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部繁雜冗長的電影預告片,《饑餓游戲3:嘲笑鳥(上)》(以下簡稱《饑餓游戲3》)的故事似乎只需45分鐘便可講完,但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卻硬是奢侈地花費了2個多小時的片長,結(jié)果自然造就了一部注水的續(xù)集大片。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什么時候上映,本片還是會吸引到該系列的大批忠實粉絲前往影院。
《饑餓游戲3》這種將系列最終篇改編成上下兩部電影分別上映的做法近年來并不鮮見,然而不同于《哈利.波特》的成功處理,本片的感覺還是更類似《暮光之城》。實際上,蘇珊·柯林斯的原著小說并不適合拆分成兩部電影。與前作不同,《饑餓游戲3》的大部分場景都集中在室內(nèi):新出場的角色奧瑪·柯茵(朱麗安·摩爾飾)領(lǐng)導著神秘的13區(qū),她聯(lián)合了“饑餓游戲”的設(shè)計者普魯塔克(由已逝的奧斯卡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出演,向他致敬)和輪椅天才黑客比特(杰弗里·懷特飾)等反叛者,志在集聚所有區(qū)的幸存居民徹底推翻邪惡總統(tǒng)斯諾(唐納德·薩瑟蘭飾)的暴政。
另一邊,正如我們在第二部結(jié)尾看到的那樣,忍受著來自13區(qū)秘密監(jiān)控和伙伴之間的矛盾,主人公凱特尼斯(詹妮弗·勞倫斯飾)已經(jīng)臨近崩潰。始終陪伴她的是永遠熱血的蓋爾(利亞姆·海姆斯沃斯飾),不再酗酒的黑密契(伍迪·哈里森飾)以及艾菲·純科特(伊麗莎白·班克斯飾)。后者對時髦和自身魅力的無止境追求也遭到了軍事化管理的13區(qū)人民的集體反感和抵制,雙方?jīng)_突十分有趣。班克斯在本片中的戲份明顯加重,其對角色的演繹也更加戲劇化。
編劇彼得·克萊格和丹尼·斯特朗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如何激化被統(tǒng)治者和統(tǒng)治者的矛盾。對于多年飽受壓迫的帕納姆國人民來說,“饑餓游戲”已經(jīng)升華為一種革命精神?!娥囸I游戲3》中聚集了很多富有吸引力的人物,他們都將凱特尼斯視為革命的象征。電影著重描寫了反叛者為改造凱特尼斯,使其成為革命精神領(lǐng)袖所作出的努力。這也是全片最有趣的段落。客觀地說,革命者試圖將凱特尼斯改造成圣女貞德的的過程還是挺吸引人的。然而可惜的是,電影《饑餓游戲3》卻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工廠式流水線產(chǎn)品,我們從影片中沒有看到絲毫反抗的精神,這對于原著的革命主題來說不啻諷刺。
此外,作為一部片長140分鐘的電影,《饑餓游戲3》幾乎全片都在為主人公的行動以及最終戰(zhàn)役做鋪墊。從劇情發(fā)展的角度來說,上述情節(jié)其實只需電影三分之一的容量即可搞定,但照目前情況來看,觀眾卻還得耐心等到2015年11月《饑餓游戲3》下部的上映才能看到最終的結(jié)果。這樣的處理方式實在有玩弄觀眾之嫌,但考慮到《哈利·波特》系列與《暮光之城》系列的最終篇都采用這種方式并賺取了雙倍利潤,獅門影業(yè)如今故技重施也就不難理解了,畢竟前兩部《饑餓游戲》電影在全球累計收入超過1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