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匹克威克外傳》作為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對英國文學的發(fā)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有人認為,《匹克威克外傳》是打開狄更斯全部作品的一把鑰匙,從中能夠解讀出狄更斯的喜劇才能。小說中融入了諷刺、幽默、象征、鬧劇以及童話等元素,從而使這部小說散發(fā)出藝術(shù)光芒。本文就對《匹克威克外傳》中的藝術(shù)特色進行品讀,來感受狄更斯作家的幽默風趣,并對該小說有進一步的解讀。
關(guān)鍵詞:《匹克威克外傳》 藝術(shù)特色 賞析 評價
回望過去,在英國的文學史中,很少能夠列舉出像查爾斯·狄更斯這樣的文學作家,從一開始就能夠在文學論壇上擁有一席之地,同時又是維多利亞時代最為出色的文學作家。狄更斯善于采用幽默風趣的手法來展現(xiàn)英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狀態(tài),尤其是善于表現(xiàn)樂觀主義精神以及英國的民族精神。狄更斯能夠在形形色色的黑暗社會中展現(xiàn)他的人善美,從而與現(xiàn)實世界形成一種沖突,給讀者留下一種巨大的道德感沖擊以及無限的現(xiàn)象空間。狄更斯創(chuàng)作的《匹克威克外傳》是一部富有哲理以及批判現(xiàn)實意義的文學作品,被稱為當代的《堂吉訶德》。下面本文就對這部作品中具有的獨特藝術(shù)特色進行解析,感受這一偉大作品。
一 《匹克威克外傳》相關(guān)簡介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出生于1812年,逝世于1870年,是19世紀英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匹克威克外傳》《老古玩店》《雙城記》《霧都孤兒》以及《艱難時世》等。狄更斯在創(chuàng)作中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形象,通過作品深刻地反映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狄更斯出生于海軍小職員的家庭,在11歲時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等到15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學徒,隨后又擔任過派駐議會的記者。盡管沒有讀多少書,但是卻成為后來的知名作家,這與他后期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狄更斯在藝術(shù)上采用妙趣橫生的幽默以及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將現(xiàn)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描寫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馬克思將狄更斯以及薩克雷等稱為英國杰出的小說家。
《匹克威克外傳》于1836年出版,是一部流浪漢小說題材的作品,全小說主要是圍繞匹克威克先生與流氓騙子金格爾之間的矛盾沖突來展開的,借助天真善良的匹克威克在英國各地漫游的奇遇以及見聞展現(xiàn)出來,對當時英國上流社會的風土人情以及社會生活進行描寫,同時對資本主義的司法制度進行批判,并且在小說結(jié)尾中通過金格爾的幡然醒悟來展現(xiàn)小說主體思想。最后,在這部小說中對當時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個場景(客店、公寓以及廣場、別墅)等都進行了詳細的描寫,能夠以當時最為平常的現(xiàn)實生活場景做為小說素材,再加上喜劇的手法,從而使這部小說在同時期小說中脫穎而出,獲得比較高的評價,成為狄更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 《匹克威克外傳》的藝術(shù)特色賞析
狄更斯在《匹克威克外傳》中運用了很多幽默性的語言、夸張的場景描寫、漫畫式或喜劇化的人物描寫以及輕快地反省以及感人至深的象征來展現(xiàn)小說主題,同時在作品中賦予了更多的批判意義,通過這些手法將當時的英國社會進行了諷刺,這種諷刺讓人難忘。
1 幽默的語言表達以及夸張的場景描寫
提到狄更斯,就會想到他的幽默語言,就如同莎士比亞一樣,運用的語言是多層次以及多方面的,能夠使英語語言更加活躍在小說中?!镀タ送送鈧鳌返男≌f結(jié)構(gòu)形式松散并且情節(jié)集中緊湊,通過對匹克威克的人生旅程進行描述,向讀者揭示社會的黑暗以及不公。狄更斯在作品中大量運用幽默的藝術(shù)手法,吸引了眾多的學者。在狄更斯的作品中,他通過自己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以語言為依托,對人物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殊氣質(zhì)進行細膩的描寫。匹克威克和他的仆人就像是堂吉訶德與桑丘·潘沙一樣,已經(jīng)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名字,但是匹克威克并不是一個諷刺的對象,而是狄更斯用來作為諷刺社會的媒介。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憑借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依靠語言,來展現(xiàn)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語言來描寫斯諾德格拉斯的悲傷表情:“……一滴眼淚在他那感傷的眼簾上顫抖,就如雨水掛在窗框上……”,通過這一形象的比喻,將斯諾德格拉斯的悲傷表情深刻以及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刻畫得入木三分。又如,在描寫匹克威克的仆人時,就經(jīng)常會使用一種幽默的言語來展現(xiàn)仆人的性格,盡管粗俗,但是在語言中賦予有較為豐富的現(xiàn)實智慧。
熟讀《匹克威克外傳》的讀者就應該在小說中見到多處夸張的場景描寫,推動著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例如,當匹克威克與他的三個朋友觀看大閱兵演習時,正當他們各自都沉浸在這雄偉壯觀的場面當中時,回過頭來,卻發(fā)現(xiàn)身邊已經(jīng)沒有其他觀眾,就只剩下他們四個人。又如,在小說中對匹克威克的溜冰情景也描寫得非常生動形象“……在他滑完之后,臉上掛滿了調(diào)皮的笑容,他的黑色綁腿在雪地里快樂的滑過……正當進入到運動高潮時,卻聽到一陣尖銳的崩裂聲……以致于后來,匹克威克先生自己就不知蹤影”。對于這一段刻畫匹克威克先生運動的場景,將匹克威克的善良以及天真無邪通過夸張的場景描寫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一同感受匹克威克的純真。當然,在小說中,對于惡人作惡的事跡也描寫得很有特色,并且將其個人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親自去領悟這一人物。例如,兩名惡棍為了能夠向匹克威克索取更多的錢財,就故意激怒他,并且逼匹克威克對其大打出手。
2 漫畫式以及喜劇化的人物描寫
在英國文學史上,幽默藝術(shù)占有重要地位,無論是莎士比亞,還是坎特伯雷·喬叟都在自己的著作中體現(xiàn)了較強的幽默氣息。以上作家的幽默氣息對狄更斯的作品也有著重要影響,狄更斯在繼承19世紀維多利亞小說的基礎之上,采用漫畫式以及喜劇化的手法來對人物形象進行描寫,將喜劇手法運用得天衣無縫,從而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因此,這樣人物層次的選擇方式讓讀者能夠很清晰愉快地掌握文章的情感內(nèi)容。這部小說的藝術(shù)特色上的表現(xiàn)將小說的童話故事美的詮釋推向了一個高潮,同時也是對于文章情感思想的一種展現(xiàn),作者所運用的這種幽默喜劇的表達方式,一方面是對于精神情感上所追求的童話故事的體現(xiàn),一方面是對于作者所批判的那股勢力用了一種詼諧的手法進行的批判,避免了正面對社會中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評價。例如,小說開頭就從會議秘書的角度對匹克威克進行了漫畫式的描述:“……那個禿頂以及那副全神貫注地注視著秘書的圓眼睛……口若懸河的匹克威克,一只手優(yōu)雅地放在燕尾服后面的下擺里面,另一只手在空中揮動……”通過這種手法,讓人聯(lián)想到面容和善以及長著碩大腦袋的滑稽人物形象,并自主在讀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對于騙子金格爾的出場描寫得更加生動形象“他的綠色上衣在燕尾流行的時候一定是一件非常值得考究的禮服,但是當年穿著這件衣服的人遠比他矮的多……他的那條過緊的黑褲子上有著幾個地方磨蹭的油光錚亮,由此可見,已經(jīng)穿了很多年了”。當讀到這段話時,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金格爾邋里邋遢以及不注重個人衛(wèi)生的形象。當然,在人物塑造上狄更斯善于捕捉人身上的一種最能夠體現(xiàn)其本質(zhì)特征的一句話或者是一個動作等,然后將其反復展示,展現(xiàn)得更加深刻。讀完整部小說,金格爾的代名詞已經(jīng)是“綠色上裝”,溫克爾的代名詞為“運動好手”以及胖孩子喬“總也睡不醒”……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喜劇化的人物描寫在對匹克威克的描寫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狄更斯作家似乎對其有所偏愛,在小說中將匹克威克在出行途中的天真、幼稚以及不同生活,但是處處辦好事,盡管到處吃陽虧,仍然保持著一顆客觀開朗的心。同時,作者在小說中不僅給正面人物加上了一層層喜劇色彩,對于反面人物也采用了喜劇的色彩。例如,塑造金格爾的形象時,狄更斯從著名演員馬修斯那兒借鑒了“不連貫的獨白”,對反面人物形象進行描述,將金格爾的騙子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3 輕快的反省以及感人至深的象征
《匹克威克》與一般的諷刺小說有所不同,那就是小說中充滿著丑惡以及滑稽等,與狄更斯后期的作品也有所不同。是采用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來看待現(xiàn)實生活的,并不是運用一個充滿尖銳矛盾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社會的,而是帶著田園生活色彩的方式來展現(xiàn)當時英國現(xiàn)實的黑暗。小說中的主人公匹克威克就是狄更斯自己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樂觀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者。在匹克威克身上體現(xiàn)著種種不協(xié)調(diào)以及無窮無盡的笑話,這與他全不通人情世故有著較為密切的關(guān)系,就如狄更斯對其描寫:“人是誕生了,但是過了二十五年才長出心眼兒……”面對金格爾這個騙子時,也只有他這種天真才會上金格爾的當,同時也由于其天真才會去追趕騙子,以免更多的人受到傷害。正是由于匹克威克這種心眼好并且心眼少的人,才不會對人有所戒備,才會凸顯出這個社會的黑暗以及污穢。
狄更斯同時也是一位關(guān)注社會民生現(xiàn)實的作家,盡管他在小說中常常描寫的是一段段滑稽的故事,但是卻賦予了更為深層的人生哲理。這是一部深刻地揭示社會意義的作品,并不是一本打發(fā)時間的小說。狄更斯希望通過小說中滑稽事件的描寫,來揭露英國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例如,巴德爾太太對匹克威克進行控告時,道孫和福格兩個律師就對他羅織更重罪名,使得他陷入困境中,同時也使得匹克威克第一次在監(jiān)獄中感受到人們的種種慘狀,盡自己最后的力量去幫助他們,在小說結(jié)尾中,當他看到大騙子金格爾真心悔過時,匹克威克拋棄恩怨重新接納他們,并引導他們走上正途。
三 結(jié)語
總而言之,縱觀狄更斯的所有小說,會發(fā)現(xiàn)他在每一部小說中都對小人物形象通過幽默或者夸張的手法進行描寫,并且在對這些人物形象進行描繪的同時使用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最終使這些小人物躍然紙上,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狄更斯藝術(shù)特色?!镀タ送送鈧鳌分凶钭吭降乃囆g(shù)成就,就在于其諷刺藝術(shù),同時這也是狄更斯文學天才的主要特征之一,不愧將《匹克威克》稱之為當代的《堂吉訶德》。
參考文獻:
[1] 王萍、聞建蘭:《樂觀、風趣的“幽默史詩”——評查爾斯·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藝術(shù)特色》,《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2年第6期。
[2] 黃昊文:《〈匹克威克外傳〉與流浪漢小說的“姻緣”窺視》,《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3] M.H.Abrams,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M].Briton:W.W.Norton& Company,1992.
[4] 王寶奇:《芻議〈匹克威克外傳〉的藝術(shù)特色》,《青春歲月》,2012年第20期。
[5] 韓彥枝:《19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的〈堂·吉訶德〉——〈匹克威克外傳〉藝術(shù)特色解讀》,《名作欣賞》,2010年第3期。
[6] 應小敏:《幽默輕快中的沉痛——論狄更斯小說〈匹克威克外傳〉的社會諷刺意義》,《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2期。
(郭婷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文學院英語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