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菲
近年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正在不斷地進行改革,但效果不是很明顯。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過分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語文教學是一項有著明確目的的社會實踐活動,它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言語實踐中掌握語文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語文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達到身心和諧、全面發(fā)展,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兼顧到方方面面的平衡,最明顯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上課教師講得多,問答多,小組討論少,自主感悟少,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如何建立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做到“三重”——“重情感、重感悟、重對話”。
一、 重情感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指出,通過人文性帶動工具性能夠建立一個情感的小學語文課堂,也就是用文章中感性的情感、思想、方法和態(tài)度來帶動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從感性入手,加深對理性語言文字的理解,實現(xiàn)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真正統(tǒng)一,但也不能過分注重人文性,忽視語文的“工具性”。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例如《在大海中永生》抒發(fā)了群眾對總理的愛戴、尊敬之情,《秋天的懷念》表現(xiàn)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之情。教師在教學前要飽含文章激情,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情走進教材的情,把教材的情變成自己的情,當學生捕捉到作者融入在作品中的情感時,就很容易進入課文佳境,感情得到深化,從而感悟文章的內涵。
(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照本宣科式的課堂教學,學生不感興趣。教師要用優(yōu)美的意境去熏陶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老人與海鷗》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老人與海鷗親人般的感情,可以采用圖片與音樂相結合的教學情境,聽著音樂,看著老人遺像前一群群海鷗,悲傷的心情油然而生。
(三)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在教《桂花雨》一課時,如果遵循教案,語文訓練似乎也很到位,但直覺告訴我學生沒有動情。教師不妨讓學生深情地朗讀“搖桂花”部分,再讓學生閉著眼睛想象下桂花雨的情景,然后引導學生把這些美好的感受表達出來,學生會很快進入到文章情境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此外又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語文課堂沒有情感,就像池塘里沒有水一樣。
二、重感悟
(一)學生——“感悟課堂”的前提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讓學生直接參與感悟活動。感悟課堂認同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把學生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并強調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教師已經注重課堂中學生的直接參與,但很多情況下只是少數(shù)學生的“特權”。比如,在公開課上,教師指定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這段話,并能達到教師預期效果,于是教師開始呈現(xiàn)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少數(shù)學生思路緊跟,大部分學生處于朦朧狀態(tài),一節(jié)課就這樣草草收兵。由于學生的文化背景、生活閱歷不竟相同,當他們碰到同一文本時,必然產生不同的心靈感悟,所以教師怎么能把情感強加于學生?
(二)朗讀——“感悟課堂”的關鍵
感悟不是告訴,感悟不是分析,感悟是探究,是體驗。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重感悟,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情要自己在讀中悟,理要自己在讀中悟,法也要自己在讀中悟?!闭Z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竇桂梅老師也把朗讀分為“正確”、“流利”、“有感情”三個層次。通過有感情地讀課文,學生可以實現(xiàn)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當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時,教師無需多講多問,只要適當引導,學生就能悟出感情。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但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不是單純的把無聲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發(fā)聲活動,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需要能力、技巧和情感的相互配合。所以,只有發(fā)自內心深情并茂的朗讀才能悟出情感。
(三)實踐——“感悟課堂”的方法
美國教育家華特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眴渭兊恼Z言文字是枯燥無味的,教師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世界,重視學生生活中各種資源在課堂中的運用,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環(huán)境。此外,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通過運用來感悟,從而加強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啟發(fā)——“感悟課堂”的升華
課堂學習的啟發(fā),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重要的,是感悟課堂教學的升華,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善于運用感情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互動,教給學生有活力的語文,讓語文學習更富有語文味。
三、重對話
對話的課堂就是提倡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從現(xiàn)代課堂視角來看,課堂必須實現(xiàn)從獨白到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文本對話,在對話中感悟,在對話中提高,演繹精彩的語文課堂。師生對話就是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互動,也是課堂上最主要的一種對話形式;生生對話指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討論;文本對話就是學生投入到文本中,與文章作者“合二為一”。
(一)營造對話氛圍
對話教學是獨白教學的一場革命,在獨白教學里,學生沒有思考權和話語權,缺少能動性,已完全被物化,而對話教學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以及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都能得到兩種思想?!蹦敲?,如何營造氛圍?首先,教師要在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建議一座情感的橋梁,使他們產生和諧碰撞。其次,教師要適當引導,帶領學生進入一個對話氛圍。高效的課堂在睿智的教師的引領下才精彩紛呈,學生的思維才會到達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領域。最后,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語言情境,抓住文本的情感焦點,展開與學生的情感對話,讓學生情感在一次次的反復中得到熏陶。古人說得好:“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p>
(二)建立平等對話
在平等的對話中,師生之間那種主動與被動、灌輸與被灌輸?shù)年P系被解構,一種民主的、平等的關系在建構。教師不再是金口玉言的“師皇”,而是平等對話的首席;不再是絕對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平等對話的領袖。在“師道尊嚴”思想觀念的影響下,有些教師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學生不敢發(fā)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長此以往,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高效的語文課堂對話教學追求的是“教學相長”中的技藝切磋;追求的是教師與學生間思想的碰撞;追求的是師生的共同成長。正所謂“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苯處煵辉偈墙蹋瑢W生也不僅僅是學,彼此在對話中成長,獲得生命的共同體。
(三)享受對話魅力
一節(jié)課好比一場比賽,對話好比比賽場上的戰(zhàn)略技術,要取得課堂教學的成功,就需要設計好課堂對話,但預設不等于背臺詞,當學生的視點偏離“文本”中心,偏離預設,教師又將如何引導對話。作為教師,不能為對話而對話,有些教師刻意追求課堂上活躍的氣氛,要求學生積極配合對話,但卻與教學目標相脫離,這種對話算不上真正的對話,只是一種流于形式的簡單問答,我們要讓對話教學如血液一樣融入到課堂的每一個細胞。
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在于善用稚趣的語言,配以形象的圖畫,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加之啟發(fā)誘導,通過與學生的對話,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一步一步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高潮。