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秋明
摘 要: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對核電廠的消防安全十分重要,良好的調試及維護是系統穩(wěn)定運行的關鍵。文章主要闡述了某核電廠火災報警系統調試及維護的實踐情況,并介紹了相關過程及方法。
關鍵詞:火災報警;調試;維護
1 概述
由于核電廠內設置了許多重要的設備,且存在大量可燃物(如電纜、油、氣等),一旦發(fā)生火災事故,不但會造成重大財產及人員損失,同時介于核電的特殊性,還可能引起社會的關注甚至恐慌。因此,核電廠消防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可以提早發(fā)現、定位火警并且在重要區(qū)域采用自動滅火的措施,其連續(xù)穩(wěn)定、可靠的運行依賴于系統良好的施工及調試質量,同時也取決于系統維護情況。文章主要總結了核電廠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的調試與維護工作的實踐情況,并對后續(xù)工作進行了一定的思考。
2 核電廠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的調試
核電站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幾乎覆蓋了所有區(qū)域,根據不同的防護對象及區(qū)域,分別采用不同類型的火災探測設備。如:點型光電感煙探測器、點型感溫探測器、紅外反射式探測器、紅紫外火焰探測器、纜式感溫探測器(感溫電纜)、可燃氣體探測器等,各區(qū)域探測器將火警信息送至區(qū)域火災報警控制器,通過組網將全廠火警信息集中于消控中心。同時在一些重點區(qū)域設置自動滅火系統與火警系統聯動,如電子設備間設置自動氣體滅火系統,一些重要設備如各類泵體、變壓器等均設置自動水噴淋系統,同時火災報警系統與通風、空調系統、廣播系統、電梯、電氣開關等設備可以進行一系列的聯動,進而從設備角度形成完整的消防保障體系。
2.1 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的調試準備
2.1.1 竣工驗收
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調試前須先進行施工驗收,通常由施工管理方組織。除GB50166-200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上的強制要求之外,作為調試人員,在進行施工驗收時應重點從調試角度檢查系統施工與設計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點位表、絕緣測試資料等施工信息;而維修人員在檢查時則更多從標識信息、系統的可維護性、設備資料等方面進行檢查。
在文件檢查方面除關注系統的設備清單與圖紙及相應設計變更的一致性外,還包括隱蔽施工記錄與點位對照表,同時重點關注系統電纜敷設記錄及相應的絕緣測試記錄,要求線間及對地電阻均不小于20MΩ。在現場檢查時檢查人員應攜帶移交包文件及其系統技術圖紙(如接線圖)等與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對應。驗收時的常見問題如下:
(1)由于火警系統端子接線多,部分接線端子未接線鼻子,容易導致導線毛刺互相接觸造成系統送電后的短路。
(2)點型感煙探測器的防塵罩被過早的取下遺棄,造成因現場的施工活動導致探測器進灰,導致探測器報臟甚至報廢。
(3)部分模塊、終端盒安裝隱蔽卻并未在明顯位置標明,部分模塊安裝位置過高等不利于系統的后續(xù)調試及維護。
(4)個別點型火災探測器安裝位置不合適,如點型感煙探測器安裝位置與風管、煙道近或者其正對空調出風口等,在不同情況下造成拒報和誤報。
(5)紅紫外火焰探測器角度不合適,過平或過低,導致設備失效。
(6)不注意保護感溫電纜,電纜溝內的防火封堵未采用防火泥而用水泥砌死,或者由于敷設順序的問題將感溫電纜被強電電纜壓于底部,都將增加感溫電纜損壞的幾率。
(7)因系統大部分設備無需接地,施工單位將防爆隔離柵接地遺漏。
除對施工質量等方面的檢查外,還應仔細觀察各設備所處環(huán)境及位置,為調試時搭設腳手架及風險分析做好準備。
2.1.2 文件及工器具準備
核電廠火災報警系統調試文件準備方面包括:
(1)策劃工單并獲得工作許可證:明確工作負責人、工作計劃時長、系統送電所需隔離、相應的風險分析以及調試所需的腳手架、動火作業(yè)或消防隔離等行政許可。
(2)調試規(guī)程及質量控制文件:調試規(guī)程經編審批生效后經QC人員選點,并編制質量計劃由相應質保部分及處室認可,同時針對不同火警系統程序編制相應危害及風險辨識,以便采取相應的對應措施。此外,還要填寫試驗開工條件檢查表確認調試開工條件是否已具備。
(3)技術文件準備:火災報警系統圖、平面布置圖、模塊箱接線圖、點位對照表、聯動關系對照表、試驗記錄單為火警調試的最基本材料,在個別情況下也可攜帶特殊設備的使用說明等。
(4)在系統調試開工前召開技術交底會,交代調試技術方案,明確工作組人員工作任務,交代相關風險及聯系方式等并做好紙質記錄。同時在開工前召開工前會強調上述內容。
在工器具準備方面,除萬用表、螺絲刀、鉗子、電源盤等通用工器具外,還應根據系統不同的探測器類型選用不同的專用工器具:對于點式感煙探測器,應選用電子發(fā)煙器;對于感溫探測器,如點式感溫探測器及感溫電纜(纜型感溫探測器),一般采用可調溫式熱風槍;對于火焰探測器則使用專用紅紫外發(fā)射器或明火進行測試。
2.2 核電廠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的調試過程、方法及常見問題的處理
在完成上述調試準備后,方可開始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的調試,其法規(guī)依據主要參照GB50166-200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4.0系統調試”內容。根據長期調試工作的探索及實踐,可以總結為下述五個主要步驟。
2.2.1 火災報警控制器機柜上電測試及程序裝載
主機上電測試主要驗證火災報警控制器機柜的設備及功能的完整性,包括:控制器初始狀態(tài)檢查、電源通電測試、主機基本功能測試、主機放電試驗等。為保證系統安全,在機柜上電測試時,系統回路線及24V電源線暫不與主機接通。
初始狀態(tài)檢查:包括外觀檢查機柜及卡件是否有損壞現象、接線是否完整,并用萬用表測試接線端子是否有短路等現象;初始狀態(tài)檢查后對主機送電后進行一系列的檢查,例如:
(1)主電運行:打開控制器主電開關、關備電開關,此時控制器應報備電故障。
(2)備電運行:打開控制器備電開關、關主電開關,此時控制器應報主電故障。
(3)電壓輸出測試:用萬用表測試控制器回路輸出電壓、24V電壓輸出、可復位電壓輸出。
主機基本功能測試包括控制器自檢功能測試、消音、復位、屏蔽、記錄以及打印功能的測試;主機放電試驗主要測試控制器在失去220V外部供電時,蓄電池(備電)自動切換并保持控制器工作時間不小八小時。
程序裝載則根據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點位對照表的信息,將就地設備的點位信息、位置描述、設備類型、所帶外部設備等信息輸入控制器,主要用于后續(xù)查線消缺和單體試驗;根據聯動關系對照表,對控制器進行編程,將系統的聯動邏輯編入控制器,聯動關系對照表通常根據GB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4.0消防聯動控制設計”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編制,一般可在完成系統單體調試后確定最終版。
2.2.2 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查線及故障消缺
一般而言,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線路敷設后、設備接線前會對電纜進行絕緣測試,但由于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為雙總線式環(huán)路連接,設備數量大、接線端子多的特點,在端子接線后容易導致系統出現線路問題。在機柜與就地線路接通后,由于相關點位程序已輸入控制器,火警控制器主機通常會掃描出大量問題,此時就需要對就地線路及設備進行排查,使各回路恢復“健康”狀態(tài),以滿足下一步的調試需求,通常系統查線消缺占用該系統調試的50%以上的時間。
火警系統與一般PLC等DCS系統點對點的接線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回路是二總線模式,每個回路帶100~200不等各類設備,如探測器、模塊等。通常一處出現問題,導致幾十處火警設備失效。因此,查線時可以充分利用短路隔離模塊的斷路功能,采用逐步縮小的方式將問題點確定于各短保之間,在各短保之間逐步造出問題所在處。根據項目近年調試經驗,以下問題較為常見:
(1)由于火警系統端子普遍適用1-1.5的線芯,而現場可能考慮到壓降問題,大多采用1.5-2.5的WDZCN電纜,設備及模塊箱、接線箱的端子接線較硬同時相互擠壓受力,導致接線脫出造成回路短路、接地、甚至短路。
(2)系統端子接線較多,僅常規(guī)島廠房就15000余接線端子,由于施工人員不夠細心、疲勞作業(yè)等原因,接線端子接錯時常發(fā)生,為系統回路排查的問題之一。
(3)由于核電廠大部分點型火災探測器需區(qū)分正負極,且為4線制,各別探測器回路正負接反,導致系統回路短路。
(4)部分設備地址撥碼為二進制8位手動撥碼,且不同廠家設備撥碼方式有所不同,會出現部分探頭撥碼錯誤,導致設備重碼、缺碼現象。
(5)火災探測及報警系統1個回路通常包含幾百根電纜,施工人員的流動性造成施工交接出現問題,出現過個別電纜忘敷設現象,且從外觀難以察覺。
(6)回路分線處雖經過焊錫焊接,但未采用熱縮套管等加固措施,也采取防潮措施,僅使用絕緣膠布纏繞,導致線路接地。
(7)部分接線端子在接線時用力過猛,造成端子內部損壞或由于端子本身原因,導致回路接地。
(8)各別火警模塊由于接線螺絲過長,導致與線路與模塊箱接觸,造成系統接地。
(9)部分接頭焊錫過多,導致端子處線間短路現象。
(10)24V電源線與火警回路線接混。
系統大部分問題可以在查線過程中解決,對于設備問題則需進行備件更換。此時,系統就地設備巡檢正常,除特殊情況外,主機幾乎無故障顯示,標志著系統單體試驗條件已基本具備。
2.2.3 火警在報警及聯動系統單體調試
火災報警系統調試調試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逐一驗證系統各就地設備的好壞;二是確認火警報警點的實際位置,同時驗證點位對照表的正確性。在試驗時應準備好點位對照表及系統圖、設備布置圖,若測試時發(fā)現就地點位與點位表不一致,則根據實際情況修改設備地址或者修改點為對照表,并做好相關記錄。同時火災報警系統單體調試應保存其記錄,列為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的調試報告內容。
(1)點型光電感煙探測器:采用電子發(fā)煙器對其進行逐一測試,巡檢指示等由閃亮變?yōu)槌A?,同時控制器主機報火警并正確顯示其撥碼地址與物理地址。
(2)點型感溫探測器:采用熱風搶或其他手段對其進行逐一測試,巡檢指示等由閃亮變?yōu)槌A?,同時控制器主機報火警并正確顯示其撥碼地址與物理地址。
(3)纜型感溫探測器(感溫電纜):現場感溫電纜均為可恢復式感溫電纜,一般采用熱風槍對感溫電纜進行測試,受熱區(qū)域應大于1M,如果現場條件不允許,且感溫電纜微機盒上有模擬火警/故障按鈕,也可采用模擬的方式進行測試。
(4)紅外光束反射式感煙探測器:首先確認探測器處于正常監(jiān)視狀態(tài),改型探測器遮光率大于25%報火警,遂采用減光片對其進行遮擋,探測器報火警;大于96%時報故障,遂用不透光的物體進行遮擋,探測器報故障。
(5)紅紫外火焰探測器:采用專用儀器或明火進行測試,同時在必要情況下對其進行角度調試,目的是最大化地覆蓋防火目標區(qū)域。
(6)手動報警按鈕:對于可恢復式手動報警按鈕,施加適當推力使其按鈕動作,使其發(fā)出火警信號,控制器顯示火警,對于不可恢復式火災報警按鈕采取模擬動作的方法使其發(fā)出火警信號(當有啟動零件備件時,可抽樣進行動作試驗),報警按鈕應發(fā)出火災報警信號。
(7)可燃氣體探測器:對于可燃氣體探測器,應根據廠家要求對其進行測試,推薦由專業(yè)計量所等具有標準氣體并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yè)單位進行。
(8)消防電換:應保證消防電話主機與現場消防電話、電話插孔互相之間通話正常,若單獨子項無消防電話與主機,可以測試電話線是否互相連通。
(9)輸入模塊、輸出模塊則由消防聯動調試時一同試驗。
2.2.4 消防水、氣系統聯動設備調試
消防水、氣體滅火系統上的聯動設備需要與火警系統一同調試,核電廠水消防及氣體滅火系統控制器為RP-1002PLUS,該型滅火控制器主要調試內容如下:
(1)接線檢查及控制器參數設置:除根據設備說明書檢查其基本接線外,重點檢查控制器外部巡檢電阻的安裝情況,同時注意對于外控設備,需并聯一個專用二極管;控制器參數主要通過面板上的六個功能控制鍵設置其時間及動作延時。
(2)控制盤手動啟動測試:手動啟動輸入具有最高的啟動優(yōu)先級,即當系統收到手動啟動信號輸入時,無論系統當前處于何種狀態(tài),都將開始進行啟動狀態(tài),當按下手動啟動按鈕時,點亮手動啟動指示燈并鎖定直到控制器復位或有手動停止輸入;蜂鳴器發(fā)出火警聲(可消音),同時啟動聲光報警器,此時啟動一次輸出,延時階段可手動停止二次輸出。
(3)控制盤自動啟動測試:啟動信號輸入端接收到一個外部啟動控制信號時,“啟動信號”指示燈亮,蜂鳴器報警(可消音),如果此時消防控制盤為手動模式,則不會啟動輸出。若控制器處于自動狀態(tài),此時啟動聲光和選擇閥(雨淋閥電磁閥),消防控制盤開始延時,顯示延時倒計時畫面,點亮延時指示燈,延時結束后,啟動瓶頭閥,在延時期間,緊急停止按鈕可中止延時并停止所有輸出。如再有手動啟動信號將重新開始手動啟動過程。
就地設備測試包括雨淋閥電磁閥、雨淋閥壓力開關、氣體消防電磁閥、氣體消防壓力開關的測試,一般通過實際動作驗證電磁閥、通過手動或短接模擬的方式驗證壓力開關。
2.2.5 消防聯動調試
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的聯動調試,主要驗證發(fā)生火情時,通風空調系統、氣體滅火、水滅火、等系統能否準確動作。其主要根據GB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結合該系統的實際配置,編制相應邏輯關系對照表。其大致方法為:首先根據圖紙及現場消防聯動配置確認本子項火災報警及聯動東西的各項聯動邏輯,并將每項消防聯動邏輯的輸出條件及輸出條件一次列出,將輸入條件的設備地址編為一組,輸出條件編為一組,一次類推,列出所有聯動邏輯關系,并最終形成邏輯關系對照表(表1)。根據邏輯關系對照表對主機進行聯動程序輸入,并通過下列試驗一一驗證。
(1)通風空調系統、電源強切試驗:首先根據圖紙確認邏輯關系對應風機、空調、電源及電梯的輸出模塊,參照單體試驗方法滿足各條聯動邏輯的輸入條件,當系統進行消防聯動時,相應輸出模塊動作,通過繼電器轉換輸出有源或無源接點信號,對應風機、空調等接收到相應火警信號做出動作。此外,在進行試驗之前確認系統聯動時對應的風機、空調、電源的電源開關,并做好相應隔離,試驗開始之間對開關進行送電,在每個區(qū)域觸發(fā)火警之前啟動相關空調及風機,觀察對應風機及空調是否停運,對應電源是否切斷。
(2)消防水、氣體滅火聯動試驗:對于氣體滅火及水消防而言,聯動試驗的主要內容是驗證就地區(qū)域火警信號至氣體消防(或雨淋閥)電磁閥送電的整個過程,觸發(fā)方式參照單體調試過程。對于氣體消防,應先將瓶頭閥及選擇閥拆除,模擬保護區(qū)的火警,觀察相應氣體消防控制盤是否做出正確響應,電磁閥是否動作,之后用專業(yè)工器具對電磁閥進行復位。此外還要測試壓力開關、位置開關等。對于消防水系統,首先應知管道中是否有水,若有水應做好相關隔離或防護措施,以便防止試驗影響擴大造成不良結果。同樣與氣體消防聯動測試類似,模擬保護區(qū)的火警,觀察相應氣體消防控制盤是否做出正確響應。此外,還要測試壓力反饋等裝置。
(3)手動盤試驗:手動盤一般用于控制排煙擋板及排煙風機,通常在滅火后用于排煙,測試時只需要按動直線聯動盤上按鈕,觀察對應排擋板及風機是否動作,同時手動盤接收到相應反饋顯示。
(4)聲光報警試驗及其他試驗:當滿足聲光報警器動作條件時,觀察對應聲光報警器能夠正確動作,此外、消防廣播、防火卷簾門等外部消防設備的聯動試驗與上述類似。
核電廠火災報警聯動試驗盡量保證系統實際動作,每條邏輯至少觸發(fā)兩次并且需覆蓋所有類型探測器,以保證試驗的可靠性。同時所有試驗試驗記錄均記錄在案,在系統調試完成后將試驗記錄添加至調試報告中,作為今后系統的主要聯動依據。
3 核電廠火災探測及報警系統的維護
《核電廠消防管理規(guī)定》中規(guī)定核電廠的消防監(jiān)督檢查包括“消防安全設置的定期檢查、測試、維修保養(yǎng)制度的建立”。此外,核電廠《消防管理大綱》5.6.9規(guī)定“建筑消防設施/器材必須實施預防性維修,以保證其可靠性。在實施預防性維修的同時還必須實施糾正性維修,及時消除或解決建筑消防設施/器材運行或使用中發(fā)現的缺陷、故障,保證其可靠性和縮短不可用時間”。核電廠高度重視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的維護工作,保證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由于核電廠的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與民用消防設備相比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核電廠火警系統主要表現在系統的分布范圍廣、設備數量大、可靠性要求高。根據目前統計,某核電廠共覆蓋54建筑子項,43臺火災報警控制器機柜,17臺氣體滅火控制盤,48臺雨淋閥組控制盤,就地報警及聯動設備公約14000余件,各區(qū)域消防聯動功能包括聲光報警、氣體滅火、水噴淋、風機空調停運、消防廣播等。因此,該系統的維護工作尤為重要。
3.1 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維護工作的相關準備
針對不同子項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的特點,核電站已生效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預防性維修大綱15份,56份試驗及維修規(guī)程,保證系統維護工作的有據可依。同時,除對人員方面進行專業(yè)的培訓外,系統主要維護人員在系統調試期參與并主導該系統的調試工作,加強對系統的認識。同時結合系統各設備的故障率及設備數量準備充足的備品備件。在相關技術文件準備上與調試期類似,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3.1.1 系統圖、平面布置圖
火災報警系統是該系統維護工作的核心資料,火災報警系統圖上表明了一個火警子系統的回路數量,設備類型、設備數量、線路基本走向,設備大致位置以及該系統的聯動信息。在系統年度試驗及消缺中必不可少;平面布置圖則用來標明系統中各設備的具體位置,如探測器位置,模塊位置甚至是感溫電纜的敷設路徑等,當進行單體試驗時需要根據平面布置圖對設備進行逐一測試,當編制聯動邏輯時也應參考平面布置圖確定探測器及聯動設備位置。同樣,在消缺時也應根據平面布置圖確認故障設備,從而對其進行更換或維修。
3.1.2 點位對照表、邏輯關系對照表
點位對照表用于表示系統內各設備所處的回路及撥碼地址,火災報警控制器在報火警及故障時首先顯示火警/故障設備的撥碼地址,在對系統進行單體試驗時需依據點位對照表進行,同時聯系邏輯關系對照表確定某一區(qū)域從發(fā)生火情至消防設置動作全部過程。
3.1.3 端子箱、模塊箱接線圖
端子箱接線圖及模塊箱接線圖通常用于調試及消缺工作,主要用于故障查線及模擬信號。
3.1.4 設備說明書
設備使用說明書或設備手冊用于維修人員學習、了解系統設備的主要途徑之一。
3.1.5 氣體消防/水消防工藝圖紙
消防聯動工藝圖紙用于幫助理解火警系統的聯動信息,通過工藝圖紙我們還可以確定火警系統消防聯動關系是否正確,以免發(fā)生聯動錯位的現象,例如:A泵失火,B泵水噴淋啟動。
3.2 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的日常維護
3.2.1 季度試驗
每3個月對每區(qū)域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進行一次季度試驗,對系統內每個回路抽取多只只探測器、模塊及一個手動報警按鈕進行測試并記錄,同時對火災報警控制器機柜進行功能檢查。
3.2.2 年度試驗
每年對火災報警系統進行年度試驗,試驗內容分為單體試驗及聯動試驗,單體試驗要求對系統內所有探測器及觸發(fā)類設備進行逐一測試并記錄,聯動試驗則要求測試系統的所有消防聯動功能。
3.2.3 定期清洗
點型感煙探測器投入運行后容易污染,積聚灰塵,使可靠性降低,引起誤報或漏報。此外,GB50166-200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6.2.5要求“投入運行2年后都應每個3年進行一次清洗”以及GB25201-2010《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9.2.2要求“點型歸感煙火災探測器應根據產品說明書的要求定期清洗、標定;產品說明書沒有明確要求的,應每二年清洗、標定一次?!碧綔y器的清洗委托專門的清洗單位或生產企業(yè)進行,避免探測器損傷或部件靈敏度降低。探測器清洗后需進行閾值檢測合格后方能重新安裝使用。
3.2.4 系統消缺
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即復雜又脆弱,故障的快速排查對保證核電消防安全至關重要。從近幾年的系統維護經驗可大致總結出下常見故障的排查方法:
(1)控制器常見故障:目前262廠9100火災報警控制器使用數量超過30臺,以其為例,曾出現過的故障及處理包括:液晶顯示黑屏,原因一是工控機電源供電不正常,需測試工控機電源輸出。二是工控機與液晶屏連接不良,需檢查連接線或更換插頭,三是工控機本身故障,則需設備返廠維修。
開機后出現“主電故障”:首先確認控制器機柜220V主電供電是否正常,再測試主機電源模塊的外部輸出情況,通常為交流電保險燒斷;同理出現“備電故障”時,也從保險、接線、蓄電池虧電三個表面用萬用表檢查,確定故障點。
回路總線及24V電源失去:首先檢查回路板及24V電源模塊輸出,再檢查主機回路及24V接線情況,若接線也正確則通常為抗浪涌模塊損壞,需更換其通道或更換抗浪涌模塊。
(2)點型探測器(感煙、感溫):對于點式感煙探測器及點型感溫探測器,發(fā)生單點故障時會在火災報警控制器上顯示,根據點位對照表及火災報警系統平面布置圖,找到相應設備,一般故障原因分為三種情況:線路問題,拆掉故障探測器,用萬用表測量底座,若無18V-26V跳變電壓,則說明現出現問題或底座接觸不良,需檢查線路及底座。探測器地址設置錯誤,利用電子撥碼器或人工撥碼,對其點位進行重新設置,安裝好后對系統進行復位。探測器損壞:復位后系統仍報探測器故障,則可以判斷為探測器本身故障,更換探測器即可。
(3)纜型感溫探測器:感溫電纜對于核電是經常出現問題的一種探測器,對于感溫電纜故障,首先檢查微機調制器與感溫電纜之間接線是否正確,是否在端子處松動,并用萬用表測量。若接線正確則對感溫電纜進行電阻測試,對于定溫電纜,由于其終端電阻為2MΩ,測出電阻應為2.1~2.2MΩ左右;對于差定溫電纜,補償導線終端短接。因此,測量電阻應為10~40Ω左右,差定溫線芯間終端電阻為300KΩ左右。常見問題如下:
終端盒接線不良:如果感溫電纜終端盒接觸不良,對于同一對線芯而言,測量電阻一般偏大或無窮大,此時找到終端電阻對其進行緊固即可。感溫電纜斷線:對同一對線芯進行測量,線間電阻過大或無窮大,且終端盒側無問題,一般情況為感溫電纜斷線,需對其進行重新敷設。感溫電纜短路:對非同一對線芯進行測量,若線間電阻小于20MΩ,則說明不同線芯間存在短路情況??收希喝绻袦仉娎|線芯及終端盒側無故障,并且接線正確完好,有可能為微機調制器卡件故障,可以拆除其他未報故障的卡件進行對調,通過觀察判斷是否為卡件原因。
(4)手動報警按鈕、聲光報警器及其他模塊故障:手動報警按鈕故障:同點型探測器故障排查方法,首先拔下故障手動報警按鈕,測量底座電壓,若電壓無問題,則檢查手報撥碼,若手報撥碼正確無誤則判斷為手報故障,對其進行更換。
光報警器故障:由于聲光報警器接線直接接在設備上,與手報及點型探測器有所區(qū)別,一般故障大多數為接線脫落導致,同時檢查聲光報警器及地址撥碼,若設備接線與撥碼均無問題,則需更換聲光報警器;有時聲光報警器無故障,但試驗時發(fā)現不能發(fā)出聲光報警,則首先檢查后部接線,測量24V電源是否正常,拆開聲光報警器觀察內部是否有斷線故障,可對喇叭線進行重新焊接或重新更換聲光報警器。
模塊故障:模塊故障首先檢查是否正確安裝了120kΩ檢測電阻,并檢查模塊接線及撥碼,若均未發(fā)現問題,則需更換模塊。
3.2.5 系統改造及整改
在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維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個別建筑子項由于系統投運時間早,故障率較高,相關原始資料缺失,或者部分施工質量不盡人意系統部分功能無法實現。此時,正常的日常維護工作難以繼續(xù)進行,此時可能需要對該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或整改工作,以便使系統恢復健康狀態(tài),保證系統情況均滿足《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
以某辦公樓群為例:由于存在上述一些問題,決定對其進行改造工作。其改造的主要任務分為三點:一是對設計、施工問題進行整改,嚴格按照《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的要求對系統進行重新布線及回路分配,同時在回路中增加短路隔離模塊及模塊箱,整理機柜后走線并補充設備標牌及電纜標牌,以及更換已過期的蓄電池、在電池間設置氫氣探測器等;二是恢復原設計功能,包括對控制器進行重新編程、修正設備信息描述,重新進行各火警設備的單體調試及聯動調試;三是系統資料的整理及歸檔,對改造過程進行記錄,重新繪制各樓火災報警系統竣工圖以及編制新的火災報警系統點位對照表及邏輯關系表,同時編制各模塊箱、端子箱的接線圖。其改造過程可分為以下部分:
(1)前期準備:包括人員準備、資料準備、耗材準備、工器具準備、安全準備、工作票準備及相關協調準備。資料準備主要為火災報警系統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原有竣工、設計圖紙作為改造的法律及技術依據;耗材準備主要結合其他建筑子項火警系統施工耗材采購相關管材、線纜及其他配件;安全準備則包括召開改造小組安全討論會 ,確認主要風險及對應措施包括高空墜落、觸電風險、高空墜物、失火及劃傷等風險。
(2)系統施工:施工過程嚴格按照GB50166-200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要求,包括布管、穿線、分線、設備安裝、模塊箱及端子箱的安裝及機柜整理。其中注意在每段線穿管后測試絕緣電阻大于20MΩ,所有分線處要先用焊錫焊接,再用熱縮套管進行加固,同時在設備接線處增加絕緣冷壓端子,并用編碼器讀出設備點位標注于圖紙。該過程的主要難點在于,首先改造區(qū)域處于日常使用區(qū),需協調好方法合理規(guī)劃施工區(qū)域,同時保證工程進度;其次部分區(qū)域管道復雜,在腳手架上作業(yè)體力消耗較大,需要輪換作業(yè);最后各樓道內管道、風管以及其他系統如照明、通訊線路較多,部分區(qū)域空間較小、需合理設計布管走向,避開可能對火災報警系統產生干擾的強電線路等。
(3)重新調試:系統在施工改造完成后需進行相關調試、包括單體試驗、聯動試驗,與文章關于火災報警聯動系統調試的內容類似,包括聲光報警、廣播、消防卷簾門、電源強切以及直啟消防泵等。
(4)資料歸檔:根據系統改造過程記錄編制火災報警系統改造竣工圖及各類接線圖,同時編制新的點位對照表及聯動關系說明等,為日后維護提供技術依據。
4 思考與總結
消防安全處于核電廠安全管理的重要位置,而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是消防系統的主要組成之一。通過核電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的調試與維護工作近年的探索性實踐,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
在系統設計方面,除本身火警系統滿足相關設計規(guī)范之外,還可以進一步考慮到其他系統及設備對火警系統的影響,避免發(fā)生如點型感煙探測器與空調風口過近、吊裝行車運行阻擋造成反射式感煙探測器報警等現象。同時也應考慮到使用及維修環(huán)境的影響,如室外火焰探測器朝南布置導致陽光照射而發(fā)生誤報,或者大型倉庫未采用反射式探測器而采用感煙探測器導致維護不便的現象。
在系統施工方面,可以進一步加強統籌安排,早安排系統施工,可以為調試工作提供充裕的時間;同時對于感溫電纜這類較為脆弱且需布置在其他電纜上方的設備,需保證其他電氣電纜敷設后再進行敷設,以免后續(xù)電氣電纜將其擠壓損壞。另一方面,盡量保證施工人員質量,加強施工人員培訓,避免一些常識性錯誤。
在系統維護方面,根據國家法規(guī)相關要求結合核電行業(yè)的普遍做法,系統維保由具有一定資質的專業(yè)維保隊伍承擔,可以提高消防維保管理效率及維護質量,同時及時地進行系統改造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對于核電廠的消防安全十分重要,核電廠火災報警及聯動系統從設計施工到運行維護都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和標準,保證該系統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建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50166-2007.火災自動及報警系統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GB50116-2013.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GA503-2004.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guī)程[S].
[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GB25201-2010.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