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城
近些年,“算”、“用”結合的教學思想慢慢進入廣大數(shù)學教師的視野。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實踐,結合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中“口算乘法”內容的教學,談一談如何在小學計算教學中實施“算”、“用”結合的教學策略。
一、營造氛圍,“算”、“用”結合教學的起點
在老版本的數(shù)學教材中,對于計算題內容的安排沒有一定的情境設置,它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計算的興趣。所以,在計算教學時,我們要營造“用”的氛圍,先讓學生在“用”的情境中感受到計算的需要,并以此為起點來調動學生計算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不到計算的枯燥與無聊。而新版教材中安排的計算都帶有一定的情境,都給學生提供了真實的生活案例,我們在進行計算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些情境圖,為學生營造學習計算的氛圍。
比如這一部分內容的安排,教材是以一個游樂園為背景來營造口算情境的。而現(xiàn)在的學生,幾乎每年都要去幾次游樂園,他們對于其中各種游樂項目都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向學生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游樂園中都玩了哪些項目,每個項目是多少元一個人。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會在無形中被調動起來。當學生紛紛說出游樂園每個項目的價錢時,教師轉向教材情境圖,問學生:“針對這一游樂園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嗎?”由于學生還沉浸在剛才的激動之中,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正處于高漲期,這時候拋出這個數(shù)學問題,學生沒有感覺到是教師刻意的安排,都能夠迅速投入到設計問題當中。這時候,教師再有意識地從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中選擇幾個可以通過口算來計算的乘法算式問學生:“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這樣,學生的計算欲望就被調動起來了,此時再進行“口算乘法”的教學就在無痕的過程中迅速進行著。
所以,要把計算教學安排在一定的真實情境中進行,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shù)學的關系,可以激發(fā)學生計算的欲望,讓學生體會到學好計算的重要性;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促進學生更好地思考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二、優(yōu)化算理,“算”、“用”結合教學的基礎
掌握算理是計算教學的重要內容,它也是學生能否正確進行計算,能否最優(yōu)化地進行計算的重要基礎。往往同一道計算題,可以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但是選擇一個更好、更簡捷的計算方法卻非常重要,它也是優(yōu)化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計算教學時,我們不能把目標僅僅局限在學生是否能夠正確計算,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計算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是最優(yōu)化的。而這些都需要學生能夠掌握每一種方法的算理,只有在學生明白并優(yōu)化自己算理的情況下,才能讓計算教學更好地開展,才能讓“算”、“用”結合的教學思想落到實處。
比如,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出示12×3,讓學生自主思考如何來解答。有的學生受上面20×3方法的影響,是用加法來解答的,12+12+12=36;有的學生說,12可以分成1個十與1個2,分別用1個十與1個2來乘以3,然后再把結果給加起來,30+6=36;還有的學生是這樣思考的,12可以換算成4×3,所以12×3=4×3×3=4×9=36……學生提出的解法各種各樣,這時候,再讓學生說出每一種算法的算理,讓他們比較這些算理與算法,討論交流哪一種算法更好、更簡單。這樣,學生就會在比較、歸納與辨析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計算思路,從而形成一個正確、簡單的計算方法。
所以,在以“算”、“用”結合的理念來教學計算時,我們要讓學生明白算理。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計算模型,調動已有經驗來優(yōu)化計算方法。
三、走進生活,“算”、“用”結合教學的關鍵
在踐行“算”、“用”結合的計算教學理念時,關鍵還是要讓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過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從而增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計算的信心。就比如在學習完這一節(jié)內容之后,可以安排學生回家計算一些簡單的口算乘法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邊學習邊應用,不但可以更好地鞏固學生所學的計算方法,還可以提高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總之,“算”、“用”結合是計算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我們只有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尋找到“算”、“用”結合的最佳結合點,在最佳時機來展開計算教學,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