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朝行省制為什么能加強中央集權

      2015-05-30 21:28:16徐彬?オ?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15年2期
      關鍵詞:行省山川軍隊

      徐彬?オ?

      [摘要]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學生對教材的這一觀點不理解,有必要對此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本文從“行省充當向中央運輸財賦的中轉站”“行省雖掌管軍隊但受多方制約”“中央掌握人事權,保證了地方官的忠誠”“犬牙交錯的區(qū)劃方式,消解山川之險”等方面來展開論述。

      [關鍵詞]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權中轉站制約人事權區(qū)劃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040088

      為有效統(tǒng)治廣袤的帝國疆域,元朝在地方上實行了行省制,實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的目的,加強了中央集權。但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一結論感到難以理解:同樣都是地方握有經濟、政治大權,為什么漢初郡國并行、唐朝節(jié)度使制度最終演變成割據(jù)勢力,而行省制卻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從制度層面而言,行省制又是如何以科學設置來規(guī)避風險的呢?本文擬從經濟、軍事、人事任免、山川和地理環(huán)境四個方面回答上述問題,以求教于方家。

      一、行省充當向中央運輸財賦的中轉站

      行省作為地方最高政府,統(tǒng)籌轄區(qū)內所有鹽課、酒課、金銀課以及商稅征收等全部錢糧賦稅。財賦先由路及直隸州(府)征收,再送往行省集中,因而諸省變成天下藏富之所。但行省并不能完全支配這些財賦,其中大部分需解運京師、上供朝廷,剩下的才留作各省日常之用,那么兩部分的比重是多少呢?大德十一年(1307年)全國歲鈔共計400萬錠,僅解運京師就有280萬錠,由此可見當時中央與地方的財賦分配比例極為懸殊,高達7︰3。另外,行省對地方留用財賦雖有支配權,但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大德三年(1299年)明確規(guī)定,行省只具有支用中統(tǒng)鈔1000錠以下的權力,超過該數(shù)額,必須咨請中書省批準,若違反此規(guī)定,就會受到責罰。仁宗時嶺北行省官員忻都擅自支錢犒軍,即被免官。

      通過錢賦大額支出咨請制度,中央對行省的動向一

      清二楚,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各路州的財賦雖集中于行省治所,但高達七成的上交比例,使行省成了向中央運輸財賦的中轉站;至于剩下的三成供全國11個行省分配,蛋糕如此之小,表明了各省留用的資金很有限。經濟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這種釜底抽薪的辦法從經濟上弱化了地方叛亂的可能性。

      二、行省雖掌管軍隊,但受多方制約

      元廷對各行省境內軍隊的管理有一整套嚴密的規(guī)章制度。首先,提調軍馬的官員由朝廷任命。行省正官

      有左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參知政事等六七名長貳官組成,朝廷從中確定領軍人選,并賜予金虎符作為憑證,確認其提調軍馬的資格,其他長貳官不得介入。這說明軍權來自于朝廷,既可以給予也可以收回。其次,提調軍馬官員雖然領軍,但不能隨意調動軍馬,此項權力掌握在皇帝及樞密院手中,各行省只能奉“敕”“命”而行。同時,軍隊中的將官犯罪,行省也不能擅自處罰,需咨請樞密院議擬。通過一系列嚴格的請示、審批制度,行省官自行決斷的權力大大縮小,只能事事遵照朝廷的命令行事。最后,各行省駐軍的駁雜化。行省內的軍隊有直接受行省節(jié)制的漢軍及新附軍,還有隸屬于樞密院的蒙古軍、探馬赤軍等中央軍隊,中央軍隊駐扎在地方,其制衡之意不言自明。另外,朝廷還根據(jù)政治、軍事形勢的需要,把鎮(zhèn)戍部隊在各行省之間調出調入。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廷下令分揚州行省兵,命鐵木兒不花領兵一萬赴江西行省,以備戰(zhàn)守。大德元年(1297年),又命湖廣行省遣軍代戍屬于云南行省的八番、順元等處。這種定期不定期的換防調動,對單個行省所掌軍隊的實力是種明顯的削弱;而各行省內軍隊屬性的復雜性,對本土軍隊也是一種掣肘,使他們不敢妄動。

      行省統(tǒng)轄戍軍,是元代地方諸官府中唯一握有較大軍權的機構,天然具有地方割據(jù)的可能性。但元廷通過這些強有力的措施,確保了地方不會形成獨立的軍事勢力,只能稟命和效忠于朝廷。

      三、中央掌握人事權,保證了地方官的忠誠

      行省作為地方機構,其人事權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行省及下屬各級官吏皆“受命于朝而后仕”。行省中二品以上官“選自特旨”,由皇帝親自選拔;其他品秩的官吏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書省“自除”,從七品至從九品的官吏由吏部“擬注”,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審核,每月舉行一次;即使是未入流品的吏員,其選格一律由中書省吏部確定,每月由吏部“銓注”一次。平宋后,針對云南、福建、四川等偏遠地區(qū)赴京需“涉荒萬里”的情況,元廷規(guī)定每隔三年由中書省委派使者會同行省官及行臺監(jiān)察御史,遷調所在官吏。與元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不同,漢代郡守可以“辟舉六百石以下幕僚屬吏”;唐代的節(jié)度使擁有辟官權,權力就更大。地方上自行任命官吏,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封閉系統(tǒng),割裂了地方與中央的聯(lián)系,長久以往,地方慢慢變成一個個獨立的王國。

      通過人事任免權,元政府始終將包括邊遠地區(qū)在內的各級地方官吏的銓調權緊緊地掌握在中央手中。路府州縣雖與行省有直接的上下級隸屬關系,但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公務上的來往,而事關他們前途命運的任免權卻操之于中央,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地方各級官吏忠于朝廷的職業(yè)官僚屬性。

      四、犬牙交錯的區(qū)劃方式,消解山川之險

      中國古代地方的行政區(qū)域劃界有兩種方式,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交錯。所謂山川形便,是指以天然山川作為行政區(qū)劃的邊界,使行政區(qū)劃與自然地理區(qū)劃相一致,元以前的地方行政區(qū)劃以此為主,這種做法簡便易行;但若用一些易守難攻的高山大川劃界,就容易造成地方割據(jù),如劉備占據(jù)四川,北有秦嶺屏障,東有巫山之險,內有富饒的四川盆地。元朝行省的劃界原則以犬牙交錯為主導,打破自然的山川之險,使地理環(huán)境與行政區(qū)域交織在一起,此舉就是想消除行省賴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險。通過觀察《元朝行省圖》,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出這種劃分的脈絡:陜西行省越過秦嶺而有漢中盆地;湖廣行省以湖南、湖北為主體而又越過南嶺有廣西;江西行省也同樣跨過南嶺而有廣東;河南江北行省則合淮水南北為一;江浙行省乃從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四川行省雖稍成四塞之國,但其北面屏障秦嶺業(yè)已撤去,難以養(yǎng)成長期割據(jù)的氣候。

      行省采取犬牙交錯的劃分方式,使得山川河流與地方行政區(qū)域雜糅交錯,消解了地方上扼險而守的地理環(huán)境之險,因此也就不容易產生分裂局面。

      綜上所述,行省雖然擁有經濟、軍事、行政等權力,但這些權力都是元廷讓渡給地方的,最終的決定權還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權力大而不專,這決定了它只能為朝廷集權服務。而行省行政區(qū)劃中采取犬牙交錯的劃分原則,又從客觀上瓦解了地方割據(jù)的地理條件??傊谥醒肱c地方的關系中,行省通過一套嚴密、有效的制度,保證了元廷始終占據(jù)主導地位,消除了地方割據(jù)的隱患,加強了中央集權。

      [參考文獻]

      [1]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2]《常山貞石志》卷二一.

      [3]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J] .歷史研究,1997(5).

      [4]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M].濟南:齊魯書社,1984.

      [5]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歷史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龐丹丹)

      猜你喜歡
      行省山川軍隊
      知識拓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山川依舊 風味不改
      退耕還林還草 再造秀美山川
      綠色中國(2019年19期)2019-11-26 07:13:18
      退耕還林還草 綠了山川 富了百姓
      綠色中國(2019年17期)2019-11-26 07:04:40
      開戰(zhàn)!過年也不?;鸬墓糯婈?/a>
      軍隊的4月1日
      西夏遺民也兒吉尼與元末廣西行省的設置與維持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7:30
      山川
      寶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48
      公元1—2世紀羅馬帝國的巡察機制
      安徽史學(2017年5期)2017-11-07 06:26:12
      軍隊組織形態(tài)解讀
      罗江县| 增城市| 正定县| 项城市| 澄江县| 沿河| 青铜峡市| 柳林县| 勃利县| 札达县| 都安| 游戏| 连山| 云林县| 中西区| 行唐县| 达州市| 安龙县| 东安县| 邵东县| 桂东县| 慈溪市| 贡山| 平顶山市| 沾益县| 兴仁县| 海原县| 高淳县| 启东市| 石景山区| 三穗县| 长丰县| 霍城县| 河源市| 杭锦旗| 四会市| 徐水县| 微山县| 同德县| 合水县|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