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悅
摘 要:在21世紀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教育也進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發(fā)展時期,怎樣來促使廣大學生學習質量得到較為顯著的提升,防止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促使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增強,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積極能動性,是目前教育所需深入探究的熱門課題。接下來,文章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具體的淺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c)-0152-02
自新課程實施開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缺乏有效性依然是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一些課堂當中并沒有通過多邊性活動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掌控,最大限度上促使課堂 教學效率得到非常明顯的提升,卻是將教師教的工作效率當作是學生學習的效率,僅僅注重眼前的有效性,完全忽視了未來學生的“有效性”,此外,在一些課堂當中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機會非常少,某些課堂還存在課內損失課外補充、片面化、絕對化、形式化的課堂教學。廣大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此,文章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開展論述,提出相應的具體建議。
1 有效性教學的基本特征
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策略的實施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是對教學的一種追求,屬于一套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有學者將有效教學基本準則歸屬為:理解學習者、理解學習過程、創(chuàng)設支持性和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環(huán)境、建立有益的學習伙伴關系、密切聯系社會和文化情境五方面顯著的基本特征。有效性教學的正常實施是需通過來確定具體的標尺來對教學加以規(guī)范化監(jiān)督的,其指標內容包含各個方面。一些學者認為,有效性教學標準需要從以下幾種角度加以界定:師生共同參與創(chuàng)造性活動來促進學習、利用課程發(fā)展學習者語言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顯著的提升、背景化學習-將學生與教學的真實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而創(chuàng)造出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挑戰(zhàn)性活動、教學生復雜的思維技能,通過思維挑戰(zhàn)發(fā)展廣大學生們的認知能力,通過教學對話的方式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同時針對有效性教學進行客觀性的評價,并且需創(chuàng)建評價性指導理論,制定標準的評價系統(tǒng),堅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與結果完全統(tǒng)一的基本評價準則,通過進行定性定量化的分析,堅持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思想。
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具體實施
2.1 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樹立良好的服務觀念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需樹立起良好的服務觀念,將課堂的主動權移交給孩子們,將表達自己認識的機會讓給學生,將更多的創(chuàng)新任務留給學生,這樣才能夠完全的轉變學生們被動式接受的局面,并且還能夠促使學生獲得很多新的知識,這樣廣大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作為教師,要信任自己的學生,放開手來讓她們自己制定學習目標,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標來進行不斷的嘗試學習-具體的操作-問題的歸總等等,把握好,學生能自學的完全自學,學生能做的自己去做,學生能說的自己去說。
2.2 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鼓舞學生質疑與不斷創(chuàng)新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僅起到了參與學生學習的指導作用,為學生供應適當的合理性輔助,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實施科學調整,對于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指導,以促使學生在計劃的學習進程中快樂學習。大量的實踐表明,學生積極主動參加的各類學習活動中,課堂教學有效性是非常大的,二者為正比的關系,為此,教師要多多鼓勵廣大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遇到問題后多多思考,不懂就問,要知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多多啟發(fā)學生,不能所有事情都幫助她們,要多鼓勵她們自己去思考問題,因一些學生非常懶,腦子也不經常思考問題,老是愿意去依賴其他的人,只要看到題目就懶得去琢磨,就很隨意的去問老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多多對其鼓勵,可以給學生指明問題解決的大體思路,在經過學生自己的問題分析之后,答案就得出來了。要知道,學生只有養(yǎng)成善于學習、善于發(fā)現、善于思考良好習慣,才慢慢的會與他人之間有效的合作,自己的潛能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全面發(fā)揮,課堂教學有效性才能夠得到較為顯著的提高。
2.3 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要想促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有效,那么,制定有效性的教學目標是基礎性的重要前提,有效性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要以有效性的教學目標作為基礎,首先需要確保教學目標設計的精準度及明確性,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語文知識程度,同時要注意對小學生語文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不斷培養(yǎng);其次,語文教學目標制定上要按照層次依次進行,可以從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方面來制定不同層次、不同時間段的教學目標。
2.4 確保課堂組織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需組織語言上的精準及簡潔,我們可以通過對課堂教學有效性較低的語文課進行分析得知,大多都是教師在課堂上一直講、一直說,占用了學生自行學習的很多時間,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生動活潑、準確及富有吸引力的語言來進行教學語言的組織,這樣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學生充滿學習興趣的氛圍下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其中,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間上要確保其科學合理性,教學各個部分占用的時間要做出科學合理的分配,教師在備課的過程當中要把握好每一小節(jié)的教課時間,如果一些非重點內容占用的課堂時間較長,那么則需根據整堂課的側重點內容進行時間的調整,課堂教學過程中任務完成的越好,所浪費的時間才會越小,教學質量才會越高。
2.5 優(yōu)化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進一步優(yōu)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廣大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更高,這是實施有效性教學的一種科學途徑,充滿熱情的學習可促使廣大學生精神注意力非常集中,積極的去思考老師講的每一個小問題,甚至會完全沉迷于語文的“知識海洋”當中。在一堂課的智力發(fā)展關鍵時期中學到的知識,才是學生獲取知識最有效的時間段,為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在最大限度上挖掘每位學生身上強烈的求知欲望及學習的積極熱情,在充滿熱情的氛圍下學到的知識才能夠達到最有效的一種效果。在具體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可以從教學材料內容中挑選出一些知識點來組織學生開展具體活動,以調動起她們學習的興趣。
3 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屬于一門比較深的學問,有著強烈的藝術性特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外界對課堂教學效率造成影響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譬如:教師因素、學生因素、教材因素、課堂氛圍因素,為此,若想促使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顯著程度的提高,則需將科學的教學理論作為基礎,教師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嘗試-知識點的歸總-不斷完善及不斷創(chuàng)新,巧妙的采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策略,以促使整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及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這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曹春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6):103.
[2] 王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滲透策略[J].吉林教育,2009(14):23.
[3] 王曉彬.小學語文中高段習作課有效教學行為設計[J].遼寧教育,2008(Z2):54-56.
[4] 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Z].2006.
[5] 賈志敏.讓課堂充滿活力[J].語文教學通訊,2004(28):15.
[6] 李明新.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 2006(11):16-17.
[7] 劉芳.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專家指導匯編[M].中國和平出版社.
[8] 劉鳳梧.人民教師手冊[M].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