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金金
【摘要】原型范疇理論對于一詞多義的分析在近些年被學者驗證。然而任何理論都不是完美的,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它的不足逐漸暴露出來,并引起學者們關注。本文通過例證分析,試圖找出它在一詞多義解析上的缺點。
【關鍵詞】原型范疇理論 一詞多義 不足
【Abstract】Recently,many scholars have proved Prototype theorys explanation to analysis of polysemy.However,there is no perfect theo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its shortcomings gradually appear.Meantime,more scholars focus on this aspect.This paper aims to find weaknesses of this theory in its analysis of polysemy through examples.
【Key Words】Prototype theory; polysemy; shortcomings
一、引言
原型范疇理論(prototype theory)是近幾十年來在經典范疇理論(classical theory)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個主流范疇理論。國內語言學界對該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國內語言學者運用原型理論闡述在語義學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介紹和評述、語義的歷時演變和多義詞語義范疇的原型理論分析、語義模糊探究。原型范疇起先只用于研究單個原型特征的概念范疇,如birds,cups,colors等;后來,Fillmore等把原型理論用于多義詞,以解釋一詞多義現象存在的理據,并試圖揭示多義詞產生的原因和機制。近些年國內語言學界在該理論下對于一詞多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詞多義的認知分析、課堂一詞多義教學研究、認知角度下二語多義習得等。迄今,原型范疇理論也招致了國內外學者的質疑,如針對反訓詞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就證實了原型理論存在許多片面性,語義范疇原型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原型范疇理論的進步與局限。本文在原型范疇理論指導之下,通過對于“exchange”和“organ”的認知分析,望形成鮮明對比,證明該理論的不足之處。
二、原型范疇理論下對名詞exchange的認知分析
以下是exchange的義項:
1.交換;互換;交流;掉換
2.交談;爭論
3.兌換;匯兌
4.(不同國家人或團體之間的)交流;互訪
5.交易所
表1 ④←①→②
↓
③→⑤
表2 (政府機構) ⑤←①→②(人體重要器官)
↓
⑥(政府機構下屬部門)
見表1,義項(1)是中心的、典型的義項,而義項(5)則屬于邊緣義項。(1)是語義范疇最具代表性的,其他意思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向外擴展,以輻射型或連鎖型模式構成意義鏈或意義網絡。以上分析強有力的證明了原型范疇理論對一詞多義的解釋力。但原型范疇理論并非完美,請看下例。
三、原型范疇理論下對名詞organ的認知分析
以下是organ的義項:
1.(人體或動物的)器官
2.陽物;陰莖
3.管風琴
4.風琴
5.(官方的)機構;機關
6.機關報刊;(某團體的)宣傳工具
見表2,義項1是該詞的中心、基本義項。義項2作為男性的重要生殖器官,凸顯了義項1作為生命器官重要性的一面。義項5與基本義項1具有相似性的特征,即都作為整體中的一部分,身體中的器官映射到政府部門的機構、機關,由于它們二者所處的域不同,即從一個域映射到另一個域,可以被認為是隱喻。義項6作為義項5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部分代指整體,則帶有轉喻的色彩。義項3作為義項4中的一種同樣向我們傳達了以部分代指整體的轉喻詞義延伸模式。但是,義項3、4與organ的其余義項有什么聯(lián)系,原本屬于樂器的兩個義項為何會屬于organ的義項,對于此處的疑問原型范疇理論卻給不出合理的解釋。
四、結語
原型理論解決了語義上諸多難題,但它不是一個成熟的理論。它為語義范疇描寫提供新模型。與此同時,它也存在很多局限。如上文中對于名詞organ第三、第四義項與其余義項的關系,原型范疇理論給不出合理的解釋。任何理論提出以后都需要通過實踐檢驗。原型理論也不例外,它有待于進一步發(fā)展,才能更客觀地反映認知與語言的關系。因此,筆者認為如何改進或修正語義范疇理論方面的研究應該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Fillmore,J.Towards a Descriptive Framework for Spatial Deixis[A].In R.J.Jarvella and W.Klein(eds.),Speech, Place and Action[C].New York: Wiley,1982.
[2]劉兆沿.原形范疇理論的進步與局限[J].2011(6).
[3]文旭.語義模糊與翻譯[J].中國翻譯.1966(2).
[4]鄒智勇.語義范疇的認知語言學詮釋[J].外語學刊.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