參蟲害主要是蠐螬、地老虎和紅蜘蛛??捎萌龆攫D的方法加以防治。先將餌料(麥麩、玉米碎粒)5kg炒香,而后用90%敵百蟲30倍液0.15kg拌勻,適量加水,拌濕潤為度,撒在苗間,施用量30-45kg/ha,在無風悶熱的傍晚撒施效果最佳。也可用75%的辛硫磷乳油700倍液灌根或移栽時蘸根,可防治地下害蟲。有條件可在田間安裝黑光燈、太陽能殺蟲燈等誘殺害蟲成蟲,預(yù)防危害。蚜蟲、跳甲、紅蜘蛛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5 采挖加工
黨參采挖約在10月下旬霜降前后、黨參地下部分停止生長以后采挖,海拔較高的區(qū)域采挖多在霜降之前,海拔較低的區(qū)域采挖多在霜降之后。
5.1 采收方法:黨參地上部變黃干枯后,用鐮刀割去地上藤蔓,地面晾曬一周后再起挖,先用四齒直把鐵叉直插入土壤,將耕層土壤挖松,再用三齒爪將黨參刨出、抖去泥土,切勿傷根皮甚至挖斷參根,以免汁液外滲使其松泡。
5.2 黨參產(chǎn)地初加工:收挖的黨參及時運回公司或者合作社晾曬場,挑除病株后將表面泥土用清水沖洗干凈,按粗細大小、長短進行分級,用細繩穿成1-2m長的串,攤放在干燥通風透光處的竹席、蓬布上或干燥平坦的水泥地上晾曬數(shù)日,使水分蒸發(fā)。邊晾曬、邊翻動至根條變?nèi)彳?、不易折斷時,將黨參串卷成圓柱狀,外包麻包輕輕揉搓,一般晴好天氣條件下,晾曬兩天,揉搓一次,共揉搓3-4次即可,使皮部與木質(zhì)部貼緊、皮肉緊實。繼續(xù)晾曬、反復(fù)多次,晾曬至含水量在15 %左右時自然晾干。嚴禁用火烘烤,嚴禁用硫磺熏蒸上色。曬干后的黨參須放在通風干燥處,等待出售或入庫。在加工過程中,嚴防鮮參受凍受損。入庫時要防潮、防蟲保存。
作者簡介:郭增祥(1966-),男,甘肅臨洮人,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中藥材栽培技術(shù)研究工作。
*通訊作者:王馮愛(1977-),女,甘肅禮縣人,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中藥材栽培試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