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當踐行新課改教學理念,給小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以學生為主體,努力構建自主學習模式。這樣,才能不斷的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英語這種語言,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與表達能力,并將其運用到實際運用中去,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一、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這就為我們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機會。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另一方面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真實的語言開展自主交流與討論,從而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小學生天性好動,有意注意時間很短.所以,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學3A第二單元B認識水果這一內(nèi)容時,就模擬了一個”水果攤”情境,其他學生扮演成顧客。用一個袋子把水果裝在里面讓學生用手摸,T: Can I help you?S :A p p l e s?如果他能摸出包里是蘋果,就把這個蘋果“賣”給他。然后,又開展了小組購物游戲。這樣,學生在購物游戲中自主參與、自主交流對話,很快掌握了所學的單詞。再如:在學習6A At Christmas時,為了給學生營造真實的圣誕節(jié)氣氛,就讓他們自己布置教室,用紙畫了一顆圣誕樹,在這棵樹上掛滿了B中的禮物。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們十分的興奮,從而認真的預習將要學習的課文。實踐證明,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自主學習習慣
心理學家在長期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個體的習慣決定其學習行為方式,而且良好的行為習慣支配其成功的可能。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學生一方面能夠自覺地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將生詞在課文中標出并進行詞義查找,并在課堂上緊跟老師的步伐,積極動腦,勤做筆記,能敢于提出內(nèi)心的疑慮,主動地回答老師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能在課后認真回顧當天所學的內(nèi)容,分析學習上的不足,樂于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此外,能夠做到經(jīng)常查閱工具書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英語詞匯記憶法。與此同時,要在英文寫作上多下功夫,在課外多讀相關的英文書籍,并記錄優(yōu)秀的語句,為以后的寫作提供素材。而日常生活中盡量實用英語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語。以“Travel”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在課堂上講述了自己曾經(jīng)的旅游趣事,然后鼓勵學生用英文和大家一起分享最近的一次旅游經(jīng)歷。有一個學生描述了自己去三亞旅游的經(jīng)歷,如specific time,scenic spots and interesting experiences。盡管這位同學的口語表達不是跟流利,在講述的時候也有一些用詞和無法錯誤,但這也正是在大家面前表現(xiàn)的好機會,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幫助。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積累的良好習慣
英語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教師應當提醒學生英語單詞的記憶切忌死記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長久記憶,植根于腦海中。只是照著教材或詞匯書背單詞是枯燥無味的。所以,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新單詞教學法,探究英語構詞的規(guī)律,從簡單的詞匯入手,幫助學生提高英文單詞的記憶技巧。其實,英語中的詞匯往往表示其在某特定語境的意義。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從其發(fā)音、拼寫入手。并且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其意義,這樣詞匯的意義就會變得更加清晰。如pick up的含義較多,不少學生都難以記憶。教師可以將其放入兩個不同的句子里:My father picked me up when I got off the bus.There's a piece of paper on the ground,so I picked it up.在這兩句話里,pick up分別表示“順便接某人”和“撿起”的意思。也就是說,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英語單詞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英語的學習還包括聽力、閱讀、語法,為避免課堂知識的冗雜,教師可以專門設立一堂課來進行單詞教學,全面解決生詞問題,為以后的深層難度的知識學習奠定基礎。短時間內(nèi)的記憶并不牢靠,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在課后對其反復記憶,不斷積累知識儲備。
四、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內(nèi)因與外因是相互作用的結果。只有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內(nèi)因,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真正的實現(xiàn)。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當考慮學生目前的發(fā)展狀況,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中的英語結合起來,如日常用品的英語說法,警示牌上的英文字母等,目的在于加強英語教學的應用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挖掘身邊的英語素材,應該以問題為導向,并站在學生的角度,創(chuàng)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和思考的問題情境,逐步地拓展、深入學生所需掌握的初中英語知識,讓他們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地進行思考與探討。例如: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出中西方最為流行的幾個節(jié)日的圖片和中文,讓學生說出對應的英語表達,并用英文簡單的介紹這些節(jié)日,如“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Christmas”等。同時,教師可以抓住合適的機會提問,如: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And could you tell us the reasons? 當學生回答完這些問題后,就緊接著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指導學生利用英語進行思想表達,從而幫助學生解決這部分內(nèi)容中的重點與難點,從而使國外的節(jié)日文化讓學生理解。教師展示的內(nèi)容要讓學生有興趣,這是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因素。并且通過生動的情境創(chuàng)設,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總之,我們應該努力的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英語學習。因此,教師需善于在課堂中為學生營造科學、有效的教學氛圍,采用多向式教學模式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同時給予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鍛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