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摘要】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是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和關鍵環(huán)節(jié),而梳理并研究新時期初中英語教學方式變革對促進英語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實踐意義。本文分析了新時期初中英語教師教學方式變革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新時期 初中英語 教學方式變革 影響因素
1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學習英語己經成為全球的趨勢,它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磨練一個人的耐性和語言思維表達能力。除此之外,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得到英語,作為一門工具,英語己被廣泛的應用,如果不學,或者學得不好,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甚至嚴重被淘汰。所以,學好英語對新世紀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英語在世界范圍內重要性的增強無疑加強了我國對英語教學的重視,而英語的教學改革最終是指向并落實到一線的英語教學中,以促進學生英語水平和能力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科學知識的迅猛發(fā)展,既推動了英語教學的發(fā)展,也要求英語教學方式做出相應的變革。先進的科學技術為英語教學理論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視角,打開了新的思路,供給了新的渠道,推動了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同時,高新的技術成果也為教學方式、手段的變革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技術支撐,讓很多新的教學方式的運用從不可能變?yōu)楝F實。
初中英語教師教學方式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一步一步地發(fā)生著重大的變革,
英語教學方式經歷了從以語法翻譯法為主的灌輸式教學到以任務型和交際功能型的互動式教學,這種變革與時代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時我國英語教學方式將會在時代的推動下繼續(xù)進行著變革。
2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學被視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傳播人類社會的經驗,教學過程由此被簡化為教師灌輸、學生以機械記憶和被動練習為主接受過程。以語法教學課為例,在定語從句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先用講授法向學生灌輸什么是定語從句,舉出例句,接著第二步是請學生翻譯教師給出的定語從句,第三步是拿出關于定語從句的相關練習題,請學生做練習。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強制性,具體體現為:(1)教師教,學生被教;(2)教師無所不知,學生一無所知;(3)教師思考,學生被考慮;(4)教師講,學生聽;(5)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絕對領導者,而學生是絕對的盲從者。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英語教學發(fā)展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的,首先,對學生來說,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但是這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觀特性,學生被視為單純的無知者,這樣的英語課堂成為英語教師的個人秀,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了無情的捉殺。其次,對英語教學發(fā)展來說,一方面,英語教學的價值被片面化,這種英語教學片面單地注重語言知識的教學,忽視英語技能的訓練,忽視英語文化的傳遞,忽視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與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偏執(zhí)的知識中心論將知識孤立、僵化,沒有血液與靈魂。另一方面,英語教學過程的單向性,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處于被動地位,教師是絕對的主宰者,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與有意義及有建設性的交流。
真正的教育是促進人有意義地向前發(fā)展的,認為人具有無數的潛能等待開發(fā),主張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及人身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特點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英語教學理念的轉變
學生學習英語方式的形成于教師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所釆取的各種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密不可分,而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又受制于他們的教學觀念,如他們對英語課程、英語學習等方面的認識,他們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的認識。
首先,對英語課程性質的理解,一直以來英語在我國的定位是一種交流的工具,直至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才首次明確提出英語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和文化性,第一次明確了英語的文化概念。長時間以來,在英語工具性指導下的課程觀,英語教師過多的注重語法的學習,英語學習完全變成了英語語法詞匯學習,自然教學方式也是以語法翻譯法為主的雙語觀型教學方式。在英語課程改革中提出教學目標要注重英語的文化意識,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意識、學習策略及情感態(tài)度五個維度的指導下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其次,對英語課程觀的理解,很多教師認為課程就是教科書,英語教學的任務是把專家設計和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即可,不注重學生學習的方式,學生知識信息接收器,不需要內部產生化學反應,只需要通過壓迫的方式強制學生記憶和練習即可。但是新的課程觀對課程的理解是多樣的,它“既不是單指學科,也不意味著教學計劃,它被冠以符號加以表征,逐漸超越成為一種‘文本,具有豐富且多元的現實意義”。這種課程觀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意義的要求,要求教師不能單向地向學生灌輸英語知識,而是要在課堂教學中組織有意義的英語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定合理而全面的英語教學目標,采用合作,探究、對話等方式進行英語教學,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英語教學方式上,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的對話交流,注重對自己教學的反思,注重學生對英語教學的理解,要讓學生在探究合作中增強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不斷提高自身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第三,對師生觀的理解,師生觀是指教師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師生應當是一種什么關系的認識。不同的教學方式背后的師生觀是不同的,傳統的教學中英語教師處于絕對的中心和領導位置,學生處于客體地位,處于教師的權威管理和控制之下,這種狀態(tài)下的英語教學往往是雙語觀型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缺乏自我的積極主動參與和理解,只需要機械的記憶即可完成老師的任務,這種教學方式下的學生往往很會做題,成為了做題的機器。新型的師生觀提倡師生之間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探宄地進行學習。這必然會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產生影響,英語教師會思考原有的英語教學方式是否符合新型的師生觀,要實現新型的師生關系又該采用哪種英語教學方式才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陳琳,王薔,程曉堂.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董立娟.初中英語教學方式淺談[J].教育科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