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偉
1 試驗目的
研究不同滴灌方式條件下土壤含水量的變化,通過對玉米生育性狀、產量等的調查與分析,篩選出最佳的滴灌方式,為節(jié)水滴灌技術的全面推廣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
2 試驗材料
2.1試驗地點
建平縣黑水鎮(zhèn)國家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集成示范基地。
2.2供試作物
玉米,品種為聯(lián)達99。
2.3試驗用肥
48%(28-12-8)長效摻混肥45kg/畝,二銨(18-46)10kg/畝。
3 試驗設計
共設5個處理,不設重復,采用大壟雙行節(jié)水滴灌技術,每處理4條大壟、面積4畝,平均行距55cm,株距28cm,密度為4300株/畝。各處理內容如下:處理1:裸地對照;處理2:滴灌、不覆膜;處理3:覆膜、不滴灌;處理4:膜下滴灌;處理5:地下滲灌。
4土壤含水量調查
從含水量調查表看:無論是哪一個監(jiān)測日期,0-20cm土壤重量含水量的關系為處理4>處理5>處理2>處理3>處理1,即膜下滴灌的耕層土壤水分條件最好。
5 測產與考種
試驗示范測產采用隨機抽取三點,每點選擇一條大壟5米長,取下果穗,脫粒,測定水分,然后稱籽粒重,折合成標準水分產量,最后換算成畝產。畝產=測產小區(qū)籽粒重×含水率×667/(1-14%)/測產面積。
在株高、禿尖長度、畝穗數(shù)、穗粒數(shù)、百粒重五個考種調查性狀中,處理1(裸地對照)表現(xiàn)最差。株高最高為處理5(地下滲灌)、禿尖最短為處理4(膜下滴灌)、穗粒數(shù)最多為處理5(地下滲灌)、百粒重最大為處理4(膜下滴灌),畝穗數(shù)處理2(滴灌、不覆膜)、處理3(覆膜、不滴灌)、4(膜下滴灌)、處理5(地下滲灌)相同。
從產量調查表可以看出:與處理1(裸地對照)525.11 kg/畝相比,處理5(地下滲灌)增產最顯著,產量高達949.57 kg/畝,畝增產424.46kg,增產率為80.83%。
6 結論
1、0-20cm土壤重量含水量的關系為處理4>處理5>處理2>處理3>處理1,即膜下滴灌的耕層土壤水分條件最好。
2、地下滲灌產量高達949.57kg/畝,比裸地對照525.11kg/畝增產424.46kg,增產率為80.83%,比膜下滴灌922.08kg/畝增產27.49kg,增產率為2.98%,且不用回收滴灌管帶,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