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忠
摘 要: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正確運用語言,也就是聽說讀寫的綜合運用,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作為語文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語文 教學 學生 閱讀 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中就非常注重語文的閱讀教學,但在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忽視了語文的閱讀教學,還有就是教師只有通過閱讀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我談談自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看法:
一、應清楚地認識到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從“讀書百遍,其意自見”這一句話便可知我國古代的教學方法對誦背十分強調(diào),但在我們的眼中這似乎十分落伍,實際上古人這樣做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只有讀熟了課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在過去和當前的教學中,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事先設計好問題,學生被動回答的過程。學生自己想的東西很少。這就使學習陷入被動,不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因而閱讀教學應做到讓學生感知后有所領悟,只有這樣我們的閱讀教學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當然,在讀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一定要用標準的普通話讀,并在此基礎上達到流利。
二、利用多種形式,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見解,使小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參與。還記得我在講完《麻雀》一課后進行小結(jié)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話剛落,一位男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我聽后馬上笑著說:“你讀的很認真,想得也好。老師的概括,看來不準確,那么怎么說才確切呢?”課堂又一次活躍了。最后,同學們總結(jié)出: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一種親子之情。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fā)揮出來了,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三、傳授方法,教學生會讀
教師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讀。1.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孩子高漲的朗讀熱情。陶行知先生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教學過程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認知過程中必須有良好情感的參與。我們說:沒有情境的教學如同一杯清淡的白開水,學生是品不出味兒來的。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朗讀,這樣學生才會入情入境,讀出味來。2.巧用示范,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梢岳蠋熓痉叮寣W生聽,也可以請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讀,讓其他學生模仿。怎么用示范?一是老師示范在難點上,在關鍵處,在美文中;二是盡量讓學生來示范,老師“示范”多了,就會喧賓奪主,占據(jù)課堂寶貴的時間。正如于永正老師說的:指導低年級孩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倘若老師只是從道理上講應懷著什么感情讀,哪個字讀重音,哪里應該讀得快,哪里應該讀得慢……是不夠的,而且,“強加”的東西只能是“外在”的。俗話說:說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師范讀一下要現(xiàn)實的多,有效的多。3.多形式練,促進孩子感情朗讀的快速成長。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朗讀教學更是如此,要想學生都能有感情的朗讀,多練習,多種形式的讀是關鍵。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生的朗讀水平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4.在教學中,應由教師的指令性轉(zhuǎn)為學生的選擇性,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進行多種形式感情朗讀,如比賽讀、分角色讀、邊演邊讀、配樂讀、師生共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等,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學生的積極性也就高了。
四、引導自主合作,提高閱讀質(zhì)量和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的中心,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首先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化特征、心里傾向、認知結(jié)構(gòu)、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全班學生分為不同層次,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是全班的縮影,即有利于優(yōu)等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后進生的“達標”學習,有利于在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其次是分工合理、內(nèi)容恰當。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每個成員在小組里都要擔任一個具體的角色,使每個成員都能在合作學習中得到鍛煉,從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給達標者予以鼓勵性的評價,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其體會到自己的進步,消除后進生的自卑感,使其增強自信心。實施評價時,不僅要評價學生的成果,更要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要評價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更要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要關注他們學習最后效果。
總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要重視平時的課堂教學的指導,采取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