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印度已經獨立70多年,立法和司法方面對婦女地位的重新定義和表述程度可謂天翻地覆,仍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婦女的地位,顯示體制面對文化的頑強抵抗,在改造社會方面作用有限。
悲慘的印度女性
提到印度的婦女地位,很多人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強奸”,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對印度婦女“悲慘”狀況的聯(lián)想。這些年公開報道甚至成為國際新聞頭條的印度強奸案不知有多少,其中最令人發(fā)指的是2012年12月16日的“黑公交強奸案”。醫(yī)學院女生喬蒂與男友外出看電影歸來,被騙上一輛非法運營的公交車,車上6名男子對他們辱罵毆打,并對喬蒂實施多次輪奸,并以鐵棒殘酷傷害她的身體,最后導致她全身嚴重創(chuàng)傷。喬蒂后被送到新加坡接受治療,最后還是因為傷勢太重而死亡。這個案子也許有些極端和例外,但女性在印度社會總體實際地位不高卻是事實。強奸案頻發(fā),再加上政府不作為,以及男性中心的社會習俗對強奸的寬容,使得印度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強奸之國”。
在現(xiàn)代印度,婦女的權利,在紙面上的法律與實際的執(zhí)行之間,存在巨大的落差,婦女地位遠遠低于男性,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會受到惡劣待遇,而童婚、家暴、隨時發(fā)生的人身傷害(如對婦女潑硫酸頗為盛行)、工作上的歧視待遇、高額嫁妝要求、拐賣、性侵害,以及對婦女繼承權和財產權的忽視等,屢見不鮮。
但另一方面,印度的女權運動又相當發(fā)達,政府不少高管都是女性,且大多是通過民主程序遴選上來的。這一切,展現(xiàn)了印度社會幅度巨大的多元性和雜燴性。印度的婦女地位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即民主體制與權利保護之間貌似存在的一個悖論。很多人會稱,印度的例子鮮活地說明,民主體制并不必然能帶來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權益的保護,因而民主法治在這方面無濟于事。換言之也可以抽象地說,在某種程度上,民主體制并不和人權保護成正比。是不是這樣呢?
平心而論,這樣說并不準確??陀^地講,印度的民主體制和實效有限的法治還是使婦女的平等權益成為整個國家的正統(tǒng)合法觀念,并盡其所能地“解放”了大量婦女。
法治沒帶來“平等”
印度婦女地位的歷史性改善,就是從英國殖民時代開始的。歷史上吠陀時代后期(即印度版的“中世紀”),印度婦女的社會地位被法定為屈從、低下,沒有財產權,甚至沒有基本的人身自由,如此持續(xù)數(shù)千年。英國將資本主義思想和技術帶進印度后,婦女開始從家庭走出來參加社會經濟活動,逐步取得一定的獨立地位。
印度獨立后,至少在紙面的法律上,全面廢除對婦女的各種歧視,賦予女性所有的平等權利。印度憲法不僅保證婦女的平等權利,還包括給予婦女特殊保護和權益的平權法案。印度政府還建立了專門的“全國婦女委員會”,議會也制定了大量的法律來維護婦女的具體權益。
盡管印度已經獨立70多年,立法和司法方面對婦女地位的重新定義和表述程度可謂天翻地覆,仍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婦女的地位,顯示體制面對文化的頑強抵抗,在改造社會方面作用有限。
被扭曲的“正義”
時至今日,印度仍然基本上是一個父權社會,重男輕女思想嚴重,而依照大多數(shù)印度人信仰的印度教,婦女從屬于男人,妻子應該在家伺候丈夫安分守己,盡量不要到外面拋頭露面。在印度的大多數(shù)家庭,仍然只有男子有繼承權。依照印度歷史悠久的嫁娶習俗,結婚的費用要由女方來承擔,而且女方要提供一大筆嫁妝(嫁妝多少直接決定女方在夫家地位),這讓一般家庭覺得,養(yǎng)女兒是個巨大負擔,且使女人無論出嫁前還是出嫁后,都要背負精神上沉重的枷鎖。盡管印度的人權法律已然粲然大備,面對這些習俗只能徒喚奈何。
回到一開始談到的德里黑公車輪奸案,雖然輪奸是這起惡性犯罪的必然組成部分,但對那幾個兇犯來說,這卻是一項“正義”的事業(yè),他們認為自己是在執(zhí)行法律之外的“社會規(guī)范”。英國廣播公司(BBC)就此案拍了一個紀錄片,專門采訪了兇犯之一辛格,他也是當時駕駛公車的司機,被判絞刑。
辛格毫無悔意,對BBC 表示,那個女生是咎由自取:“女生就該待在家里做家事,而不是晚上流連在舞廳或酒吧做錯的事”,“一個良好教養(yǎng)的女孩不會晚上9點還在外面晃”,所以他們“有權利教訓她們”??纯窗讣楣?jié),這幾個兇犯對受害人百般折磨,導致其內部器官移位,手段令人發(fā)指,但又不將其殺死滅口,如果純粹為了發(fā)泄性欲,無需如此,其宗旨實際是為了“替天行道”,維持他們認為的印度社會本來應有的秩序。諷刺的是,印度政府最后禁止這部紀錄片在印度播出。
印度的民主在這個問題上,一定程度上是其自身的制約。鑒于社會習俗對女性的整體歧視,反過來則對男性的惡劣行為包括強奸予以很大的包容,風氣如此,政客們?yōu)榱藸幦∵x票,反倒說些討好男性選民的話,甚至是譴責受害者不該反抗或者出現(xiàn)在被強奸場合。男性主導的國會,一直不肯通過懲治強奸犯的嚴厲法案,而印度地方選舉中甚至有眾多候選人受到強奸指控。被強奸后女性報警,警方置之不理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有受害人在警局被警察強奸,受到二次傷害。就算立案,審判過程也要拖上七八年,而社群壓力常迫使受害者嫁給強奸犯。不夸張地說,印度在很大程度上有著默許男性強奸的潛規(guī)則,印度還算運行良好的民主與法制,對這個問題提供的解決方案實在有限。
印度的經驗說明,要真正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對文化土壤的漸進改造是必要的。在這個意義上,魯迅先生所謂的“改造國民性”并不過時。問題迫在眉睫,對此拿一些貌似自由主義傾向的空話來搪塞,實在無濟于事。至于如何改造,自下而上的公民自治(如活躍的婦女權益組織)和最基本的言論和思想自由必不可少,而且要借力全球化的力量消解男權的頑固性。
(《南風窗》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