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紅
摘 要: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畫風的代表人物,王蒙作為元四家之一,能被后人所推崇,是因為他的繪畫風格有著更為獨特,更為復雜且無法被逾越的獨到之處。他將元代特殊的時代背景融合在自己獨特的筆墨技法和大膽夸張的構圖形式中,開創(chuàng)了密體山水畫新格。他的作品蒼茫深秀,風格多變,技法豐富多樣,達到了繁的極致,使逸格畫品得到最純粹的體現(xiàn)。王蒙不僅是元代山水畫的奇葩,更是中國山水畫歷史長河中的一朵奇葩。本文主要從其作品風格的形成探究出其獨特的繪畫美學思想,并總結(jié)其美學思想對當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啟示。
關鍵詞:王蒙 繪畫風格 美學思想 當代山水畫 創(chuàng)作 啟示
元四家是指黃公望、吳鎮(zhèn)、倪云林、王蒙,是元代山水畫風的代表。元四家在長期的繪畫實踐中,將客觀山水形態(tài)與筆墨的寫意進行完美的融合形成“表現(xiàn)性寫實”。王蒙作為元四家之一,其繪畫風格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王蒙筆墨技法的揮灑與山水畫風的超然絕脫都與他深厚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良好的家學與師承影響,個人的繪畫天賦與勤奮專研的精神都是緊密聯(lián)系著的。王蒙的繪畫風格反應在其繪畫美學精神上主要體現(xiàn)在“清逸絕俗”、“閑詠自娛”、“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審美價值取向。本文根據(jù)王蒙生活的特殊時代背景,優(yōu)越的家學熏陶,對王蒙山水畫風形成的因素,及演變過程進行分析,探究出王蒙獨特的繪畫美學思想,最后總結(jié)出王蒙美學思想對當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啟示。
一、王蒙藝術風格形成的因素
(一)時代背景因素。蒙古族統(tǒng)一中國,建立了元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中原的王朝。蒙古族統(tǒng)治的大元帝國雖短,且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又都陷于一種衰敗凋敝的狀態(tài),但文學藝術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美學思想方面也達到了一個相當?shù)母叨?,成為繼五代之后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又一高峰,其中眾多畫家中最有代表性的首推王蒙。這個時期元統(tǒng)治者實行種族歧視政策,前朝的文人士大夫們報國無門更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于是或參禪入道,或隱逸山林,把精神寄托在文學藝術上。因此,他們把所向往的與世無爭,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充分反映在元代山水畫作品中。王蒙像大多數(shù)士人一樣仕途不順,郁郁不能得志,時隱時仕,這就使他繪畫作品中的技法和面貌呈現(xiàn)出多變之態(tài)。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的清高、孤傲和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
(二)良好家學影響因素。王蒙出身顯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元初著名大畫家趙孟順之外孫,其外祖母管道異,舅舅趙雍,趙奕以及其父王國器,都是元代著名的畫家,這不但為他提供了良好的學畫條件,也使其擁有扎實深厚的藝術功底,同時也影響到了他的人生態(tài)度。由此可見,王蒙憑借著比同時代人更為優(yōu)越的家境和過人的天資使其才華橫溢出眾,令人矚目。只可惜王蒙仍很看中和留戀官位,在數(shù)十年的隱居生活之后,重返仕途,出任泰安知州,受到胡案的牽連入獄,最終冤死于獄中,成為畫壇千古恨事。
(三)師承關系的影響因素。黃公望是元四家中年齡最長者,備受尊敬,王蒙所畫的作品經(jīng)常得到繪畫大家黃公望的請教。王蒙的山水畫作中有一部分是設色的,這就明顯是受到黃公望畫風的影響。王蒙畫風還承五代董巨,皴法得董源的長披麻被,墨法得巨然法,明代學者還認為,王蒙除受董巨影響之外,還受唐宋大家王維、范寬、李成的影響。王蒙不僅受趙孟頫的影響還受唐宋諸名家的影響,王蒙多方取法,化本宗體例筆墨為自身風格,正如現(xiàn)代繪畫大家黃賓虹講:“王叔明少學松雪,晚法北苑,將北苑之披麻被,屈曲其筆,名為解索被,亦自成一體”。
二、王蒙山水畫藝術風格的演變過程
王蒙一個勤奮且富于創(chuàng)新的畫家,在元四家中繪畫面貌也最為多樣,縱觀王蒙的山水畫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所有畫題都突出一個“隱”字,這正是家內(nèi)心思想的反應。為了更好的分析王蒙畫風不同時期的特點和演變規(guī)律可將其劃分為三個時期:“草堂山水時期”(王蒙師學時期)、“書齋山水時期”(王蒙山水畫形成時期)和“歸隱山水時期”(王蒙山水畫成熟時期),這三個時期體現(xiàn)了畫家由林泉之心到棄官歸隱,再由棄官歸隱到深度歸隱山中的變化,各個時期的繪畫風格各有特點,相互之間緊密聯(lián)系又循序漸進。
(一)“草堂山水時期”——師學期。這一時期是王蒙泛學各家技法的時期。此時畫家還沒有形成獨特風格??v觀此時期王蒙山水畫作品,其總體特點是:畫面雖以描繪庭園,但圖中必設草堂,這一方式折射出畫家隱逸的心態(tài)。畫面開闊、氣息祥和、具有濃厚的生活韻味。此時期筆墨技法以董巨為宗兼師各家,摹古痕跡比較明顯,但此時解索皴法已初具雛形,畫面構圖以平遠和闊遠為主,縱深感強,畫家有意識的營造空間已經(jīng)初部顯現(xiàn)。
(二)“書齋山水時期”——形成期。這一時期,王蒙把時間重點放在博覽群書上,將其在文學內(nèi)涵融入到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之中。畫家這一時期的作品以“讀書”題材居多,這也是畫家所努力營造的文人理想的最佳時期。因此,從他繪畫作品的題材上以及畫中所體現(xiàn)出的有我之境中可以看出畫家內(nèi)心情感和精神思想上追求與世無爭,世外桃源的自得其樂的境界。
(三)“歸隱山水時期”——成熟期。這一時期時局動蕩對王蒙畫風的轉(zhuǎn)型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他取得藝術成就最高的時期。此時期畫家從全局上營造出層巒疊嶂、繁密高深的藝術境界;在構圖上,以郭熙的三遠構圖法為主,即高遠、平遠、深遠,以“層巔拳律摩蒼穹,咫尺可論千萬重”為特色的藝術風格最為鮮明。在筆法上,集董巨、李郭皴法為一體,色彩的運用也更加成熟。此時期畫面繁線密點,筆墨靈活多變,茅屋越來越小,在層巒疊嶂中若隱若現(xiàn),展現(xiàn)出一種幾乎與塵世隔絕的疏離感,達到了超凡脫俗,物我交融的極高境界。
三、王蒙獨特的繪畫美學思想
繪畫是畫家內(nèi)心世界的外在反映,是畫家美學精神的流露。畫家王蒙時隱時仕,充滿著矛盾,而此時同時代的其他畫家能夠徹底擺脫世俗的困擾,不問世事,專心歸隱,所以他的畫繁密多變,面貌不一,這與他多變的思想意識是一致的,縱觀整體,王蒙的繪畫思想仍然體現(xiàn)一個“隱”字,并因自己的思想淵源和對自然山川及傳統(tǒng)的獨特感受,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美學思想。
(一)清逸絕俗之境。元四家山水,總體給人清逸絕俗的感受,王蒙畫風也不例外。 元代士人不得不放棄了對民族的責任心,獨善其身,這使文人士大夫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因此,在元畫的背后,深藏著士人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和對林泉高致的追求。畫家王蒙看山讀《易》三十年,這種生活上的曠達、精神上的高標,決定了他們作品的高逸絕俗,同時王蒙又時隱時仕,與市俗凡塵實在牽扯不開,無法遠離塵世,故而“絕俗”則更進一步成為其自發(fā)性美學要求。因此,王蒙對清逸絕俗的審美要求是源自內(nèi)心的。
(二)“閑詠自娛”之感。繪畫的審美要求與對詩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時代背景我們亦可看出這一審美要求是符合元代士人精神的。王蒙雖然很少正式提出畫為“自娛”的觀點,但他們作畫,既不為名,亦非為利。王蒙隱居黃鶴山,看山觀云,怡情養(yǎng)性,在繪畫和自然中尋求心靈的解脫和寄托,也是真正的“寄樂于畫”。 當然,這種“自娛”、“墨戲”,在理念和精神上是對前代諸家美學思想的繼承和延續(xù),在具體畫法上卻截然不同。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王蒙“其畫皆摹唐宋高品,若董、巨、范、王維,備能似之,若于刻畫之工,元季當為第一?!蓖趺汕r萬壑的經(jīng)營結(jié)構、繁工密體的皴法之工絕非草草“墨戲”所能達到的。故“閑詠自娛”觀念后隱藏著真正涵義,而非其表象的“墨戲”。
(三)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之意。抒情寫意是元畫的顯著特點,元代畫家強調(diào)“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但并不因“逸筆草草”而忽略對物象“形”的把握,而更多的講究形神兼?zhèn)涞牟凰浦?。王蒙,其畫山水,山色莽蒼,郁然深秀,用筆縱橫離奇,莫測端倪。從其代表作《青卞隱居圖》、《夏日山居圖》等反映了畫家對寫意精神的追求,對客觀自然山水的“表現(xiàn)性寫實”,亦是畫家寫意精神的真正所在。
四、王蒙美學思想對當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啟示
(一)繪畫作品,既是畫家個人情懷與自然、社會的契合,也是生活經(jīng)歷、學養(yǎng)的積淀,更是時代的產(chǎn)物。王蒙作畫意在自娛,但王蒙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有著細致與耐心,而正是他的這種執(zhí)著和對藝術一絲不茍的精神使他的繪畫產(chǎn)生了巨大的魅力,深深打動觀畫者。同時每幅作品又都蘊含著人生感受,有著自己的藝術追求和藝術見解,而是為了抒發(fā)情懷、陶冶情操、尋找精神寄托。這就要求我們,在當今紛繁嘈雜的社會里,我們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上要沉下心來,以古為師,以自然為師,用心靈去創(chuàng)作,我們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價值。
(二)王蒙是一位極富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畫家,他受外祖父趙孟順的影響,師法董巨兼取荊關并上追晉唐,獨創(chuàng)一格,自成一家。正如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過“歷史向前一步的發(fā)展,往往伴著向后一步的探本窮源?!币虼?,我們在今天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要鉆研古法為己所用,要獨樹一幟,自成一家。
(三)王蒙對大自然有著深厚的感情,能對自然界山石、丘壑的千姿百態(tài)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為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王蒙雖然時官時隱,但從未忘記作畫,他這種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的親近自然,終師造化的山林精神都是后世畫家所應該學習的。
總之,我們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僅要深入研習古人各種豐富的技法,還要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的精神,同時更要凈化我們的心靈。古人可以歸隱深居山林,每天陶醉在大自然的氣韻里,心靈無比純凈。而我們,生活在這個嘈雜的環(huán)境里,身心疲憊,很難心境如水。一切的藝術作品,無論是古代山水,還是當代書畫,都是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都是藝術家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的流露。王蒙的美學思想和山水畫作品,讓我們內(nèi)心重新回歸山水畫的本質(zhì),創(chuàng)作出真正充滿時代氣息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山水畫作品。
參考文獻:
[1] 潘運告.明代畫論[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2] 陳師曾.中國繪畫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 鄭朝.藍鐵.中國畫的藝術與技巧[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
[4] 陸儼少.山水畫芻議[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5] 呂少卿.承傳與演進[D].南京藝術學院博士論文,2005
[6] 翟坤.王蒙山水畫藝術研究[M].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10
[7] 范碩秋.論王蒙山水畫風格及對后世的影響[M].青年文學家,2011
[8] 馮曉貞.王蒙山水畫藝術風格嬗變之研究[M].華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3
[9] 程興林.論“米氏云山”對現(xiàn)代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啟示[M].合肥工業(yè)大學碩士論文,2010
[10] 李杰榮.元四家詩畫研究[M].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11
作者單位:
鶴崗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