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wǎng)上火爆流傳一段視頻,一個小伙子在《非你莫屬》欄目中出盡洋相的情景,深受成功學毒害的他自稱無所不能,“只要擁有一顆成功的心,整個地球踏在我的腳下,整個宇宙擁在我的懷中”。而現(xiàn)實中的他其實什么專業(yè)特長也沒有,自然不會有任何一個Boss會看上他。
這些年來,我們的媒體上津津樂道的是各類“成功人士”,書店里擺放的是各類“成功教材”,各種培訓機構甚囂塵上的是各類“成功培訓”,乃至于連《水滸》《三國》都被解讀為“成功學”的活教材,全知全能的各路豪杰教我們“跟唐僧學管理”、“向劉備學創(chuàng)業(yè)”、“孫悟空是個好員工”。最可笑的是,就連《論語》這樣的經(jīng)典人文著作也被肢解為“成功學”的活學活用讀本??傊痪湓?,所有的名人名事名著,無一不是為了“成功學”而存在,因了“成功學”才有意義。
與此同時,所謂的“成功”又都是被物化和量化的各種指標,簡單地說就是名和利。真理的追求、人格的完善、對愛和美的體悟,這些更重要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都被排斥在“成功學”之外。雖然“成功學”偶爾也涉及人的品質(zhì),比如一個人樂于助人,因此而獲得了意外的獎賞和回報。但這種解讀的最終著眼點仍然是功利的和世俗的,是生意思維方式。
這樣的思維定式對年輕人的惡劣影響是極為嚴重的,尤其妨礙和誤導著受教育階段的青少年。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yǎng)出“和諧發(fā)展的人”而不是“機器狗”,當然更不應該是只知道賺錢的“機器狗”?!俺晒W”單一的價值目標必然導致單一的人格與品性,即便據(jù)此獲得“成功”,這“成功”也是外在層面的,欠缺與財富相對應的人文素養(yǎng)與財富品格,這“成功”無論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未必是一件好事。
就我所接觸到的各種“成功學”,無一不是以金錢作為刺激手段來激發(fā)所謂的“內(nèi)在潛力”,這一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知識增進、智慧傳承、思維訓練,更談不上人文品質(zhì)的培育。其無限夸大的就是毅力的決定作用,以及活學活用的“接單技巧”。更糟糕的是,某些成功學家還不惜鼓勵大家丟棄平實的當下,以追求渺茫的“前景”。譬如一本叫《誰殺了我的“?!薄肪吞岢鲆粋€新奇的觀點,叫做“勇敢地殺死你的奶牛”。大意是說某個家庭賴以生活的是一頭奶牛,這個家庭要取得“成功”的前提恰恰是應該殺死這頭奶牛,因為正是這頭奶牛將這個家庭與平庸的生活捆綁在一起了,只有置之死地才能后生。當然,肯定有這樣破釜沉舟的人取得過巨大的成功,但問題是,這種成功的概率到底是多少?
“成功學”家們似乎永遠都不用概率問題以及風險和成本這些現(xiàn)實的問題,他們唯一的證據(jù)就是某個具體的“成功”案例,這其實就是最典型的“傳銷學”教學大綱。
事實上,真正的成功人士幾乎沒有一個是通過“成功學”訓練而獲得成功的,而更多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優(yōu)秀的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是如此,即便是迅速躥紅的明星或者一夜暴富的商人,如果只有“成功學”的伎倆,最終也往往要敗倒在“成功學”思維上。
還有更深的一個層面,就個體生命而言,內(nèi)心生活是無法用外在的指標來衡量的。我們都知道一個真實的事例: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tǒng)時,有人向他的母親祝賀:“你有這樣的兒子,一定十分自豪?!倍鹏旈T的母親回答:“是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同樣讓我驕傲。他現(xiàn)在正在地里挖土豆?!蹦莻€“挖土豆”的兒子在“成功學”家們看來自然失敗得一塌糊涂,但能夠擁有如此坦然心境的母子,誰又敢說他們的人生就一定比做總統(tǒng)失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