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山
一、案例描述
微風輕拂,當我宣布學習的內(nèi)容是“武術——太極拳”時,學生已經(jīng)躍躍欲試了。我趁熱打鐵,開始教授太極拳的基本動作——抱拳和云手。隨著練習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情緒逐漸發(fā)生了變化,隊伍中不時發(fā)出竊竊私語聲,動作也散漫、遲緩起來。我馬上停下來問:“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嗎?”“老師,這動作太慢了,沒意思?!瘪R上就有學生回應。這個問題我在備課時已經(jīng)考慮到了,馬上給學生解釋:“初學時如果打得太快,很難體會到太極拳靜心的用意,柔緩自然,連貫協(xié)調(diào);而且太極拳要練皮膚的觸覺,不慢不行,但用的時候不一定慢?!蔽铱粗鴮W生一臉茫然的樣子,就知道他們似懂非懂。于是就舉例說:“比如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后,用一只手輕輕搭在你身上,就能夠判斷你打算怎么攻擊我,并能及時化解攻擊動作。”“哇”!學生眼中立刻出現(xiàn)了敬佩的神情。
“老師,我打您一拳,行嗎?”一個洪亮的聲音從隊伍后面?zhèn)髁诉^來。剎那間,課堂上一片寂靜,我心里也是一驚,對班級的了解讓我的腦海里立刻浮現(xiàn)出一個名字:張ⅹⅹ,一定是他!順著所有學生目光看過去,一雙略帶挑釁目光的眼睛望著我,果然是他,張ⅹⅹ雖然剛上五年級,但是已經(jīng)有好幾次和六年級“較量”的結果。1.65米左右的身高,魁梧的身體,是他當“老大”的資本。這不是公開“叫板”嗎?我的火一下頂?shù)侥X門,直視著他:“你真想試一試?”他發(fā)出一個堅定的聲音“嗯”。這一下我更生氣了,剛想拿出老師的威嚴來教育他一番,忽然我停了下來,何不利用這個機會來馴服這匹“野馬”呢?于是我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緒,目光也變得柔和了,說道:“沒問題,請你到隊伍的前面來?!蓖瑢W們立刻閃開一條道來,張ⅹⅹ猶豫了一下,還是邁步直到了我前面。
說句實話,我雖然從小喜歡武術,后來又專門學習太極拳,但是實踐的機會很少,況且我現(xiàn)在面對的是學生,既不能傷他,還要讓他感受武術的“魅力”,確實有點難辦。我定了定神,腦子飛速旋轉(zhuǎn),基本上有了對策。我對張ⅹⅹ說:“你可用任意一只手打我,但是我的一只手要搭在你進攻手臂肩部以下的地方,怎么樣?”“行,你隨便,但是你可不許真打我啊”。這小子真是人小鬼大,夠聰明,我想著,說道:“你放心,我只防守,不進攻。”張ⅹⅹ把右臂慢慢抬起來,我也把左手搭在了他的右小臂內(nèi)沿。突然他用右拳猛擊我的左胸,我左手順勢引領,他的拳打空了。旁邊的學生發(fā)出了“啊”的聲音,張ⅹⅹ也是很驚訝,他隨即撤回右拳,又連續(xù)打了幾下,都被我一一化解了(不是我有多大功夫,而是學生和我的年齡相差懸殊,我各個方面能力都比他強,所以才能化解他的攻擊)。
通過我與張ⅹⅹ的“比武”,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了起來,在以后的武術學習中,學生們更加專注、認真,順利掌握了二十二式太極拳。學生們對武術的認識也有了很大的改觀,逐漸明白了武術的真諦:首先是強身健體,其次才是實戰(zhàn)技擊。張ⅹⅹ也變得溫順了很多,尤其在體育課上非常認真,體育成績也遙遙領先。
二、案例的透視
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在課堂上和教師“頂?!被蛘摺疤翎叀钡默F(xiàn)象時有發(fā)生,如果在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老師處理不當?shù)脑?,會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受損,如果要是處理得當,因勢利導,可能會成為一個強化教師威信的好機會,甚至可能會成為某些“頑固”學生的突破口。
學生對武術的認識多由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而來,影視被藝術加工、特技處理過的武術對學生的認知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才有學生提出“老師,我打您一拳,行嗎?”這樣的問題說明學生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有限,但同時也反映出他們率真,對武術充滿好奇心的另一面。如果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這個學生想用實際行動來印證老師說的話是不是正確,這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其實還有很多學生也想和老師較量一下,只是沒有這個勇氣而已。
這次師生之間的“較量”是理論在實踐中一次有效的印證,是打開學生學習武術“心緒”的一把鑰匙。不單單是武術,包括所有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都要精講多練。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了,他們才能找到身體的“感覺”。所以說,勇于實踐、善于實踐,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
三、安全反思
這場特殊的“比武”讓學生喜歡上了我們的國粹——武術。同時這次“比武”后,我的武術教學思路也開闊了,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武術基本功的練習中設計了沖拳、推掌擊打塑料瓶或者廢棄紙張,用彈腿踢或蹬踢海綿包等游戲。在套路練習時采用分組,個人與個人之間比武的形式,同學之間互相講解并示范每一招式攻防含義。學生“習武”的熱情正被調(diào)動起來,再也沒人說過“沒意思”這種話了,學生也越來越喜歡武術了。
1.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從容應付學生的疑難問題,就必須加強學習,不斷補充各方面的知識。小學生思維活躍,尤其是一些有個性的學生,他們提出的問題經(jīng)常出乎教師的預料。體育教師更是個“雜家”,因為學生和體育教師比較親切,總愛問教師“為什么”。所以除了自身專業(yè)知識以外,體育教師對其他方面的知識也要略知一二,這樣才能從容不迫地面對學生的“刁難”。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做長流水。
2. 在體育教學中碰到和教師“叫板”的學生,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能,廣博的知識。你可以沒有NBA球員高超的球技,但投籃、上籃的動作一定要標準;你可以沒有專業(yè)武術運動員的形神兼?zhèn)?、飄逸、瀟灑,但是通過練習一定要達到動作規(guī)范、精神飽滿。
3. 和諧的氛圍,輕松的環(huán)境是教學相長的最佳場所。面對“問題學生”教師千萬不能怒目而視、言語過激,更不能“武力解決”。如同上面的案例,我上的是太極拳課程,在與學生對練時采用了“四兩撥千斤”之法,既讓學生親身體驗了武術的攻防含義,又樹立了老師的威信,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在體育課堂這個“小社會”中經(jīng)常會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教師要認真分析,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使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